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严如《苗防备览》成书和版本考述

严如《苗防备览》成书和版本考述

小编:

[摘 要]《苗防备览》一书稿成于嘉庆四年,是严如汇集了川、黔、湘史志档案而成的一部防苗、御苗之书。时人董相国评价“官苗疆者,当以一部置案头”。本文旨在梳理其成书缘由、流世版本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资料。

[关键词]严如;《苗防备览》;成书缘由;版本流变

严如一生笔耕不断,为官为幕其间撰写的《苗防备览》、《洋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志乘性撰著卷帙浩繁,体例严谨,资料广博。《苗防备览》一书是严如第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契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爆发的贵州、湖南苗民起义,严如得以进入湖南巡抚姜晟幕府为幕四年。在这四年期间,严如得以搜集接触各类一手资料,为《苗防备览》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成书背景

明清以来,中央王朝通过逐步的改土归流与剿抚政策,对西南各少数民族实现了进一步的开发管理,但还存在许多困难之处,问题重重。

郭《请调沅州镇移驻镇疏》载:“湖南辰州西南一带苗地,乃楚、黔、蜀万山之交。悬岩深涧,路皆鸟道。林木稠密,兼多瘴雾。其苗类不一,各倚菁峒为寨,约数百出。而内巢生苗,地更险峻,性更悍顽,自古不通声教。接壤边民,频遭攘窃,惟借镇一协,兵威弹压。但此地上接贵州铜仁,下抵泸溪辰州,地广五百余里,险隘四十余处,苗路如疏。所以明时沿边筑土墙三百八十里之限之,分布官军七千八百名以防之,而边民犹受其患。及至明末,堵守无人,边墙俱已倾圮。”

(1)

赵申乔《苗边九款疏》载:“惟镇红苗,种类甚繁,僻处高山荒野,地实不毛。不耕不赋,性则悍愚,惯为攘窃,自古不通声教。我朝中外一统,薄海同风,不忍弃置,听其行为不发,自陷锋刃。”

(2)

由材料可知,西南苗地乃处于多省交界之地,苗巢深在万山之间,零星分布,道路艰险,悬崖深涧密布,苗民种类不一且生性彪悍,自古不通声教,时常进犯边民。朝廷深受其扰而无有效的管理方法。乾隆六十年爆发的贵州、湖南苗民起义更是将种种困难推向了顶峰,虽历时二年而平定了苗乱,但朝廷也损失耗费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朝廷内外各文武官员进行种种反思,寻求积极有效的防苗、御苗、治苗之策,希以对苗疆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开发。

要实现对苗疆的进一步管理和开发就必须首先了解苗疆,熟悉苗疆内各个村寨分布与历史沿革、道路走向与里数、山川地形地貌、人口多少分布状况,以及民族类别与风俗习惯等等相关的一切。在这样一种大的需求背景下,严如根据其佐姜晟而筹苗疆的所见所闻,综合整理而撰写出《苗防备览》一书。从严如《苗防备览引》中就可反映出来:

“乾隆乙卯(1795)春,姜乡先生驻节辰州筹办叛苗,时应沅州明山讲席,有言:先世屡宣力苗疆者,先生手书下咨,陈平苗方略并善后,并汛增营开屯筑堡各条,先生韪之八月,招至幕府赞戎议,越嘉庆戊午(1798年)苗疆底定,先生语曰:前事者后事之师,五溪深阻,山川险要、道路风俗、兵谋营制向无载籍可稽。前岁事起,仓卒一应防剿茫然无措。兹予身在苗疆,四阅寒暑,汝始终欣助,于千数百里。狼穴蛇径,蛮情彝俗既已周度周诹,而方略机宜讲求颇得要领,当辑苗防一书以备稽览。”

(3)

又严如在《苗防备览》卷二十二《杂识》末中也说到:

