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舞台化实践研究

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舞台化实践研究

小编:

摘要:本文针对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这种民间表演艺术如何舞台化进行研究,力求探寻闽南民间舞蹈从民间向舞台转换的规律和内涵,为闽南民间舞蹈的创编和表现方式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的新模式。

关键词:拍胸舞;舞台化;实践

一、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田野采风

对拍胸舞进行舞台化实践研究,首先要进行田野采风,通过采风浮桥文化艺术馆学习得知,泉州最为盛行的拍胸舞,最初有三大脉络,一是浮桥王宫、二是江南亭店、三是长泰上村,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后,拍胸舞遍地开花,形成了多种流派,经过田野采风及调查,拍胸舞主要在文化活动、文艺踩街活动、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及普通人家的婚丧喜庆中进行表演。

1、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起源

“拍胸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拍胸舞源于乞丐舞,在秦汉时期,由于战乱的原因,闽越彝族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们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为了生计,他们就依靠祖传的“拍胸舞”乞讨活命,这样一来,拍胸舞的一种起源说法“乞丐舞”便产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拍胸舞”来自宋代南戏(梨园戏的前身)剧目《郑元和和李亚仙》中的《莲花落》的一场折子戏中,由郑元和自编自创的亦唱亦舞的表现形式,后代人为了有更好的表演效果,因此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充实其表演内容,宋元之后拍胸舞在闽越地区广泛传播,代代相传,至今在泉州古典梨园剧院中也保留了其精彩片段,笔者在采风学习的过程中,有幸欣赏到这一出折子戏,演员郑元和在沦为乞丐后,收了几位徒弟,教授他们唱腔以及如何跳拍胸舞,沿街行乞,以此来取得薄弱的生活费用,在行乞中有表现拍胸舞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拍胸舞是经过艺人们的再次加工,四位演员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是有节奏、有体态的拍胸舞,动作元素为最原始元素。

2、“拍胸舞”的动作形态特征

拍胸舞的动作形态特征主要以赤膊拍胸为主,舞蹈演员为健壮的男子,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服装都是没有变化的,男演员上身赤裸,下身阔腿裤,加上长长的腰带,脚下为赤足,身体的体态为立腰,上身随动,步伐以蹲裆步伐为主,舞蹈演员可跺脚、踢腿,在表演过程中把双手、胸脯、两肋以及大腿拍的通红,整体表现出的舞蹈粗犷有力,充分表达出情绪,体现出闽南人民的粗狂豪爽的性格,体现原始简单、古朴以及闽越先民的精神风貌。

拍胸舞的节奏与其它民间舞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表演时以舞蹈演员手掌拍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七拍声响为节奏,七拍非均分,节拍以舞蹈的动律节奏依据,表现出的身体特点,随胯部的的左右摆动带动上身的移动以及头部的随动。

最早的“拍胸舞”是以打七响最为著名,基本动作为拍七响,在拍七响的同时双脚的左右蹲裆步、抬踢步以及胯部随之左右摆动的配合,头部随身体摆动进行怡然自得的颤动,七响动作就这样形成了,这组动作的循环往复不变,无拘无束,充分表现出闽南人民的简约古朴的时代风貌。拍胸舞的动作形态上,除第一拍是奇数外,剩余六拍都是双数,而且身体的部位是对称的,以舞者的上肢带动手臂以及手掌进行运动,拍打身体部位发出声响。

二 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舞台实践

(一)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舞蹈创编

1、“拍胸舞”动作元素提炼

首先是头部的元素,头部随身体的摆动而自然摆动;其次是拍的元素,最原始拍的元素为双手及双肋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拍击,双手分别在胸前,左右胸脯,左右肋骨以及左右大腿上依次拍出声响;脚下步伐单一元素――十字步;最后是身体元素,身体的整体运动路线由下肢运动带领胯部的左右摆动,从而带动上身中段肋骨的左右移动。

2、“拍胸舞”动作元素的发展

最初的拍七响慢慢的发展为拍八响,在原有的基础上多拍一响,打七响中七响分别为:首先是双手在胸前拍击一掌,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紧接着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脯,右手拍打左胸脯、左手拍打右胸脯,双手手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肋部,最后双手再依次拍打右、左大腿正面部位,共拍得七响,时值共七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人们的不断加工,最初的七响慢慢的发展为八响,即为:双手于胸前合击两掌,首先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拍一响,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拍一响,紧接着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脯,右手拍打左胸脯、左手拍打右胸脯,双手手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肋部,最后双手再依次拍打右、左大腿正面部位,共得八响,时值共八拍。

