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党员关怀帮扶机制研究

党员关怀帮扶机制研究

小编:

摘要:随着高校离退休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等特点下的这一群体进行关怀和帮扶,成为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离退休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高校离退休党员特点、存在的问题,浅析了如何对这部分特定群体进行有效的关怀和帮扶。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

关心爱护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新时期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染力、向心力的必要举措,更是激发广大党员对党组织产生归属感、保持共产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高校离退休党员作为高校党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党员数量众多、文化层次高、对组织依赖程度高等特点,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怀帮扶机制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建立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助机制是实现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的和谐、稳定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离退休群体作为高校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校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高校离退休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离退休党员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由于离退休党员群体在身体状况、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收入差别、群体需求上同在职党员群体有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对高校离退休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建设必须要根据离退休党员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差异性中建立适合高校离退休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只有这样,党组织才能够团结和凝聚全体党员的力量确保高校的和谐、稳定,从而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高校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正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离退休群体中的重要表现,使离退休党员充分的感受组织的关怀,切实体会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先锋堡垒作用,增强离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离退休党员群体的凝聚力。

(三)建立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保证

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人的发展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体现出了不同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尤其是高校离退休党员群体的需求与在职党员群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离退休党员的关怀与帮扶过程中,必须正视离退休党员群体的差异性,从其自身的出发点建立适合离退休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因此,在机制的建设方面,不仅要从物质方面满足离退休党员的需求,更要从精神层面满足离退休党员的需求。

(四)建立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是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保证

离退休党员作为高校离退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是能否增强离退休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是能否实现其老有所为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看到,离退休党员中普遍存在退休后的心理失落、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家庭压力大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客观条件都严重的影响了离退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导致离退休党员的积极性下降,如果不及时加以关怀和帮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要让离退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实现老有所为,必须建立健全离退休关怀帮扶机制。

二、高校离退休党员的特点

(一)离退休党员数量进一步增加

(二)高校离退休党员群体在政治觉悟、专业水平、自我价值实现等发面均有较高要求

高校离退休党员由于长期接受党的教育,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都比较高,他们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的长远发展,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由于他们都在个人专业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就决定他们的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高校离退休党员群体身体较好,有精力、有时间、有经验、有专长、绝大多数离退休党员希望继续为社会、为学校发展多做工作,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继续实现人生价值。

(三)个体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高校是实现人才平培养的地方,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高校教师群体形成了与其他群体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随着教职工退休后也在高校离退休群体党员群体中得以体现。这些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时间、职级职称、身体状况、居住情况等几个方面。在年龄方面,80岁以上的年龄段的离退休党员与刚刚退休的离退休党员在需求上并不相同。往往刚退休的党员对精神方面的需要要超过物质上的需求。同时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高校离退休党员群体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有相当大,他们更偏重于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另外不同身体状况的离退休党员群体也对关怀和帮扶的需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个体的差异化需求直接导致了在高校实施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人为本,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四)家庭因素对高校离退休党员影响较大

家庭因素是高校离退休党员群体关怀帮扶机制不能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部分群体在个人收入水平、配偶收入水平,以及子女就业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对不同家庭因素离退休党员群体的关怀帮扶方式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校离退休党员涵盖了从教授到普通教师,从省部级干部到普通工人的各类人员,他们的工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因病致困和部分普通工人,他们普遍生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导致了传统意义上慰问不能满足全体离退休党员需求。虽然高校离退休党员的个人收入基本能够满足生活需要,但由于不同离退休党员的配偶收入水平,子女就业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具体的关怀帮扶机制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家庭负担较轻,子女就业理想的这部分群体,其关怀与帮扶侧重于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对家庭负担较大,子女就业压力大的离退休党员,其关怀帮扶更侧重于物质方面的关怀帮扶。

(五)不同离退休党员对组织依赖性存在一定差异

高校离退休党员由于居住情况相对集中,长期工作、学习、生活都在校园这个大社区中,所以对组织、对单位的依赖性较大,尤其在70岁以上这部分离退休党员群体对组织的依赖性更大。根部笔者对重庆市高校普遍调查,其中70%以上离退休党员群体在校内居住、生活、养老,他们的年龄90%以上超过70岁以上。在看到高校离退休党员普遍对组织的依赖性较高这个大方面的同事,我们也不应该忽视55岁至60岁左右这部分刚刚退休离退休党员对组织依赖性降低这一具体情况。由于刚退休这部分离退休党员在身体状况较好、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因素的变化,导致对组织的依赖性有下降的趋势,这也对关怀帮扶的方式发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

