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成都仿古街区的文态依托探析

成都仿古街区的文态依托探析

小编:

【摘 要】仿古街区的开发正成为时下城市建设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成都市典型的三条仿古街区(宽窄巷子、锦里、文殊坊)的文态依托进行探析,挖掘其文化内涵,比较其可持续发展态势,为仿古街区的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研究提供建议。

【关键词】仿古街区;宽窄巷子;锦里;文殊院;文化依托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飞速发展步伐,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就越来越浓,在这种背景下,仿古街区也就应运而生。目前,城市中纯粹古建筑遗存的街区己经很少了,大多数是修复、改建和新建互相掺杂的建筑群。仿古街区,顾名思义,重点在仿造,就是在仿古建筑规划下,对城市中现有的历史遗存进行修复、改造的街区和完全新建的街区。仿古街区与普通商业街区、居住型街区等有明显的差异,它是通过街区本身所具备的民俗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等主题来反映其载体为建筑、道路、配套设施、公用设施,以民俗、服务、文化要素的集聚,由古建筑群所组成商业街结构,集成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功用于一体。在这里,购物不再是单一的主题,它是可以充分感受文化气息和休闲乐趣的地方。

文态是文化的样态,是以城市的方式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形成的、可感知和体认的内在品格、气质、韵味和能量,是城市文化的隐性标识。文态是城市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是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蜀文化中心。成都有着这得天独厚的仿古街区资源,各个仿古街区的开发成为了成都悠久历史的延续。不同的历史背景又赋予了不同仿古街区不同的特色和含义。下面撷取成都典型的几条仿古街(宽窄巷子、锦里及文殊坊)对其文态依托进行探析,以期为仿古街区的开发提供一点策略或建议。

一、文态内涵定位

文态是仿古街承载的文化内涵、整体文化风貌和文化精神,其内涵是一定区域的总体人文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城市中的仿古街区,可以说同时具备了两大功能:一是作为外地旅游者观光游览的旅游目的地;二是作为成都市民休闲游玩的场所。既然要开发城市仿古街区旅游,而决定旅游资源品质的是其文化,有了文化内涵和底蕴,旅游将会平添无限的吸引力。因此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成都,仿古街区是其载体,文化才是其灵魂。只有有了灵魂,载体才能生动持久。

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锦里古街开市以来一直人流如织,如今已经成为许多旅游者到成都游览的必游之地,是成都城市历史文化生命的传承和延续,是成都三国文化的成功再利用。锦里依托最大的“三国圣地”武侯祠博物馆,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以三国文化为灵魂,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外貌,以原汁原味的川西民风民俗为内容,通过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为古老的祠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浓郁生动的“三国气息”商业购物休闲环境,成了它最大的亮点。像锦里这类文化旅游地产,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其中,魂统领贯穿整体,通过建筑、商业表达文化底蕴。在锦里,整个街区浓缩了地域风情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等构筑并还原老成都风情。其文态依托定位为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特色。文化街依托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的著名佛教寺院――文殊院。文殊院是川西佛教界重要佛事活动和世俗日常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作为佛禅文化重要资源,也是文殊坊文化旅游产业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

三条仿古街区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内涵,虽各有所依,但是蕴含着统一的老成都或川西民俗的文化内涵。

二、文态外延体现

“文态”在外延上是由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空间格局、建筑街坊、文物遗迹等物质构成,以及城市历史发展中积淀和传承的习俗、风土人情、民间节庆以及日常伦理、艺术精神、宗教理念等形而上的城市文化精神形态等构成的、集中代表本土地域特征的文化体系。成都典型的三条仿古街区创造着不同的外延体现。