在笔者的研究过程中,对拍胸舞的动作元素进行了发展。首先是头部动作元素发展,在最初的拍胸舞元素中头部的运动是自然摆动,没有方位的变化,无节奏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把头部的的自然摆动定下方位,做有节奏的摆动,在一个八拍中节拍一二三四处,一拍两动,四拍摆动八下,头部位置为低头,节拍五六处仰头左上方定住,节拍七八处仰头右上方定住。

发展拍的动作元素一:把拍的动作元素发展为为一个八拍内拍十三响,分别为:双手在头上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拍一响,换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拍一响,重复四次八响,所占时值为四拍,一拍两下,然后右手拍右胸脯一拍,左手拍左胸脯一拍、然后一拍两响为:右手拍右胸脯、左手拍左胸脯,最后一拍为右手拍右胸脯。

发展拍的动作元素二,在拍八响的第一拍,发展单一动作元素――双手于胸前合击一响,发展为双手于头上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击一响、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击一响,时值变短,节奏加快,小巧而有力,节奏为一拍两动,八拍共得十六响。

发展脚下步伐元素,在单一的十字步基础上,发展脚下步伐为:踢踩、蹲裆、行进中的小碎步,大小十字步等。

发展身体元素,在最原始的拍胸舞中身体是没有起伏的,发展过程中把身体的仰以及含加进去,动作设定方向感,动作发展为:身体的上下起伏与中国古典舞身韵相结合,运用人体中段的力量,上身仰起两拍,同时双手在头部右上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再拍一响,中段发力,上半身转向左方向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拍一响,双手所走路线为一个圆,在第三拍时迅速收下来,四时迅速抬头,定住。

3、“拍胸舞”的舞蹈创编

“拍胸舞”是民间舞蹈艺术形态,对于表演的形式与内容没有要求,对它进行舞台包装,要进行一系列的艺术研究。民间艺术舞蹈无情节性、故事性,而舞台艺术是有思想性、情节性的,舞蹈的舞台艺术与民间艺术是有区别的,要进行舞蹈创编就要经过:

一、构思舞蹈作品框架,写出舞蹈作品的脚本;

二、设计舞蹈动作、考虑舞蹈队形以及调度;

三、音乐的选择;

四、甄选演员进行排练,甄选过程中要注意演员是否具有足够表现力,是否适合作品所想要表现的情绪。

在本次的舞蹈作品专场中,创作了以“拍胸舞”为基础的《醉酒汉子》舞蹈作品,运用拍胸舞的动作元素,提炼、加工、创作拍胸舞动作,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舞蹈队形的变化、舞台设计,舞美灯光以及舞蹈道具(酒坛子)的运用,既与拍胸舞的起源相呼应,又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呼应,舞蹈作品表现了闽南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人们豪爽豁达,开朗乐观的性格。

本作品讲述了一群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闽南汉子,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去除体内寒气,痛快饮酒,在饮酒后,一起跳拍胸舞的场面。在舞蹈A段,由一位舞蹈演员手抱酒坛横卧在舞台中间,表现寒冷的冬天,把舞蹈环境交代清楚,随后其余舞蹈演员上场,运用舞蹈动作表现一起喝酒的状态,在饮酒后,舞蹈演员调度在舞台的四个角上,把舞台洒满,由一人在在舞台中间表现,醉醺醺的拿着舞蹈道具酒坛子,边享受美酒,边跳拍胸舞,之后出现的几个鼓点,可以标志性的表现喝酒后的一种状态,这是舞蹈第一段位置。在第二段起舞时,后面的舞者随之出现,帅气亮相,经过队形及舞台的调度,把演员的位置定好,在这一段中安排舞蹈演员进行拍胸舞的动作发展元素,整个场面热闹、紧凑。在第三段中大家进行喝酒后的技术技巧动作,在这一段中穿插技术技巧动作可以把作品推上一个小的高潮,表现出气氛热烈,也表现出闽南汉子的豪迈性格,第四段中舞蹈演员通过舞台调度,把位置打开,把舞蹈道具散落在舞台的正前以及正后方,随后舞蹈演员的位置定在舞台中间的正三角上,进行拍胸舞发展动作元素,通过高低对比、先后对比以及同时动作来体现闽南汉子的一面,最后造型结束在舞台的斜线上,一位舞蹈演员在舞台左前方,剩余舞蹈演员聚集在舞台的右斜后方上。