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及十七届四中全明确提出的“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荣誉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理论界对如何建立党员关怀帮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验。但对高校离退休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帮扶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实际的工作中关怀帮扶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建立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缺乏系统认识

目前高校党组织对在离退休群体中建立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系统化、理论化。部分党组织把对离退休党员群体的关怀帮扶仅仅作为节假日的例行活动来看待,把对生病住院、家庭困难的职工作为关怀帮扶的主要对象,以物质帮扶为主要关怀帮扶手段,关怀帮扶沦为形式化过程。其本质上并没有从离退休党员的真正需求上考虑建立系统化的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

(二)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党员关怀帮扶政策,各地也都制定了不少关于党员关怀帮扶的文件,党员的关怀帮扶机制的建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针对高校离退休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帮扶机制体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虽然受制于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还涉及到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金投入、人员配置、设施配套、资源整合与开发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资金投入就是一各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方式方法比较单一

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的效果之所以比较被动,疲于应付突发情况,其根本就是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高校目前对离退休党员的关怀帮扶主要体现在每月的组织民主生活会、生病住院党员同志的慰问,离退休老同志的情况通报会,困难党员的慰问,采用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关怀和帮扶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形式更为单一,并没有涵盖全部的离退休党员群体。以高校离退休党委、总支、支部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为例,由于年龄、身体状况、居住距离、天气情况等条件,每次能够参加民主生活会的离退休党员达不到相应的比例,没有获得相应的关怀帮扶效果。另外,对因病住院党员的慰问、困难党员的帮扶只涵盖了离退休党员的部分党员群体,只关注了其在物质方面的关怀帮扶需求,对其在实现个人价值、老有所为、以及运用专业知识继续为社会、为学校发展、为学生成才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关注较少,难以形成高校离退休党员全面的关怀帮扶。

四、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再资金、人员、制度以及相关部门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加快关怀帮扶资源的整合,调动离退休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关怀帮扶机制真正形成理论化、制度化、系统化、长效化。

(一)加快建立高校离退休人员信息系统,为关怀帮扶提供保障

高校离退休信息系统建设是做好关怀帮扶制度的基础,无论是对离退休党员群体,还是离退休群众群体,一个完整、系统、高效的离退休信息系统都会为关怀帮扶机制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保障。在系统的设计上,我们要将离退休党员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子女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关怀帮扶信息等内容详细的体现在高校离退休信息系统中,方便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调阅和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关注相关各类人员,根据统计数据,分类开展各种类型的关怀和帮扶。同时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除了信息的归纳统计功能外,要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邮寄结合,充分发挥组织上和离退休人员的双向互动,更好的掌握离退休党员的基本情况,使离退休信息系统成为沟通组织和离退休人员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有机结合,满足需求的多样性要求

以往在高校中至关注物质帮扶,对精神的关怀却很少,这就导致了关怀与帮扶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群体能够享受到学校的关怀与帮扶,对于大部分离退休党员,其精神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老有所为的需求只是片面的停留在召开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是离退休党员没有享受到组织上的关怀与帮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组织凝聚力的下降,所以我们在关注物质上的关怀与帮扶的同时,更要在精神上的关怀帮扶上下功夫,从而形成合力,满足不同层次的离退休党员对关怀和帮扶的需求。对于物质方面的帮扶主要是针对重大疾病、生活困难这两部分离退休党员群体,其方式方法高校普遍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予以保障,包括平时的慰问、节假日的慰问、重大疾病的慰问等关怀帮扶的方式方法。对于精神方面的关怀帮扶部分高校也探索了比较好的方式方法,如平时与节假日相结合的走访慰问,特别是在重阳节、教师节对离退休党员的走访慰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支部的党建堡垒作用,充分利用离退休支部这个平台加强工作人员与离退休老同志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利用各种离退休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拓展了离退休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以上这些精神需求的满足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满足离退休党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大部分刚退休的党员教师他们身体状况较好、家庭压力下、专业知识扎实,他们渴望能够继续为组织、为学校服务,所以对这部分群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关工委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掘这部分离退休党员的能力,继续为社会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独立学院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