查字典论文网 >> 提高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三条路径

提高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三条路径

小编:

【摘 要】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于大学生党员的党组织认同。提高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路径有三:一是确立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增进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二是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升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三是加强党内关怀,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组织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组织认同

组织认同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仅能增强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还能提升组织的凝聚力,进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高校党组织作为组织的特殊形式,其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则有赖于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增强。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增强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组织认同中实现。当前高校党建,确立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性修养和加强党内关怀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根本路径。

一、确立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增进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大学生党员的党组织认同的前提。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是他们从情感上对党组织产生肯定、赞同等积极态度,并在亲切感、信服感、权威感的情感状态下进而对党组织产生更大兴趣,自愿参与到党组织的事业中。其中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增进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的关键。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角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党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导者,从内心深处认可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将党组织纳入“我方”,进而从情感上接受组织。主体地位的确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我们就有了行为的规范和依据,就形成了一种规避一言堂、保障权益的机制。高校党组织若没有规则的约束,就无法保障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在党组织的各个层面建立保障体制,确保大学生党员在各项工作环节中处于主体地位。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的权力和义务保障机制。大学生党员的权力和义务相互统一,相互依存,双方得到保障是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一方面建立权利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内部能够实现自身的民主权利,对党的各项事务有知情权,能够参与、决策、监督党组织活动等。另一方面建立义务履行机制,明确大学生党员应尽的义务,使他们切实履行党员应尽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党员主体地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主体地位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使党组织全面了解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情况,查缺补漏;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大学生党员认识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能获得党组织的认可,并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总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调动党员主动性、积极性,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

第二,搭建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探索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载体。参与党内事务是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主要路径。但当前高校党组织党务公开的范围较窄,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单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在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一是扩宽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范围。在原有发展党员上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党员教育、党员发展等事务,使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权、选举权、表决权、监督权等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扩宽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高校党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院、系支委、班级党小组,党员服务中心等,党组织基层化能使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宽广。

第三,培养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一是加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党员意识到不论年龄、党龄、党内职务高低,所有党员在党内都是平等的,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是党的活动的主体。二是在实践中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引导党员进步、积极参与党组织内部事务。

二、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升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它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党组织的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党员个人的价值观,将持续地影响其对党的接受和认同,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认同的核心。在实践层面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的有效措施。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一是加强理想理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使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二是加强理论修养教育。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艰难困苦,拥有今天辉煌的成就全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三是加强作风教育。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的作风建设,它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体现。通过对大学生党员“三大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一系列作风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党性修养的操作性。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人们认识和接受事务的方式方法在变化。大学生党员作为年青一代尤其热爱新鲜的事务。鉴于此,高校党组织需紧随时代步伐和青年的特点,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党性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实操性。一是在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主导的讲授式教育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以被教育者为主导或者双方互动的教育比例,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党性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开展党性修养教育,使党性教育更具感染性。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影音、影像等资料,使党性教育直观化;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党性修养教育,拉近与大学生党员的距离,实现党性教育日常化。 第三,注重实践活动,提升党性修养的效果。党性修养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党员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彰显党员的先进性。换句话说,党性修养如何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提升。“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党员才能将党性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指南。因此,高校党组织需以党性理论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大学生党员党性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如,针对党性理论知识薄弱现象,开展党的理论知识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基本的理论水平;开展党员 “作风建设月”,从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的细节、小事上着手,改正个人作风涣散、纪律散漫等作风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党性实践活动,纠正大学生党员党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

三、加强党内关怀,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组织认同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的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并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提高校党组织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的重要举措。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人们的奋斗目标,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大学生党员个人利益的满足能强化他们对党组织的组织认同,并进一步做出有利于党组织利益的组织公民行为。高校党组织给与大学生党员关怀,解决他们实际的困难,实际上就是对他们利益诉求的满足。

第一,完善党员关怀队伍建设,高效地开展帮扶。当前高校党务工作者欠缺,绝大多数是身兼数职。专门化工作人员稀缺限制了党员关怀工作的开展。若关怀工作不到位,大学生党员的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对党组织的信赖和认可。建立高素质、忠诚于党的大学生党员关怀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关怀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成立党内关怀服务中心或者服务小组,打下关怀基础。基于目前专门党内关怀队伍的空缺,高校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筹建由教师党员和党性强的学生党员组成的校、系、班级层面的党内关怀服务中心或者服务小组。二是加强党员关怀队伍建设,提升关怀服务质量。首先完善工作、评价、激励机制,规范工作人员行为,防止懈怠、徇私等不良工作作风。其次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能淡定地应对大学生党员面临的困境,给予明确的指导和帮扶。

第二,拓宽大学生党员关怀内容,全方位地开展帮扶。一是做好思想关怀工作。思想关怀是高校党组织的传统,高校党组织需继续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在一名普通学生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一年多实践中,高校党组织时刻关注其思想动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以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加强政治、精神、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关怀。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变迁,大学生党员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独在思想上给与大学生帮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拓宽帮扶内容成为大势所趋。政治关怀满足大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发展;精神关怀鼓励大学生党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心理关怀关注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心理疏导;生活关怀解决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生活遇到问题等。全方位的关怀让大学生党员能时刻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

第三,摸清大学生党员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文化需求、政治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成就感等;同时不同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校党组织在对大学生党员给予帮助时需摸清党员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党员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针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党员,高校党组织成立贫困帮扶基金会,解决其生活上的问题;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党员,高校党组织成立党员“一对一”帮扶学习小组;针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党员,高校党组织给予就业指导,并尽最大能力提供就业平台。通过对他们切切实实的关怀、帮扶,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能够树立党党组织的党内形象,使大学生党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