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编:

【摘 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把问题与对话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倡导问题的设计在于激发对话,对话的开展在于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教学模式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是教师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点,教学过程中采用“对话”来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建构问题“支架”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优势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五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对话问题、基于问题开展对话和进行总结评价。各环节之间是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

在问题引导下的对话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操作学习工具、朋辈互助及自我思考,在问题解决中不断地积累各种知识和经验。因此,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更新、改组和改造他们的知识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师生、生生、生本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之间由原来相对独立的个体关系转化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集体凝聚力

在对话过程中,当学生个人的意见得到其他成员的尊重或采纳时,他们会感到自己为集体做出了贡献,由此产生一种自我价值感。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重新认识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参与欲”和自信心,进而更加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对话”活动之中。因此,采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主义观念,培育集体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采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确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如何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优化呢?笔者以该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关系”为例展开设计与分析。

(一)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关系,能够正确区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是科学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目前,从理论层面对“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关系”进行论述的理论文章有很多,但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的很少。因此,本次课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话”,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理清二者的关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导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对话”活动顺利展开的重要环节。笔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请学生分析石某产生的是心理问题还是思想问题。

案例:

(三)设计对话问题

针对“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关系”这一选题,可以通过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 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内涵;

2. 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表现形式;

3. 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联系;

4. 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区别;

5. 上述案例中,石某产生的是心理问题还是思想问题?

6. 你自己或者你认识的人有心理问题吗?他们有哪些外在表现?

(四)基于问题开展对话

在这一环节,教师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上述五个问题,展开组内对话。对话过程中,教师担负着一系列任务:一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鼓励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完成师生对话;三是有效控制各组对话的方向和进程,及时地把那些“脱了缰的野马”和“误入歧途”的对话“拉回来”;四是及时发现那些企图“搭车”、坐享其成的学生,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对话。教师只有做到了这四点,才有可能成功地组织一次“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

(五)开展评价总结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针对“对话”的监控和评价十分重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观察、师生对话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鼓励学生相互回应,积极评论他人的观点。同时,教师认真记录学生发言的次数、倾听、记录的认真程度、生生交流的次数、观点的鲜明性及其努力程度等,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最后,教师总结各组讨论得出的结论,并清晰阐述自己对“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

三、结语

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教师成功地演绎了“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通过精心思考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大缩短了讲授时间。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探讨、协作学习占据了“主场”。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逐步形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将文化因素导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