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小编:

【摘 要】19世纪是一个英雄祟拜的时代,那一时期,无论从文学、戏剧、绘画还是音乐方面,艺术家们都在大施笔墨,来为英雄的勇敢和伟大作一番淋漓尽致的描写,音乐也不例外。

【关键词】葬礼进行曲;英雄时代;美学作用

18世纪的西方社会,资产阶级革命的车轮不可阻挡,在整个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需要英雄,也召唤英雄,英雄是推动前进的先锋。可见,19世纪是一个英雄祟拜的时代,那一时期,无论从文学、戏剧、绘画还是音乐方面,艺术家们都在大施笔墨,来为英雄的勇敢和伟大作一番淋漓尽致的描写。那么,在音乐上,哪一种形式能够更完美地表现英雄呢?

如果歌颂英雄的音乐也千篇一律地去描写英雄英勇的战斗过程,那么效果必然远不如文学、戏剧、绘画刻画地那么逼真、生动、细致,若描写迎接英雄凯旋归来的宏大场面,又有描写贵族宫廷宴会的盛大场面之嫌。从常理来说,人们对于一切事物,只有当失去它时,才会感到它的可贵。对于英雄也一样,因其将永不复生而使人扼腕痛惜,从而令人更加敬仰。对于英雄的描写,最好的形式便是抓住大众对于亡者所采用的共同形式―葬礼,并使用进行曲这种体裁描写送葬队伍悲痛、绝望的进行来寄托对英雄深深的哀思。

在众多描写英雄的作品中,贝多芬的音乐可以说是“英雄颂”,弘扬英雄主义是贝多芬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其他启蒙主义古典音乐家在创作理念上的最大差别。他的音乐创作贯穿着英雄主题,凸现了英雄的主体意识与客观现实的对立,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一个完整的英雄主义思想大全,是关于英雄这一主题的沉思录,如果说《第二交响曲》是英雄思想的萌芽和觉醒,那么《第三交响曲》便建立了英雄的理想形象、英雄的生命逻辑和英雄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念,其中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在歌颂英雄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葬礼进行曲描写英雄走了,全体人民抬着他的棺停,怀着沉痛的心情缓步前进。这里,进行曲的节奏作为不变的标题因素清晰可闻,它不但组成不变的背景,且在它的基础上出现的朴素抒情诗般的旋律,像浮雕一样构筑成一幅庄严肃穆的葬礼行列。音乐在第一段中力度始终保持在弱和极弱的力度范围之内;乐曲的旋律与伴奏中多用附点节奏和三连音音型,形象地刻画出送葬队伍因极度悲痛而步履踉跄,低音中的固定音型仿似远处一连串不同音高的教常钟声悲凉地回荡着。

乐章中段转入C大调,同悲剧性的前一主题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明朗的英雄性旋律取代了伤悼的情绪,可以听到军鼓和军号声,在我们面前仿佛又出现庄严的行列场面,又出现了刀光剑影和战士的呐喊声。这是对英雄业绩的缅怀,对英雄功绩的赞颂。英雄虽然不在了,但他获得了精神的永恒存在,他所殉身的事业的道义胜利了。

在乐章的三段体结构中,当音乐回到小调基本主题时,并不是音乐素材的机械反复,它的第三段组成了全乐章的高潮,它的容积极大,占全乐章总长度一半以上,这旋律的紧张进行,包括赋格式的发展,乐队遍及一切音区的增强音响,创造出强有力的戏剧性效果,从哀悼的挽歌变成一曲赞颂的史诗。只是在尾声中又重新发出从悲悼的深渊中升起的喃喃之声,宛如同英雄最后告别的叹息。

浪漫乐派的肖邦也遵循了贝多芬的传统,将《葬礼进行曲》放到了他的《 b小调奏鸣曲》中。显然,肖邦奏鸣曲里的葬礼进行曲在整个作品的戏剧构思上具有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同样的作用。庄严、从容不迫的速度、符点节奏、肃穆、朴实的旋律及和声、低沉的钟声―这一切确实能使听众想起送殡的行列。肖邦葬礼进行曲里的基本情绪是深沉的,并带有含蓄的悲劫。

中段明朗,哀婉,所表现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形象,整首奏鸣曲所贯穿的悲痛和愤怒上升到顶点,这种强烈的感情以如此简单朴素的旋律及伴奏表现出来,好像巨大的悲愤已经麻痹了人们的心灵。这一段衬托了葬礼进行曲头尾两段悲壮、雄伟的性质,同时却在旋律的严峻朴实和钢琴织体的素净上与头尾两段取得一致。

斯塔索对这一乐章评价道:“奏鸣曲里的这首闻名于全世界的葬礼进行曲完全是独具一格的作品,它明显地描写了一幅悲痛的人群在丧钟的伴随下庄严地进行的情景……”李斯特对这首葬礼进行曲的解释与斯塔索夫的相似:“听众感到,这里哀悼的不仅仅是一位英雄的牺牲,而是整整一代人的牺牲。”

同时期的门德尔松在《无词歌》中也写了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作品较之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及肖邦的(b小调奏鸣曲》是一首体裁短小的钢琴作品,但在48首《无词歌》里却是一首著名的作品,乐曲开始左右手均采用和弦的三连音的音型及附点节奏为描写沉重的送葬队伍。曲子中也不断地穿插着三连音音型与附点节奏,乐思痛苦,压抑,充满内在的悲愤,尤其是动力再现的结尾中,始终回荡着这两种音型,并以其结束,与开头形成呼应,象征着送葬队伍的渐渐走远。

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也有许多作曲家采用其他形式描写过不同的英雄形象。在1788年,莫扎特创作的第41交响曲被称作《朱庇特》交响曲,就开始显示出了强烈的英雄气质,预示了德奥古典音乐美学意境和观念的转变;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如《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刚强的激情以不断增长的不安、坚决勇敢现实地描写了英雄的形象;;((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通过描写狩猎场景刻画了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英雄形象;((命运交响曲》突出了英雄生活道路的本质―与命运的搏斗;歌剧《费德里奥》中讴歌反抗旧秩序的英雄利奥诺拉等等。这些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对英雄的描写无论从社会角度、美学意义还是从音乐效果、情感表达上都不及葬礼进行曲。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这首《葬礼进行曲》为十九世纪音乐开创了新例,这一音乐形式之所以使作品取得成功,在于它使英雄这一哲理性主题更加完备和深刻,使音乐的表现力达到哲学的高度,从而使音乐具有了较高的思想深度。

在歌颂英雄的时代,葬礼进行曲充分显现出自身独特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