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墨家思想及墨家学派消亡原因

浅论墨家思想及墨家学派消亡原因

小编:

【摘 要】墨家,作为先秦时期“当世之显学”,与当时的儒家分庭抗礼,自成一派,兴盛一时。其思想内容丰富,无论是对当时社会还是现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墨家学派至汉初却逐渐衰落,因此以墨家思想为引线来简要分析墨家学派消亡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墨家思想;墨家;消亡;原因

先秦时期,小生产者阶级兴起,出现了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墨家以墨子为代表,墨子早年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所以思想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成年以后,自创学派,另立新说,并以“士”的身份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是由于其学说和主张本身不甚切合实际,始终未被统治者所重用。晚年讲学授徒,由于其人格魅力,很多人聚集在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学派――墨家学派。这个学派在先秦时期和儒家一起被并称为“当世之显学”,墨家学派的理论极其丰富,不仅包括思想,还包括经济、政治、军事、自然科学、逻辑法等等,而其思想是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探究墨家学派消亡的原因,必须先对墨家思想有一个充分的认知。

一、墨家思想

墨子是一个专注现实的人,墨子发现产生社会大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与人不相爱,二是统治者腐败无能,因此提出了“兼爱、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节乐、非命、天志和明鬼”的思想。

(一)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

墨子把它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爱人如己”。爱是平等的、无差别的。为了论证“兼爱”,他用了一个假设来说明:假设有士二人,一士执别(即差爱),一士执兼(即兼爱),执别者公开宣称:“吾岂能为吾有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因此,别士在遇到朋友饥饿、寒冷、疾病、死亡的情况均不予理睬。兼士则相反。在遇到前面的情况时,兼士会给朋友饭吃,衣穿,而且还乐于侍养他、埋葬他。假设这两个人均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那么当人们不得已必须托付妻子给朋友时,究竟是愿意选择别士,还是愿意选择兼士呢?墨子肯定地说,即使是愚夫愚妇,亦会选择兼士。

(二)墨子提出尚贤的主张

在西周宗法制社会里,国是家的扩展,家国一体,族权与政权合一,如王将自己的子氏分封到各地当诸侯、官员等。治理国家的官员即是这个国家的宗族成员。在这种背景下,墨子提出了“尚贤使能”的口号,要求打破血缘关系,任用有德有才的人来治理国家,而不论其出身贵贱,第一次道出了平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决定一个人是否应当富贵再也不是血统、身份和地位,而是他的才能和德行。所以这一点是墨子所有主张中最富有革命性意义的地方。

(三)墨子提出尚同的思想

按照墨子的说法即上同,对上级服从、与上级意见保持一致,因为他认为意见不统一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为了避免无政府状态所产生的罪恶,人类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国家,选举各级“政长”来统一人们的意见。各级“政长”为贤人,墨子不相信原来的贵族阶层就一定都是贤人,所以要打破血缘关系,使普通民众里面的优秀分子也有机会参政。但是,墨子也不相信普通民众的能力,所以要下层一级一级地听命于上级。

(四)墨子提倡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

墨子从功利的立场论证了侵略战争的危害,指出攻伐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行为。对被侵略者来说,其家园被毁,国家被灭,人民死者死矣,生者亦流离失所,忍受亡国丧家的痛苦。而侵略者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也会被打乱。因此他反对侵略战争,其本人就曾用实际行动制止过侵略战争,最著名的是止楚攻宋。

(五)墨子还主张节用,节葬和非乐

墨子认为,减少浪费比扩大再生产更重要。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效率较低,人们往往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用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多了,那就导致一部分人生活必需品的减少。因此他主张节用,节葬和非乐。

(六)墨子主张天志和明鬼

首先,墨子认为天有意志有欲求,为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次,天是全知全能的,再次,天对人能够赏赐和惩罚。除了尊天之外,墨子还承认有鬼神的存在。鬼神和天一样,有意欲有目的,全知全能,且可以赏善罚暴,天是最高的主宰,鬼神则是天的辅佐。

这些思想、主张的提出使墨家在战国时期发展兴盛,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学派。孟子曾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但到了秦汉以后,有关墨者活动的记载就极少了,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附注:“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到后来,墨家就逐渐衰亡,成为了绝学。那么墨家学派为何会由兴盛一时的盛况转为逐渐衰亡的绝境呢?原因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二、墨家消亡的外在原因: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墨学的衰微

在春秋时期,由于各国之间的战争,原本的格局受到严重冲击,以致到战国时期,出现独立的小手工业者。这样,新产生的自由平民阶层就为墨学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到了秦汉,新的封建文化确立,使得春秋战国新兴社会力量革命时代终结。封建制的思想、行为使一些人开始对墨子的激进理论产生厌恶,更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对墨子理论不再热诚。失去了阶级和经济基础,墨子学说慢慢趋于衰微。而后来,秦始皇采用法家理论,更是对墨家造成巨大冲击,墨家擅长的墨械也被禁毁。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墨家的兼爱学说令人难以顺服,其实践可能性极小。同时,秦始皇禁止私学,秦汉的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也使墨家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墨家从此消亡。

