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当下道德冲突

浅析当下道德冲突

小编:

摘要:今天所出现的道德冲突是人们出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道德选择强迫症”,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摄形成一个包容性的伦理道德规范系统,以国家力量推动其深入到社会成员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提升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减少道德冲突。

关键词:道德冲突;核心价值观;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矛盾突出问题复杂,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道德冲突现象。不少人感慨道,如今是经济飞速发展,道德却在急速滑坡。时下的新闻头条很多都被如倒在地上的老人需不需要扶起来等这些事件所占据,一时间关于“道德滑坡”、“道德冲突”、“道德危机”的争论不断升温。当下道德冲突的实质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道德冲突的实质和形成原因

道德冲突首先表现为道德主体选择的冲突,人们在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情境中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通常只能作出一种选择,但是道德原则又是多种的,今天的伦理理论和规范是很多的,符合了一种原则却很难符合另一种原则,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冲突,导致主体的选择困难,不知所措,因而多数人就选择逃避,不去面对现实中尖锐的道德矛盾冲突,也会造成今天所说的道德冷漠。[1]

需要明确的是,道德冲突是不同于道德危机、道德滑坡的,道德危机和道德滑坡是属于恶的,诸如湖北一法官开房嫖娼、高官贪腐、地沟油等这些不道德行为性质是十分恶劣的。道德冲突本身并不具有善恶的属性,是道德主体选择的困境,但是道德冲突带来的后果却会带有善恶的属性,因为主体陷于道德冲突中只能在多种选择里选其一,按照某种伦理原则,这个选择是善,但是对于其他选择而言却是违反了某种规范,故而是恶。

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空前密切,道德交际活动十分频繁,加之社会开放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外来文化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今天人们面临的选择实在太多,不知道应该去符合哪一条准则,这是道德冲突形成的客观原因或外部条件。美国当代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在其著作《德性之后》中分析到,现代人们的道德判断或道德选择活动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志,没有客观依据来让个人作出一个不失公允的判断,这也就是当下道德冲突的主观原因。[2]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只能靠自己的主观情感来决定其具体选择,愿不愿意或喜不喜欢,随心所欲地开展个人道德活动。网络上的各种所谓“神回答”里,人们经常回答的一条就是“看心情”,这也折射出道德约束力的下降。主观上的随意,说明了人们获得了极大的选择自由,正因为有了自由,才可以自主地选择,这是道德冲突的前提条件,也是内在原因。人们如果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就不会有道德冲突的产生,尽管选择的自由带来了冲突与矛盾,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是进步,而不是倒退。可以看出,今天的道德冲突的实质是人们患上的一种道德心理疾病,形成一种“道德选择强迫症”,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强迫症”,对一切情况难以决定,反复地挣扎,焦虑当中作出不理智的决定。道德冲突是人们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的不适从,是一种两难的困境,如果不走出这种境地,会导致道德冷漠的产生,进而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近年来的恶性道德事件,如震惊全国的“校园砍杀儿童事件”等,已经是惨痛的教训。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解决道德危机就是要从道德冲突开始,道德冲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当下流行的关于道德冲突的观点

当前出现的道德冲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学界流行着以下一些观点。

(1)伦理规范的缺失或不完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缺乏足够的伦理理论和道德原则不完善,以致于人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个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复杂的,情景也是多样的,道德判断是一个多项选择,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伦理原则从而导致个人无法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个人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理论原则的支撑,在复杂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无从选择。这种说法显然是欠妥的。从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西方伦理思想史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各种文献中可以知道,人类迄今为止形成了许多的关于伦理道德的思想理论,并且其中很多已经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构成了个人的思维定势,甚至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品格,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3]

(2)伦理规范过于复杂和抽象。这种观点认为现有的这些伦理理论纷繁复杂,汇集了百家之言和千家之说,众说纷纭,这种杂多反而不利于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而便捷地作出反应开展活动。并且这些理论过于抽象和普遍化,没有顾及到个人的因素,如利益、尊严等,生搬硬套上去只会是削足适履,反而不美,影响了个人实施道德行为效率,难以做出最正确妥当的选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伦理规范应用,对应用伦理学反感。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伦理理论尽管具有抽象性,但却并非不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只是说想要理论完全去适应复杂的实际是有难度的。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认为德性是可以教导和培养起来的,通过“明智”就可以实现,影响了西方千百年。孔子劝我们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等等,这些道德规范,直到今天都很有意义,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有不少人都在践行着。这些都证明伦理理论具有一种普适性,这种普适性源于道德的产生本就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相关,一经产生必然是为实现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天然地具有普适性。不难看出伦理理论是能适用于实践中的,如果运用得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大有裨益,只是难度在于这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的历史的过程,需要一个理论和实践的磨合期,这期间必然出现某些不适应,也属正常。