“论曰:《辰郡志》称,明推官候加地著《边哨疆域考》,凡国家所己设施,与夫山川险要所当续为之备,分条细数,罔不详载。其思患预防者甚远,遂不觉其言之长也,用心亦良苦矣。今侯氏之书不见。而其轶仅得于各志之所述。盖当日侯氏之所称苗防者。附在《辰志》中,而未尝有专书也。夫居今之世,志古之道,亦得失之林也。苗防既无专书,一旦边徼有事,戎马倥偬,何暇搜罗旧闻,以备采择哉?姜大中丞筹苗疆者五载,讲捍卫之术,殚导化之方,无微不周矣。而虑后之有事者,无所考信也。属辰州田太守搜辑一书,而以生长此地,久在兵间,略识边防梗概,命广为采访焉。则创为此书之意,原非若往时文人所作《溪峒杂志》、《坤舆外纪》诸书,第以逞瑰异之词、述奇怪之迹而已。故既分辑各门,而于审时度势、惩前毖后,有昔人之所施行与现在谋之而未及措注者,皆附载此编。夫事关边防,抚绥防范得其道,而生灵徼福,失其道则闾左贻患。此亦如著医书者,不能不广辑经验良方,讵敢引而不发、矜文字之高简哉!则所为用心之苦,倘亦侯氏之志也夫!”

(4)

以上两段材料可见《苗防备览》一书之撰写背景,实为苗疆之域广难治,“五溪深阻,山川险要、道路风俗、兵谋营制向无载籍可稽”,“苗防既无专书,一旦边徼有事,戎马倥偬,何暇搜罗旧闻,以备采择哉?”乃撰写此防苗、御苗之作以备稽览。

自此,严如开始了《苗防备览》的撰写。“手定舆图、村寨、险要、风俗等为十四门。集档案调川、黔各志杂属以裒辑,己未夏稿成。”

(5)由此可以看出,严如所撰写《苗防备览》主要资料来源是各类档案材料、地方志以及其他材料,同时我们也知道该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年)夏。

二、版本流变

严如《苗防备览》绍义堂本总共八册,共计二十二卷,第一卷为舆图,第

二、三卷分别为村寨考上、下,第

四、五卷分别为险要考上、下,第

六、七卷分别为道路考上、下,第

八、九卷分别为风俗考上、下,第十卷为师旅考,第十一卷为营汛考,第十二卷为城堡,第十三卷为屯防,第

四、

五、十六卷分别为述往录上、中、下,第十七卷为要略,第十八卷为传略,第

九、

十、二十一为艺文志上、中、下,第二十二卷为杂识,前有《苗防备览》引,后有《严正基题识》。

三、结语

严如一生致力于边疆地方秩序的维护与安宁,长期居住工作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并直接参与了轰轰烈烈的苗民起义,以一个处于清王朝地方官员的角度著书立说,这就使《苗防备览》的书成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后人在引用分析研究严如《苗防备览》中也认识并提及到了这一点。如张新民教授在为《苗防备览・风俗考》作序中就提到“严如编纂《苗防备览》著有‘风俗考’上下两卷,其中不仅记载了苗族的风俗,还牵连记载了土家族等相关其他民族的风俗。而编纂‘风俗考’的目的不言自明,是为政府的防苗御苗而提供有关各民族风俗习尚的资料依据。从全书的结构来看,这样的目的和意图无可厚非。然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必然是为了本民族的生存需要建构起来的社会规范,决不可能屈从于统治者的治理需要。这就意味着严如的编纂企图与各民族风俗习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0)同时也有周春元《提要和整理意义》中也评价到“同时,要承认的书的缺点:第一,辑者的立场观点,反映在资料上,是反动的,必须批判。第二,地图只能作示意图理解,绘制不够科学,道里远近计算不够准确。第三,干支纪念,不适合现在习惯,须加注公元与帝王年号。”

(11)

尽管严如《苗防备览》的撰写是带有某种立场的著述,但瑕不掩瑜。《苗防备览》不仅得到了时人董相国董诰的大加赞赏,“官苗疆者,当以一部置案头。”

(12)后人的研究著述中也多得其裨益,赞其内容详实,撰写体例打破前人常规,为后世留下丰厚的材料。

热点推荐

上一篇: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