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罗斯福时代的亚洲移民政策变化及其影响(1933―1945)

罗斯福时代的亚洲移民政策变化及其影响(1933―1945)

小编:

[关键词]罗斯福时代;亚洲移民政策;影响

一、1933年前美国亚洲移民政策的形成

罗斯福上台前,美国政府就已经制定了非常严密的移民限额体系,把亚洲移民划入禁区,禁止其进入美国。美国的移民限额体系的形成,以及美国对除菲律宾外整个亚洲移民的政策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1783年,乔治?华盛顿总统对爱尔兰移民的演说,指出“美国敞开胸怀,不但欢迎富有而体面的陌生人,而且也欢迎世界各国的和各宗教的受压迫、受迫害人士,如果他们行为正派得体,值得享有我们的权利与特权,我们将欢迎他们前来分享。”

(1)这一演说,奠定了美国长期实行自由移民政策的基调,也成为美国“庇护所”观念的渊源。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受美国的自由迁移观念、联邦政府权力的受限制、国家发展严重依赖外来移民等因素影响,联邦政府对移民事务的管理相当松懈,对大规模的移民潮基本上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容忍态度。

《排华法》宣布了“华盛顿理想”已经过时,标志着美国自由移民时代的终结,也打破了美国的庇护所观念。与此同时,该法案也为限制其他地区的移民提供了法理依据,它是美国限制和选择移民的第一个步骤。

由《排华法》开始,美国进入了移民的限制和选择时期。“限制就意味着限制移民入境,减少入境移民的数量;选择就是挑选美国所需要的移民,拒绝它所不需要的人。”

(3)美国国会在移民限制主义的呼声中,加强了移民立法,逐步建立起了完整而严密的移民限额体系。但这一时期,对移民的限制和选择“不是以一视同仁的态度考察各国移民的素质,而主要考虑移民的宗教信仰、肤色和种族。”

(4),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才是这一时期移民立法最突出的特征,而东南欧人和亚洲人才是移民限制和排斥的重要对象。

移民限额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针对亚洲移民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出台,排斥和禁止亚洲移民入境日益成为美国亚洲移民政策与立法的基本目的和原则。

考虑到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美国没有明确立法禁止日本移民,但是总体上还是倾向于限制日本移民。1907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与日本协商,达成所谓的“君子协议”。根据协议,日本政府不再向意欲迁入美国的日本劳工发放护照,美国则不颁布禁止日本移民入境的排斥性法案。同时允许已入境的日本侨民的父母、妻子及子女迁入美国。美国通过行政协议的方式限制了日本移民的数量。

罗斯福时代的亚洲移民政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以1943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里亚洲移民政策体现出矛盾性,但仍然可以看出这一时代针对亚洲移民的某些政策倾向。

1943年前,罗斯福执导的行政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欧洲难民局势上,亚洲移民政策不是它决策的重点。因而这一阶段基本上继承了原来的禁止亚洲移民的政策。与此同时,国会继续垄断亚洲移民政策的制定权,它进一步制定了严格的立法来禁止亚洲移民入境。由于其他亚洲地区被列入禁区而被禁止移民,作为自由移民区域的菲律宾就成为了移民限制主义者最想填上的一道缺口。

美国禁止亚洲移民最重要的依据是肤色与种族的不同,“对待东方种族的态度是对待黑人态度的延续,许多美国人无视东方文明的悠远和辉煌,他们因为肤色的差异而相信亚洲人是落后低劣的种族”

(5)而拒绝亚洲人入境。限制主义所持有的种族方面的理由同样在菲律宾问题上发挥着作用。菲律宾是美国的属地,全体菲律宾人都是美国公民,他们有权利在美国境内自由迁徙。菲律宾移民在

20、30年代增长较快,1930年大约有6万人迁往美国本土,7.5万人迁往夏威夷。

(6)移民限制主义者对这些“棕色兄弟”一直抱歧视态度,他们把菲律宾移民称作是又一次“东方种族的入侵”。从1930年开始,他们就试图利用国会取消菲律宾人的自由移民权,将其纳入限额甚至完全禁止入境。

