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略论孟子君子人格理想

略论孟子君子人格理想

小编:

摘要:孟子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对君子人格理想展开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反求诸己、持志养气、存心寡欲等一系列方法以成就其君子人格理想,这在维系古代社会道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孟子;人格理想;君子人格

“人格”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品格”或“人品”,是一种做人的标准①。现代的“人格”从不同的学科、文化背景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看,人格又称道德人格,即“为人之道”。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也称个性。②从文化背景角度看,西方大多只把人格看作个性的同义词;而在中国,人格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这主要受我国儒家思想主张从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相互关系中实现人的价值的影响,如“内圣外王”。

理想是人为设定的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它以人为主体,因而容易让人联想到人格理想一词。

“人格理想” 即人格的最高追求和可能达到的一种既善亦美的境界,是人伦道德发展完善的范式和典型,如“君子”、“圣人”。早在先秦时,就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对其进行过表述,并提出了一种适应人格真善美追求的理想君子人格模式,其中尤以孟子为甚。孟子虽未直接受教于孔子,但他毕生以孔子门徒自命,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其君子人格理想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

一、 孟子君子人格理想的基本内容

(一) 性善论――孟子君子人格理想的哲学基础

性善论是孟子君子人格理想的哲学基础。他对性善论本质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与告子的争辩中。告子以水为喻,认为“性无善无不善”,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为解决告子这一问题,孟子也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善,不善是后天使然。③把人的社会属性分为小体之性和大体之性,并用人的心理感应论证其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四端说”和“四心说”上。

“四心”是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个方面,“四端”是指“仁、义、礼、智”这善的四端。“四心”、“四端”都是人天生的,且“四心说”是“四端说”的基础。正是因为“四端”、“四心”都是人天生的,所以君子人格理想的实现才有可能性和现实性。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章句上》)即向善的本性是人天生的,它作为“善端”存在于人的心中,人天生的善的四端决定人的向善性,这点体现在“孺子将入井”故事中。同时,他还提出了“良知”“良能”说来论证人天生的善性:“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由于四心是深潜在人内心的,因此需通过受教育和启发把它们扩充开来。如孟子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使然,泉之始达”。(《公孙丑・章句上》)

(二) 孟子君子人格理想的特征

君子”是“君”与“子”的合称,偏重在“君”,原指社会地位较高之人,并无道德意味。如:《尚书・无逸》中有:“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④此后其含义由“位”向“德”的演变,主要受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影响。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君子人格理想思想并把“君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指具有一定道德品性的主体或个人,即君子;二是更高层次,即“圣人”,这是道德的最高典范。⑤

在儒家文献中,“君子”这一概念可和“大丈夫”、“仁者”等概念互换。“大丈夫”一词可拆分为“大”和“丈夫”两部分进行理解。“丈夫”原指成年男子,加上“大”,有高人一等、伟大不凡的意味。⑥孟子认为这个“大”,是由志向、修养决定的,与身份地位无关,因而是人人都可为的。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尽心下》)

总之,孟子君子人格理想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并最终向着“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圣人境界而去的。

二、 孟子君子人格理想的主要实现途径

(一)反求诸己

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是在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反求诸己”即要不断的自我追问和自我反思,通过追问和反思达到自身对道德本性的保持和扩充,进而实现人的自我完善。⑦在此,他特别注重主观自觉与自我反省。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他认为自我反省是快乐的,也是实现仁德的便捷之路。但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而后再全方位反省自己的行为。

(二)持志养气

孟子认为“志”和“气”对君子理想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孟子・公孙丑上》)同时“志”“气”是有区别的统一,“志”统帅着“气”,“气”要在“志”的基础上扩充开来,“志”“气”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人格境界。⑧

“持志”即持理想抱负之志,即要保持气节,有人格理想,不因贫贱、生死盲目放逐自己的本心。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及“舍生取义”这两点。 “养气”即“养浩然之气”。这是孟子发明的用来形容刚正宏大的精神。孟子将其概括为两点:一方面,“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至大至刚”,即比一切都大都刚,即这种“气”非常浩大而有力量,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而不加以伤害的话,就会充塞与天地之间。说明它可扩充提升人的人格。另一方面,“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公孙丑上》)说明这种“气”需要仁义道德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且还需常用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因此,在人生道路上要坚持自我,树立崇高人格理想,才能更好的实现君子人格理想。

(三)存心寡欲

“存心寡欲”可从“存心”和“寡欲”两方面理解。“存心”即“求其放心”,意即要有节制的放逐自己的内心,以保持至善既美的本性。“寡欲”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要谋求个人对物质的超越。

“存心”不仅是判断一个人人格是否得到升华的重要依据:“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也是君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方法:“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戴,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此外,要想提升自我,就要做到清心寡欲,平淡得失之心:“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总之,“寡欲”是为了更好的“存心”,将“存心”和“寡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孟子君子人格理想。

热点推荐

上一篇:生本课堂的利与弊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