(3)主体道德自律出现问题。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自律是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决定采取什么行为的能力也是自主选择的能力,而随着“绝对命令”在社会急速转型期的效力日渐失效,理性意志的缺失,主体的道德自律也在逐步下降,人们开始懒于约束自己,以往那种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重视道德认知能力培养的风气也不复存在,导致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出现自我矛盾,无法作出一个理性的判断,出现道德冲突。不可否认的是当下道德自律意识确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说是由于缺乏道德自律而引起道德冲突不免显得片面。康德认为我们只要按照“善良意志”行事,不论结果好坏,始终是善的,按照中国哲学的观点就是,只要“发心”是善的,那么行为自然是善的,这种道德先验论或绝对主义,强调动机的决定性作用。康德的哲学在西方哲学里被称作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他的道德哲学也同样如此,他认为人的理性高于一切,人为自然立法,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人的理性能力是人可以不绝对是服从于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而是能够权衡利弊,通盘考虑,作出正确的选择。不可否认康德观点的合理性,但事实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僵硬化和逻辑化,因为人的情感意志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情感意志是可以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进度的。而在今天看来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强调人的主观情感,事实也的确是,近代以来的个性解放运动高涨,使得现代社会中个性高度解放,处处彰显着自己的个性色彩。3情感、个性这些成了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标签。有情感个性,这个人看起来才有特色,才是一个丰满而又立体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权利,不可避免地使个人在活动中更多地注入个性情感因素,而固有的伦理道德原则亦在社会群体心理中扎下着深根,并且很多已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让我们不得不去遵循,这样就造成一种选择困难。 三、道德冲突的化解对策

对于当下的道德冲突,要有清醒的认识,形成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首先要重视理论构建和理论创新,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伦理道德规范还是有一定缺失的,主要表现为规范的要求与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时候并不符合我们所遇到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规范准则的时候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多方论证,使其最大程度的符合实际情况。要大搞理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论创新要主动出击,时刻关注国内国外最新的伦理理论研究成果,吸取中西方伦理思想的精髓,取长补短。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甘绍平认为,伦理理论不应是一种“排他式的多元主义”,伦理学的各种理论原则之间相互竞争与排斥,似乎都想以自己的理论统治一切,但是实践活动是多样的和复杂的,一种理论很难适应一切情况,所以仅凭单个理论很难应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包容式的多元主义”。“包容性”是今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中国在国际社会提出“包容性增长”,寻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相互对立,伦理学领域中的包容式的多元主义与国家提出“包容性发展”的精神十分契合,伦理理论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应是兼收并蓄、百家争鸣、各有所长的。如果说“排他式的多元主义”是一种“恶性竞争”,而“包容式的多元主义”就是一种我们今天在各领域所大力倡导的“良性竞争”,形成一个包含各种理论的丰富的系统,这个系统要形成一个强大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机制,具有自我创新的品质,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契合的最大化,并且与时俱进,因时因地不断调整。[4]

当下的道德冲突是主体的“道德选择强迫症”,笔者认为真正原因在于社会伦理规范系统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以一个核心价值判断为统摄,辅以各种丰富的伦理道德理论原则,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有句话叫“多中心等于无中心”,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要有一个是居于统摄地位的,同样地,在整个伦理理论系统中也要有一个是统摄性的,如果没有一个统摄性的价值标准,很难把伦理道德规范推行开。应对道德冲突仅靠道德自律是不行的,问题就在于,这种困境不是道德的自我约束力下降这一种因素造成的,这是在社会转型期里由复杂因素造成的一种群体道德困境。凡大事必须要举国之力才可,个人的自我调试在今天这种特殊情况里收效甚微。那么在当代中国究竟以什么价值标准来统摄道德领域呢,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具有统摄性的价值标准。要解决当下的道德冲突,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摄,其他伦理理论不断丰富其内涵,为其源源不断注入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海,其他伦理理论好比是汇入大海的河流。

为什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摄呢,因为其是最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考虑了中国社会各类人群的利益诉求,符合绝大数人的根本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符合民族心理特质,是目前中国社会最公准的价值标准。按照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消解当下的道德冲突,相应地使伦理问题逐步减少,使整个社会环境更好,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进步。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