三、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

(一)否定宗法制度,反对血缘关系

从夏朝开始,由家天下到嫡长子继承制再到后来的分封制,中国有史以来,就产生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人们以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实行族长、家长统治。而墨子则提出了“兼”和“别”的概念。“兼”即“天下为公”;“别”即“天下为家”。墨子认为,正是天下为家使得阶级对立产生,私有制代替共有制,人们尽相征战,亏人自利。因此,墨子提出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无等级的爱。但是,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后,实行的君主专制使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在政治和经济上得以强化,进而维护和强化着君权,确立着人伦关系,调整着整个封建社会内外部的诸种矛盾,同时,血缘宗法观念也经过长期的演变、完善和强化,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牢固的民族心态、社会心态与伦理规范,基本上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不易的基石。宗法制的实质是等级制,讲求亲亲与尊尊。亲亲主要是宗法制度在家族中的应用,维系的是家族的秩序;尊尊则是宗法制度在国家中的应用,维系的是国家的秩序。正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夯筑了中国宗法社会基本框架。儒家思想根基是建立在家族制的基础上的,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以宗族为核心,逐渐地向外扩展,是主张“爱有差等”的。以此来确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和人伦关系,既迎合了统治者的意愿,又适应了小农经济社会一般民众的心态。所以,墨家的理论曾被孟子指斥为“无君”、“无父”,已经说明“兼爱”与中国传统的血缘基础相对立。 (二)高度军事化组织威胁了国家的统一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权利高度集中于帝王手中,帝王往往不容许其他的军事团体的存在,尤其是墨家这种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行动统一化的、经济一体化的半军事学术团体;成员遵守统一的纪律,遵奉同一个领袖,信奉同一种学说,对统治者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墨家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明确的宗旨,统一的行动部署,严明的纪律。墨家贯彻墨子的政治主张,有自己的法规,严守纪律,任何人不允许违反墨家之法.违者虽亲子不可免。墨家钜子有对其弟子的生杀之权,以墨象的行为准则作为衡量和处理事情的法典.不顾君命王法,蔑视国家法律和君权。

墨家集团的规模也很可观。墨子救宋时,其弟子禽滑厘率三百人,持守城器械驰赴宋城以御楚寇(《墨子・公输》)。《吕氏春秋・上德篇》记载,墨钜子孟胜率领弟子为阳城君守城,“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同时墨家的成员多敢死之士,据《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一个团体有如此众多不畏牺牲的勇士,已足以使任何一个帝王寝食难安了。

此外,墨家成员皆精通军事,墨子的著作涉于军事篇章与《孙子兵法》不相上下。墨家弟子也大都精于攻守之道,行兵布阵之法,尤善守御和制作守御墨械。他们的领袖是军事方面的专家,禽潜厘以及其后的孟胜等皆不例外。

秦统一六国并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后,墨家的严密组织逐渐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随着时代变迁,墨家这个半军事化的组织,对统一的国家造成威胁,因此墨家为历代帝王所切齿。

(三)墨家主张存在自相矛盾和空想的方面

墨家主张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如:提明鬼,但又说节葬,本身就是自相矛盾、违背实际情况的。按墨家的说法,鬼为死人之精,右鬼即尊崇死人之精,可墨家又主张薄葬,要求人们薄待尸体。这样,厚薄就变得非常不相称,表里亦无法做到一致,鬼一定会因为薄待其尸而产生怨恨。用墨子的方法,事鬼求福,不但不能求到福,反倒更容易招致祸害。所以人们接受不了。这是原因之一。

“兼爱”思想的空想性。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是一种依附于土地的宗族血缘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使中国的宗族组织在中国长期保留。而墨子要求的兼爱思想,只抓住了问题的表面,这与封建宗法制的亲疏差别是格格不入的。墨子提出,要想使天下人相爱,必须爱人如己,就可以消除动乱实现天下太平。墨子不了解战争与动乱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一制度向另一社会制度转变过程中的历史必然,他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归结为人们“不相爱”,因而主张兼爱,并到处奔走呼号,但最终于事无补。事实上社会动乱不是减少,而是日益严重。所谓超阶级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而且,只要私有制还存在,人与我的意识没有消亡,那么墨子主张的爱人父如己父就不可能得到广泛推行,其主张注定只能是一种空想。

这样,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墨家学派逐渐消亡,成为绝学。但墨家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如墨家的生产和节约意识、利他主义的精神等。所以我们在研读墨家的学术理论时,应发扬其合理思想和精神内核,抛弃其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观点;充分吸收它的战略和战备思想,传承其重科学反迷信的传统。总之,分析总结吸收墨家思想的合理内容,吸取其消亡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2] 薛涓.墨家学派衰落之原因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3] 杨建平.试论墨家中绝的原因[J].甘肃社会科学,2002 (05).

[4] 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四面佛在泰国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