(二)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舞台化

1、音乐风格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形象, 都要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想要表现的完整表现出来。”他曾公开宣称自己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在一个舞蹈作品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可以烘托舞蹈作品的气氛,推动舞蹈作品的发展,音乐的推动可以使舞蹈更具有说服力,音乐使舞舞蹈演员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舞者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更加突出,进而促使舞蹈的作品的感染力更加强烈。

在本次舞蹈作品中音乐风格首先要定位,一是要选择能够显现闽南地域风格的音乐,二是要与作品所表现的情绪一致,推动整个舞蹈作品的情绪,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塑造人物性格的形象,交代事情的情节。《醉酒汉子》在音乐上的选择,一是要有表现喝酒、以及醉的状态,选择第一段音乐时,要让观众能听得出喝酒的状态,舞蹈艺术不仅仅是视觉艺术,而且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只有让观众在听觉上有了主观上的意识,才能使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在一个时空里,互相统一,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第二段音乐,要选择节奏型快一点的,表现舞蹈演员的欢畅的情绪,节奏型快一点,也会更合适舞蹈演员进行舞台调度,第三段技巧音乐时,要铿锵有力突出主题,显现技巧,第四段音乐选择音乐节奏型快一点的,舞蹈作品整体呈现ABA状态,要回到第二段的情绪,在热烈行进中结束,具有感染力。

2、服装道具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用心良苦的舞蹈服饰,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很大部分是通过服装造型来塑造的,再加舞台以及舞美灯光的运用,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本作品拍胸舞的服装风格是――上身赤裸,下身着宽松长裤,腰间系3米长的宽腰带,头戴草箍蛇形头饰,闽南地区人民的图腾是蛇,就像是内蒙的图腾是狼一样,闽南地区是有信仰的地域,在拍胸舞的头饰就充分的表现出来,为了更好的表现出其区域性的特点,添加了舞蹈道具酒坛子,醉酒拍胸,一个实物道具会比无实物的表演更于说服力,而且,男舞蹈演员拿上酒坛会显得更阳刚,主要是酒坛子又呼应了拍胸舞的起源,把酒醉拍胸舞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这种风格体现了拍胸舞的民族特色和区域性特点,以及本民族的信仰,让观众更好的了解闽南文化,使我们至今得以领略古闽越族人的蛇图腾遗风。

3、舞美灯光

舞美灯光对于舞蹈创编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灯光可以渲染作品的气氛,吸引观众的眼球,譬如说:在《醉酒汉子》中,开始部分一位演员在舞台左侧,手中拿着酒坛,表现醉醺醺的状态,这时运用电脑灯光,一束光打在他的身上,耳光以及面光全收,观众的视线只会聚集在这一位舞蹈演员身上,随着舞蹈演员的情绪以及动作的变化,可以使观众更好的欣赏或尝试去理解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更进一步的了解舞蹈编导想要传达出来的思想与内容,作品随着音乐鼓点的变化,演员们的动作变化,随之追光迅速打开,形成三个点,把舞台撑满,在舞台上清晰且有力的表现出拍胸舞演员们的英姿,在最后一段时,舞蹈演员是在舞台中间的正三角形的位置上去做动作,这时的面光以及耳光全收,只需要一束追光集中在舞蹈演员身上,凸显舞蹈演员的位置及动作,如果没有灯光的烘托,舞蹈编导很难想要表现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舞台会显现的特别空旷,无吸引力,观众也无法把目光聚集在舞蹈演员身上,整个舞台是散的,不集中的,通过舞美灯光的运用,会更清晰的表现出所刻画舞蹈演员的形象,舞蹈作品的情节、情绪。

在创作拍胸舞《醉酒汉子》的过程中,人物会随着作品的情节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形态、状态、情绪以及身体质感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舞台设计、舞美灯光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舞蹈编导的剧情发展,以及剧情的需要,显示出作品的舞蹈环境,表现出舞蹈作品所要的时空感,在本次的拍胸舞的舞蹈作品中,舞台为舞蹈所用。

结语:拍胸舞从民间的踩街以及民俗活动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要经过文献调查、田野采风、元素的提炼、发展,人物的创作以及音乐风格的选择,整个作品的构思要经过长期的排练与磨合;构成作品,作品成型后在舞台上想要有更好的表演效果,服装道具、舞台设计、舞美灯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舞台化实践研究是一个综合艺术,本文研究“拍胸舞”与舞台艺术的关系,试图推动“拍胸舞”从民间向剧场的转化,拓宽其传承地域,对推动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大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技巧和提问技巧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