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激励方法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在训练方式上也得到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在体能素质上,加大对青少年力度方面的训练,提高对其跑步能力的要求;在技术上,提高青少年的击球质量,创新各种击球方式。然而,在大球时代的影响下,教练过分培养运动员的强对抗和强进攻能力致使部分青少年选手对旋律的控制和节奏的调节以及其他技术的掌握不达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在未来乒乓球事业上的发展。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使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来说,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合理规划的技术结构是他们整个训练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青少年 乒乓球 特长技术 训练方法
一、加强技术动作的分析
回想上个世纪,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经常提出“标准动作”的概念。而现在所谓标准已经慢慢转变成合理。而合理指的就是既要符合击球的原理,也要符合动作的协调性,能够对来球性质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过去的乒乓球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手的技术动作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合理的。于青少年而言,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各个动作的原理性,特别是要具备撞击与摩擦的技巧能力。许多年轻选手的击球节奏快,对上旋球也能做出很好的处理,然而对下旋球的处理能力比较差,比如在下降期的拉球技术和过渡球技术等。这些都是因为对撞击和摩擦的理解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水平。
在进行单项技术的训练时,运动员在跑动的过程中击球的动作容易变形,稳定性较差,其根本原因就是年轻运动员在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上不够充分,不能很好的对自身的各个部位进行掌控。要想提高水平,必须要了解掌握每一个击球动作的原理,清楚手、腰、腿三者的联系,在跑动过程中,利用手、腰的动作调节好身体的协调性。
二、强化学员的步法跑动意识
实现积极主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好步法技巧。在过去的教学训练中,一味的重视手法而忽略步法,其实,步法不好,身体不协调,动作自然也就不到位,就会出现变形。我国国家队中,即使是具备高水平的运动员,依旧存在着步法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女子运动员,因为技术结构的问题,缺少跑动意识,限制了自身水平提高的空间。所以,对青少年而言,应该将步法的训练放在第一位,倘若他们能够积极的跑动起来,就能够在合适的位置击球,在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的同时确保击球的稳定性。
许多年轻运动员并不清楚基本步法的名称与关键,其实,步法主要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首先是对来球进行性质判断,然后起动、转移身体重心、跑动,最后还原为原始状态。何时用跨、并、交叉步?一些运动员站姿太直,双脚之间又站得太平,跑动起来较不容易。然而现在的横拍出现的越来越多,一般都是哪个方向来球就往哪个方向击球,很少出现侧身。实际上,步法与技术结构彼此之间在产生着影响。要想实现全面进攻、积极主动,就必须将步法作为基础,具备强烈的跑动意识。
三、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训练相结合
青少年如何在训练的过程中自我发展,而且在保证成绩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析的问题。特长是最重要的得分方式,但基本功和综合实力也是同样重要的。大部分年轻运动员,在进行两三年的基本训练后,就逐渐培养特长技术,这样一来,在短时间内是能够提高成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手提高了能力之后,就会觉得自身的实战能力逐渐下降,产生一种打不透对手的思想。
(一)全面训练是基础
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一方面要重视特长,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全面训练,但是这两者的训练比例是要以运动员的状态与自身能力为依据来进行实时调整的。在运动员的初级阶段,教练应着重对基本功的培养,接着再慢慢引入一些技巧性的训练,没有特长赢球的几率就不高。例如在起初的全面训练和特长训练的比重是8:2,接着逐渐调整为7:3,在大赛之前可以适当加大特长训练的比重,如6:4。实际上,全面训练较为重要,教练应结合运动员自身特长技术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各单项技术的训练。
(二)特长技术是重点
青少年在进行特长训练时,应遵循实用、简单的原则,在充分掌握了自身最擅长的技战术后再对其他套路进行学习。通过大量的比赛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进行有针对式的训练,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比赛心态,还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
四、结束语
在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时,应注重全面培养,以基本技术为基础,在借鉴传统教学经验的同时结合进新时代的技术。在对青少年进行基础技术的训练时,重视强化意识与步法的训练,促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进行特长训练时,要敢于创新,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加强年轻运动员的实际应战能力,借鉴国家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年轻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2] 郭运.直拍横削结合推攻打法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03).
[3] 朱斌斌.乒乓球运动在终身体育锻炼中价值取向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1.
[4] 姚荣奇.对我国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状况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