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三俗文化”成因及其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浅议“三俗文化”成因及其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小编:

【关键词】三俗文化;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

一、“三俗文化”释义

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庸俗”指人或事很一般、平庸、不怎么高尚、缺乏创新和新意等等;“低俗”与“高雅”相对立,指人或事较低级,思想上不进步、举止不雅观、哗众取宠、内容不怎么健康向上等等;从概念上解读,“低俗”与情色有关;“庸俗”与拜金有关;“媚俗”则与意识形态有关。“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比较直观,在“三俗”中,“媚俗”最令人厌恶,它是指文化传播或表演者和文化载体或媒体刻意迎合某些低级趣味以获取自身利益之行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范围更广,也更隐蔽、更难以识别,一旦扭曲自我的价值与整体的价值取向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分裂,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就会完全失重,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从此无从判别,甚至形成善恶两极的同位合一。如:现在的“反党为纲,反社会为乐,反政府为荣”的思想。

庸俗、低俗、媚俗文化的冲击,使得社会文化趋于堕落,使文化本有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被追逐经济利润所代替,一些传播中介一味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文化质量,加以肆意的炒作误导众多的文化消费者,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士也沉溺于追逐名利之中,把学术研究转向于炒作图名谋利,不停的周旋于网络、媒体之间,使人们面对满天飞舞的三俗文化和满地遍布的炒作无从选择,难以辨别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文化。

二、“三俗文化”产生的原因

(一)技术因素:网络的负面价值

网络技术和以之为基础的新的传播方式发展迅猛,网络技术的两面性使“三俗文化”非常容易找到自己最廉价、最快速、最便捷的栖息地。基于技术特点,网络对“三俗文化”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信息的海量性和传播的迅捷性,网络中积累了大量的低俗文化。第二,网络的虚拟性和非限制性促使人们展示人性中的动物性的一面。第三,网络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实现互动和个性化传播,网络几乎可以把你包装和打造成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所以,要抵制“三俗文化”,网络文化建设首当其冲,要用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主阵地,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和网络素养,加强网络的技术过滤和监控,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二)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的逐利性

“三俗文化”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巨大经济利益,是网络运营商、媒体、投资商、个人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电影等文化单位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竞争。所以当文化与新技术传媒相结合,再加入追逐经济利益的行列,市场成为合法的“判决机构”,成为文化产品质量的“试金石”,其商业属性被迅速膨胀,盈利与否成为其生存法则。这促使一些文化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追求点击率、上座率、收视率、发行率、曝光率,使传媒经济成为“眼球经济”,只关注“视觉盛宴”,不关注“电光声色”对观众高尚情趣的侵扰。在这样情境下,文化市场必然滋生出大量的庸俗低俗媚俗之作、文化快餐甚至是文化垃圾,以此迎合大众的胃口,提高广告利润和商业资助。

(三)政治因素:主流文化和政府监管弱化

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其主导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可以整合文化资源、凝聚国民意志、形成社会共识、提振民众精神。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文化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大众心态的浮躁、网络的负面价值都对主流文化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式化、概念化、粗糙化、说教式的灌输倾向,缺乏正面地、真实地、具有亲和力地表达自己。这导致了“意识形态的漂浮”和主流文化的边缘化。“三俗文化”盛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制不够健全、政府监管不力、惩罚力度较小。政府要有效地跟踪、研究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紧跟时代节奏。网络是文化不断“出新”的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互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互联网的新的技术成果,制定在法律层面、行政层面、道德层面和学术层面都具有动态性、量化、可操作性的文化产品标准,严格文化产品审查制度,使“三俗文化”无处遁身。

三、“三俗文化” 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一)侵蚀主流价值观

以前一段时间国内多个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的选秀、相亲节目为例,这种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掀起一股收视狂潮。但其中出现的拜金女、炫富男、价值观错位等等,对观众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现在各影视传媒选秀、相亲节目日益增多,恶搞、炒作、歪曲之风愈演愈烈,庸俗、低俗、媚俗节目正侵蚀着我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大众艺术品味降低

“三俗”之风的一大表现,就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庸俗的噱头刻意炒作,甚至以低级趣味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颓废消沉、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让人痛心的是,一些主流媒体的名牌栏目,曾经积累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也因为一味媚俗而导致艺术品位明显下降,失去了观众的认同,草草收场,造成很大的社会损失。

(三)创造活力相对滞后

文化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蕴涵着人最高贵的意义,如果一个社会主流文化阵地被庸俗、低俗、媚俗文化所占领,那必然会造成社会道德沦丧、价值虚无、信仰缺失,社会必然会趋于崩溃。只有抵制三俗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塑造我们的主流文化,才能发挥文化促进人发展的真正功能。

(一)抵制三俗文化,必须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沉淀于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之中,“和”、“德”、“礼”、“孝”、“信”等散发出历史幽香。而目前一些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尚存在严重,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这也就需要我们既要从现实状况寻找原因,同时还要充分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匡正人心的迷失、精神的迷乱、信仰的缺失,要充分发扬其中的理念和经验,以具有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为己任,客观反映文化自身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二)抵制三俗文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创造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引领世界风骚的先进文化。必须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文化的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抵制三俗文化,必须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培养正确的文化观,要积极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知识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他们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探索,培养他们科学、全面地欣赏和理解文化内涵。二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在社会大力弘扬英雄人物和优秀人物的精神,要旗帜鲜明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供什么、抵制什么,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贬斥,激励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升华精神境界,形成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积极的态度,以乐观的精神,保持开阔的胸怀和健康的思维状态,去看待社会、看待未来发展。

“三俗”之风泛滥之处,每每滋生出大量的急功近利、抄袭模仿、刻意炒作的弊端,往往是一哄而起,争相开发庸俗的所谓“热点”,继而又轰然作鸟兽散,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更不可能形成文化产业的百年基业,因为它在本质上背离了文化产业应该有的人文精神,也背离了作为现代产业灵魂的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发展规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今天,中国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如浩荡东风洗去尘埃,激发起巨大的市场活力;摒弃“三俗”之风的羁绊,中国文化产业的航船必将驶向更为广阔的海洋。

热点推荐

上一篇:明清时期潮阳县海洋灾害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