宽巷子长391米,宽7.7米,因与邻近街巷相比较宽,称宽巷子。窄巷子长390米、宽6米,因该巷较窄,习称窄巷子。成都老话所谓的:“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就是解释宽巷子和窄巷子从街道的结构和规模来说,没什么差异。但事实上,宽巷子宽,窄巷子窄,因为前者是达官贵人居住的“高尚社区”,人少清净,自然就宽了;而窄巷子,是平民聚居区域,街面上拥塞着饭馆、茶馆、理发铺、杂店等各种小店,人来人往,嘈杂喧嚣,自然也就窄了。从宽窄巷子的项目设置来说,无不体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宽窄巷子文化内涵定位为体现成都生活精神传承和延续的“成都生活标本”,提出了“宽窄巷子,最成都”的人文精神旨趣追求,其文态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根据3条巷子的特点,分别提出“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的定位,而对应于“宽巷子老生活”、“窄巷子慢生活”、“井巷子新生活”。通过空间合理布局,容纳多元文化:将中餐、茶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展示放在了宽巷子;将西餐、简餐、咖啡、特色餐饮、现代艺术放在了窄巷子;将酒吧、夜店、小吃城等放在了井巷子。通过不同的商业业态赋予3条巷子不同的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在仿古街区的巧妙融合。宽窄巷子成为了老成都原汁原味的缩影,是成都特色文化的代表,是古老成都城市建筑以及城市生活的标本。文化内涵的精准定位决定了宽窄巷子从原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向商业运营和文化价值提升的多元化、多功能转变。街区内实现了多种功能、不同文化、各种业态和谐共处的态势,彰显了宽窄巷子仿古街的鲜明文态个性外延。 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和蜀文化的中心,而武侯祠在海内外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借助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三国文化和成都本土地方文化的双重文化脉络从大的方向上决定了锦里文化定位的多样性。锦里属于狭义上的仿古街区,街区空间范围内没有任何实在的历史遗留物作依托,属于凭空新建的形态,完全是根据对明清川西民居的模仿打造出的“古街区”。视野里的锦里,文化填充物料主要就是以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曹操等最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的三国人物为核心、为亮点来展开和实施的。在锦里仿古街上,三国文化的影子比比皆是,除了“三国茶楼”、“三顾园餐馆”、“煮酒坊酒肆”等外,还有“诸葛井”、“诸葛连弩”、“张飞牛肉”、“曹营坝咖啡吧”等等,很多店的名字都刻意带上了三国文化的印记。街上入选的商铺一般是老成都的各种老字号名小吃或川西的民居品牌食品、工艺品,蜀锦、蜀绣、蜀酒及一些民间传统工艺制作,体现出三国文化的浓郁气氛。走进锦里街区,仿佛置身于三国时期蜀地世俗生活区。

文殊坊位于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与千年古寺文殊院一墙之隔,它以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川西街院建筑为载体,充分体现了老成都的人文历史精髓。其文化街形态以川西传统街、巷及院落建筑为主体,空间结构呈井字形。建筑景点主要有:成都会馆、成都麻将及茶文化博物馆、成都玉石博览馆等。文殊坊浓缩了部分川西文化的积淀,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质,让人叹为观止。在文殊坊街区,凭借成都休闲文化的根脉,以古建筑、古庙遗迹、民俗景观为核心,打造观光、休闲式旅游,形成集佛教文化、旅游、餐饮、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区。

三、文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比较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新一轮城市特色体验街区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着手挖掘、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具有城市名片性质的特色体验街区。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并能可持续发展是面临的新课题。从成都市目前的仿古街区运营情况来看,宽窄巷子和锦里两条仿古街可持续发展态势较好。

宽窄巷子在其文态依托基础上,其业态布局拟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范围内的人群,既发展具有浓厚本土传统文化色彩的餐饮、娱乐产业,兼顾发展西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的特色餐饮、现代艺术展示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中外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在这里,老成都街区的城市历史、生活记忆,成都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活精神得以集中体现和延续,也有助于重新发现和认识地方性文化产业在后现代社会中的深刻价值。

锦里依托武侯祠三国文化,其形态业态布局统一。从调查结果反馈来看,锦里“业态好、人气旺”,锦里的市场认知度也越来越大,目前锦里的消费以外地人、旅游团为主。整个街区强化了游客与文化街互动体验的氛围,得使游客有较愉悦的游览体验。锦里已成为成都著名的具有浓郁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的体验区、文化商业消费区。

文殊坊因依托于著名的佛教名寺文殊院,以禅文化为主题,但是除了偶尔从背景音乐箱里传来阵阵佛教音乐,有两家销售尼泊尔、印度的特色商品的小店以外,在整个街区几乎感觉不到都市禅林的气息,也感受不到独特的禅文化。另外文殊坊的建筑群太过于规整,且建筑层高大多达三至四层。街道太宽、太平整,与道路两旁的高大建筑组合后,古意尽失。景区被大片的现代建筑包围着,在景区内抬头可见,这样使得文殊坊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仿古氛围。虽时常举办一些庙会等节日民俗活动,但都不构成仿古街的日常业态,也不是持久的固定盈利模式。因此,文殊坊在可持续发展上并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四、结语

成都将城市特色定位于“休闲之都”,各仿古街区正是成都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到成都体验休闲文化的好地方。在文化产业的管理与运作方面它应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其中参与度是增加游客体验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在仿古街区,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购物、民俗体验等。因此,仿古街区要获得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充分挖掘成都本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性体现文态外延,充分考虑游客参与的可能性。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