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毛泽东论项羽浅析

毛泽东论项羽浅析

小编:

[摘 要]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都不相同。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和现实中国的形势结合在一起的。以史为鉴,在反思历史过程中提出指导现实斗争的正确方针、策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将毛泽东的评价作为项羽研究的一个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项羽,才能推动项羽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毛泽东;项羽;现实需要;影射史学

毛泽东精通中国历史,直到晚年仍然醉心于批阅二十四史。他也经常在讲话、写作中引用历史典故。毛泽东的这种兴趣在他年轻时就已显现。而目前可见他较早关注的历史著作就有《史记》,其中项羽的形象对毛泽东影响很深。尽管在他保存下来的早期文章中没有出现有关项羽的信息,但早已精读《史记》的毛泽东了解项羽应该是无疑的。

(1)而在很多重大的历史时刻,习惯于用项羽为例,充分说明毛泽东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熟悉和对那一段历史的深刻理解。透视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项羽的不同言说,也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历史人物观。

此后,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基本就是负面为主了。建国前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两句。结合后来毛泽东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项羽在处于优势时没有乘机消灭刘邦,如鸿门宴、鸿沟协定等颇多批评。

(4)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发出这样旗帜鲜明的号召,是无可非议的。这也的确能够起到提醒国人、鼓舞人心的作用。

建国后,毛泽东对项羽的评论有褒有贬,贬多褒少,但都离不开和现实政治的联系。

比如说,在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针对有些同志“怕教授,怕资产阶级教授”,也“怕无产阶级教授”。毛泽东提出,“自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这些发明家在后来变成了壮年、老年,变成有学问的人”。反而,“名家是最落后的,最怕事的,最无创造性的”。“年轻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毛泽东在举例过程中提及项羽,“项羽起兵的时候只有廿四岁,三年到咸阳。霸王别姬的时候,应该还是年轻的时候,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二岁”。

(5)毛泽东在这里以项羽为例,主要就是鼓励年轻人不要迷信盲从,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毛泽东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分析不少,这些分析也随着不同时期毛泽东的关注点变化而变化。如建国以后,毛泽东曾有这样的认识,“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6)毛泽东对项羽也有这样的看法,“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7)这应该也反映毛泽东对项羽失败原因的一种总结,即与刘邦相比,项羽缺乏政治家的素质。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以政治家的标准,毛泽东给予刘邦的评价是很高的,他对项羽的评价就很低了。

同样的分析,在另外的场合,毛泽东说出来就有不一样的意味。如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在谈到介绍工人中间的模范人物时,提到一个观点,“老粗出人物”,“但是没有几个知识分子也不行”。对比刘邦信任张良,再次提到项羽,犯了几次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鸿沟协定他认真了,建都徐州”等。

(8)这里认为,工人阶级是国家的建设主体,知识分子只是协助者,是智囊而已,如同张良之于刘邦,范增之于项羽。而把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与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比较,项羽又一次成为毛泽东臧否时势的工具。

综上可见,毛泽东主要的还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视角去看待项羽,毛泽东从政治家的视角看待项羽、评价项羽,本无可厚非。一个人看待历史、评价人物,不可避免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以及知识背景等去思考。毛泽东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他对项羽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其他人也有各自不同的生长环境,大家看待项羽也应该有不同的角度,从而形成不一样的认识。这是历史的鲜活性和生命力所在。越来越多的人基于史实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和感悟项羽,是项羽形象愈益丰满、项羽研究愈益深入的前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社区图书馆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