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意识形态视角下的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浅析意识形态视角下的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小编:

摘要: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二十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较富创新性的代表。葛兰西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革命环境把阶级意识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逻辑之中,开辟了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思路。本文将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探讨其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葛兰西;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创始人之一,葛兰西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发展的新路线,他从自己所处的社会革命环境出发,提出文化领导权理论。这一理论是指用一种非暴力的思想文化去控制意识形态,他指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首先争夺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为夺取政治领导权积累主观条件。这种思想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观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发展和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借鉴意义。

一、意识形态与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在 20 世纪初期,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关键词之一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概念,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因此,在对文化领导权进行阐述之前有必要先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梳理。

(一)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解,独立的意识形态的产生与社会分工,与精神生产的独立化及其生产者思想家的出现直接相关,这种独立化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就是意识形态,并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由于在阶级存在的时期,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社会的运行和阶级统治才能取得合法性。每个时代的与特定统治阶级相关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指导理论,通过对社会现状进行辩护,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合法性的外表。恩格斯在晚年致梅林的一封信中更明确地说道:“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像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由此,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否定和消极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汇,认为其是一种虚假的观念或虚假的意识。

(二)从意识形态到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不同于马恩将它视为“虚假意识”的纯否定用法。葛兰西对意大利大革命失败进行反思,认为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意大利的共产党没有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没有在革命之前广泛地发动群众,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如果忽视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就容易在革命中失败。在他看来,意识形态的控制是“文化领导权”。据此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需要发动和依靠民众的力量,在让市民社会借助于“阵地战”的方式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同资产阶级展开斗争,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实质,进而获取与传统的资产阶级政治领导权相区别的文化领导权。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葛兰西根据欧洲革命的新形势提出让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改造社会意识形态,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的理论,无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具有开拓性的作用。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市民社会――争夺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

葛兰西指出,随着历史背景的变迁,资产阶级国家在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他将上层建筑分解为两个主要层面:即“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政治社会主要是指国家的暴力专政机关,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强制暴力机构;市民社会则主要是指非正式的、非暴力的民间社会组织机,它通过政党、学校、教会等,向人们传播本阶级的价值观体系,以获得群众的认同和忠诚。市民社会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域,统治阶级通过操纵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和组织,大力传播本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并整合从属阶级的利益,使广大群众把它作为一种“常识”接受下来,从而赢得被统治者的“自愿的”赞成和拥护。

在俄国,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未成形,用政治社会的强制性领导进行阶级统治,通过暴力革命迅速取得国家政权。他把这种革命战略称为“运动战”。而在西方,市民社会则十分发达,国家与市民社会有着特殊的关系,国家一旦发生动摇,市民社会坚实的结构就立刻显露。由于相对发达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要更多地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使工人阶级使接受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无产阶级应采取“阵地战”的革命战略。

因此,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对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而言,就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对于无产阶级应该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领导权,葛兰西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要在市民社会中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团体和舆论机构,它们是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阵地;二是利用这些阵地,批判统治阶级思想和价值体系,创建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最终建立起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他尤其强调知识分子在建立文化领导权中的作用。

(二)有机的知识分子――建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依靠力量

葛兰西的哲学思想以文化领导权思想为其核心,而这一切都以其“实践一元论”和市民社会为基础,这种强调人在实践过程中对历史巨大作用的哲学思想必然少不了这样一类“人的集合”,因而葛兰西提出了他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葛兰西认为,传统知识分子是指工业社会以前的知识分子,一般就指脑力劳动者,例如哲学家、教士、文人等,凭借文化的持续传承而保持相对稳定地位的知识群体。传统的知识分子把自己看成是超然于社会阶级之外的脑力劳动者,他们貌似以知识与伦理精神的生产为业,并垄断着文化霸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旧的传统,宣扬旧的意识形态和保守的思想方法,看似超然于统治集团,事实上各个知识分子集团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依附于统治阶级,因而必然受制于统治阶级。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有机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的具有专业特征的知识分子,正如葛兰西所说“每个新阶级随自身一道创造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加以完善的‘有机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是新的阶级占优势的新型社会中一些重要活动的‘专业人员'。”[4]也就是说,有机知识分子是现代专业划分的结果,他们是各个生产领域的专家,并且承担着组织整个社会的职能,他们与社会生产、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专业”取代了传统的权威统治。有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组织者、建设者,他们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与市民社会的紧密联系,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可见,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的实施者、维护者,并通过文化领导权控制整个社会,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合法化、普遍化,成为一种自觉的政治实践意识,以维护政治社会的稳定。而无产阶级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批判旧的意识形态,夺取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在葛兰西眼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就是先进的有机的意识形态。

(三)实践哲学――工人阶级的有机意识形态

葛兰西强调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分析社会革命进程。他指出革命是一个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整体性的转变。葛兰西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称之为“历史的集团”。正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必然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他看到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在革命实践中的作用。在“历史集团”这一概念里,物质力量是内容,而意识形态是形式,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有机的意识形态”能够组织群众进行有目标的斗争,从而变为一种现实力量,推动历史前进。

因此,实践哲学就是无产阶级的有机的意识形态,其真正任务是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以自觉地参与到革命过程中,从知识和道德上改造文化落后的阶层,进而转变为进步的无产阶级思想,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并非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否定,而是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斗争具有相对局限性,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会转化为像物质力量那样强大的能量并发挥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批判了经济决定论思想,强调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强调文化领导权对于统治阶级的极端重要性,重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控制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学说,拓展了意识形态研究的广度。另外,葛兰西将市民社会定义为与政治社会或国家并列的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把市民社会通过文化渗透,以帮助视为统治集团赢得领导权,强调现代国家实施意识形态领导权职能的重要性,深化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二)现实意义

文化领导权理论旨在分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入手来修正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观,无产阶级要获得文化领导权,必须超越本阶级的狭隘的宗派利益,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才能的拥护和赞同。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出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指导性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它从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文化领导权理论出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上,广泛宣传和教育,征得广大民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动员广大民众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当中来并内化为自觉追求;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生产中的作用,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应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积极发挥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有机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加强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实现和巩固党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总的来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实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理论,就是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执政,都要牢牢掌握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并评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现实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2]田叶纲.简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J].哲学研究,2001(5).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4]潘西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国外马克思主义,2008(5).

[5]王永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历史地理视角略论肃亲王对蒙古的巡视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