罗斯福执导的行政部门没有干预针对菲律宾移民的立法,除它的决策重点不在亚洲移民问题上这一原因外,还有两个其他因素。一是从总体上来看,直到1936年行政部门在移民问题上受制于国会的情形还没有得到改变,二是受传统的种族观念和移民限制主义的影响,罗斯福也存在着“排亚”的思想倾向,这促使他在排斥菲律宾移民问题上采取了默认态度。

从罗斯福政府前期对待菲律宾的政策可以看出,亚洲移民的“黑暗时期”并没有结束。而在特殊的战争形势下,罗斯福为首的行政部门采取的对日侨的拘留政策更能表明,传统的种族观念和移民限制思想仍是罗斯福时代移民政策制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由于日本是美国的交战国,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的忠诚与否,对美国的安全利益确实很重要,为防止日侨出卖美国的利益,适当加强对这一族群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拘留政策只针对日侨,而没有用于对待德国等敌国侨民,却完全是出于种族的偏见。美国参战后,意大利移民和德国移民也被界定为“敌侨”,但是他们被认为是容易控制和监督的。因此,尽管迁徙令针对所有的“敌侨”,但是首先迁移的却是日本人,而实际上其他国的侨民后来并没有受到这种待遇。这表明种族观念是美国采取区别政策的原因,“既然我们对待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敌侨比对待这些土生的美国公民要好得多,既然其他侨居在美国的种族和民族在二战期间既没有遭到相同的侮辱,也没有被以如此傲慢和露骨的方式加以对待,那么种族偏见显然是这一政策的真正解释。”

(8)

拘留政策的事实也同时表明了在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下美国移民政策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移民政策总体倾向于改革,实行相对合理和宽松的政策,但也不排除罗斯福政府(尤其是它的行政部门)出于特殊的考虑,对某些国家的移民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在战争胜负形势尚未明朗前,加强对敌侨的监控就是这种矛盾性的反应。不过,受种族观念和战争激发出的民族主义的影响,它在对待日本侨民时走入了一个极端。

拘留政策没有持续多久,1943年初,羁押在拘留营的日本侨民被陆续允许离开拘留营,由此,罗斯福时代的亚洲移民政策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原来的严密的禁止政策开始过渡到相对宽松的限额政策。

促使美国取消排华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反法西斯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美国选择在战争时期通过这一法案,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移民体系的种族主义思想基础与罗斯福政府坚持的反法西斯战争、反种族主义宣传是完全背离的,不加以改变就极易成为轴心国的口实。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在抗日中表现顽强的精神,引起了罗斯福政府上下包括国会的钦佩,“他们对荣誉和自由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使他们理应得到这种优惠”。

(11)同时,美国还有一个实用主义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措施给予中国人民一种信任,鼓励其继续坚持抗战。

取消排华法同时也是对美国长期存在着的传统种族观念和移民限制主义发起的挑战。长期以来美国社会都认为“亚洲人难以同化,无法融入美国社会”,支持禁止亚洲移民入境、不给予亚洲移民归化入籍权利的移民法令。《废除排华法法令》放松了对华人入境的限制,给予华人归化入籍权利无疑是对“亚洲人难以同化的意识”的反叛,移民限制主义者禁止亚洲移民的种族理由被抛弃了。由此,《废除排华法法令》实现了由禁止亚洲移民向限制亚洲移民的大跨越,对限额体系天生缺陷和不合现代做法进行了弥补。

《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总统第9066号行政令、《废除排华法法令》等法令构成了罗斯福时代亚洲移民政策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时代的亚洲移民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和矛盾性,但是仍可以从中看出罗斯福政府对亚洲移民政策的新取向,即逐步地将整个亚洲地区纳入限额区域。《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取消了菲律宾人的自由移民权利,第一次将菲律宾这一特殊的亚洲国家纳入限额,已经显出了这一变化的征兆。而日侨走出拘留营,也正是针对日本移民的新政策的开始。《废除排华法法令》是美国首次将限额给予一般的亚洲国家,这是美国重新审视其对亚洲整体的移民政策的第一步,预示着美国移民政策导向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其后不久,印度、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相继获得了移民限额,美国针对亚洲的移民政策由禁止时代走向了限额时代。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