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春秋》中的赈灾

浅析《春秋》中的赈灾

小编:

[摘 要]由《春秋》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低,《春秋》中便包含了三种救灾思想,禳弭、重农和节俭。指出粮食才是整个社会抵御灾害最有利的法宝。阐述了重农以及节俭对赈灾的重要性。和西周时期相比,春秋时期的赈灾思想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这是春秋时期的特征,赈灾的思想已经从夏商时期的巫术发展到人力救灾为主的科学道路上,这也表明,古代华夏民族在和自然界的抗争中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走到主动的抗争。

[关键词]春秋;赈灾

一、《春秋》中记载的灾害情况

《春秋》记载了有关齐桓公跟股肱大臣管仲之间关于灾害认识的对话:“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其水为一害也;旱为一害也;雹霜为一害也;病为一害也;虫为一害也。五害之属,水为最大。五害己除,人乃可治”。齐桓公和管仲都认为水、旱、冰雹风霜、疫病、害虫等这五种灾难是对当时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威胁最大的灾害类型,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水灾,《管子・度地》中记载在春秋时期,旱灾跟水灾这两种天灾类型为主要灾害占灾害总量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四十,而水灾、旱灾以及害虫灾害都直接和粮食收成有关系,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而粮食歉收又往往造成粮食短缺,进而造成饥荒的出现,大量消耗劳动生产力,因此饥荒又是仅次水旱灾的次生灾害,统计资料表明其比例超过百分之十,虫灾一般位列于五害之一,它是农作物歉收最大的生物类型灾害,在《诗经》中说,“去其螟,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后郑玄注释,螟是一种吃植物心的害虫,是一种吃植物叶的害虫,蟊则是吃植物的根,贼则以植物的节为食。螟蟊贼都是祸害植物的害虫,其中危害最大的实际上也就是蝗虫灾害,蝗虫过境,蔽空遮日且家禾尽毁,古代人们几乎对这种天灾毫无治理能力,就只能借助于天神的虚无,在所有灾害中,虫灾的出现比例超过百分之十,除了主要的灾害以外,还有所谓雪雹灾、风霜灾等,其统计比例超过百分之五,风雾雹霜主要影响的还是农业,对粮食的收成影响较大。《春秋》中记载,在鲁僖公29年,出现过一次雹灾:“秋,大雨雹”。后来做注的《左传》上面有强调,这次大雨雹是一次自然灾害,通常而言,《春秋》这部书对灾害的记载主要坚持“不为灾,则不书”的指导原则,此次的灾害在《左传》中又补充说其为灾害,由此可见其灾害的程度极大。

二、《春秋》中的赈灾思想及措施

这些来自各个阶层的主张促进了救灾思想的完善,概况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张。

2.1将天灾视为上天的惩罚,以祈祷的方式进行救灾

朴素的祈祷思想实际上跟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关系,就是所谓的“天命主义禳弭思想”。早期人们的生产过于依赖大自然,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极差,同时又无法科学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本质,人们对自然的掌控能力极为薄弱,古代朴素的唯心主义认为“万物皆有灵”,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早期的崇拜。在进入到阶级社会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支配统治的确立,自人类社会推到自然界,人们就想当然的认为在自然界同样存在一个主宰,也就是所谓的天帝。认为天帝操纵着自然界的一切风云变幻,所以,早期人们在灾害发生以后,敬天的祈求仪式就成为主要行为,在此基础之上朴素的灾害禳弭思想便逐渐派生,最终形成较早的灾害救助思想。西周时,朴素的禳弭思想在灾害救助中几乎占到了统治地位,在“敬天”的基础之上产生了所谓“巫术”,到了春秋时期,古代朴素的禳弭思想依然极大地影响到各国的灾害救助思维,祭祀禳灾的救灾措施在大范围内实施。然而伴随生产力发展,人们也逐渐对于自然现象加深了认识,春秋后期,人们对救灾的观念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更加注重人力救助。甚至对禳弭出现了怀疑,不过百年的传统思维在春秋时期还是无法彻底摆脱,禳弭思想在大多数时候还影响到了救助实施,《春秋》记载,齐景公想要祭祀山川、河伯以达到禳弭旱灾,但是晏子反对,然而实际上晏子依然没有摆脱禳弭思想,当齐景公再问怎么办时,晏子说:“今诚避宫殿,暴露于灵山,与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实际上禳弭依然是其主导思维。

2.2重视农耕

在《尚书》中记载,周始祖好耕农,以及相地事宜,因此被亮举荐为农业之师,是最早教百姓耕种之人。尽管可能存在传说,但是夏商以来逐渐形成了通过统治者组织农业生产抵御灾害的传统。《周礼》中记载,其中设有专门负责农事管理的官职叫做大宰,而大司徒职责之一也就是教授嫁接耕种的技艺。到了春秋,统治者实际上更加重视以大力发展农业来抵御灾害的威胁。同时,诸子百家的社会理论中也有阐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春秋》中也表明,重农思想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统治者的思想共识。

2.3以节俭赈灾

一般在大的灾害发生之后,统治集团都会实施相关爱惜物力的节约措施以达到缓解灾后物资短缺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省用度灾。不过相对来说,这种形式是一种暂时性的方针,只能达到解决一时之困的目的,而无法从根本上或者长期解决灾害的发生和预防。春秋时期,各种灾害经常对人们生活造成威胁,为治理国家,很多救灾的思想家提出的方略之中,都有强调节约。在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中也有许多的大贤们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想让全社会各个方面来呼吁节约,这就形成较为清晰的节约思想主张。

三、结束语

社会的稳定及繁荣是每个统治者追求的目标,一旦发生灾难,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利于统治的问题,甚至颠覆政权,所以对自然灾害的救助是每个社会的永恒关注点,在我国春秋时期,有朴素的禳弭思想,也有有效的重农思想以及积极的节约思想来对灾害进行救济,《荀子》中说:“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其源,而时斟酌焉”。在春秋时期,灾害救助的思想已经形成了重农到节约到储备再到灾害救助之间的有效结合。

热点推荐

上一篇:建国前学界关于金宋关系史相关人物评价综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