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奥德赛》与《出埃及记》的家园建构之比较

《奥德赛》与《出埃及记》的家园建构之比较

小编:

摘要:《奥德赛》和《出埃及记》代表了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即古希腊语古希伯来。在这两部作品里,同样都反映了对实体家园以及精神家园的建构。本文从“狮心与硬心”、“归家与出走”、“自我与戒律”三方面入手,通过古希腊和古希伯来世界家园建构模式的比较,从而更好地揭示两种文明所形成的世界观之差异。

关键词:《奥德赛》;《出埃及记》;实体家园;精神家园

在《奥德赛》和《出埃及记》对家园的建构中,两个文本均涉及到神的意志,《奥德赛》中雅典娜的帮助对俄底修斯返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出埃及记》中,上帝的言语也直接促成以色列人家园的重建。在这两个文本中,我们能发现,除了实体的家园外,文本更深地指向了精神家园的建构,通过实体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构建,人的身体和灵魂因此而得以安放。而在原始思维和圣经思维中,家园建构中的这一超自然色彩,也为各自文明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细读之,两个文本对家园的建构却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1.狮心与硬心――人与神的“家园意识”

而在《出埃及记》中,却鲜能看到以色列人作为一个“人”的群体所凸显出的主体性意识。在离开埃及的路上,唯一一处是在第32章,百姓自主要求亚伦铸一个金牛犊来作为耶和华的假象[2](P146),这却不是他们的“家园意识”,反而是邪恶、败坏、自毁家园的体现。因为《出埃及记》最基本的主旨是,泯灭一切他神和偶像(见摩西十诫的第一、第二戒律),归于上帝耶和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归乡”,只有诚于上帝,以色列人才能走上心灵的归途。

这即是在家园建构过程中《奥德赛》和《出埃及记》对“家园意识”主体性把握上的差异。古希腊世界的原始思维依附于自然神灵,但其中也体现了他们对自己作为“人”的细致考察,他们渴望树立起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标杆,有试图通过超越自然界的万物,统领自然万物来定义“人”的意识;而作为一种属灵文本的《圣经》,一种“神的语言”,《出埃及记》体现了圣经思维中上帝这一“超体”的绝对权利,而《圣经》中关于“人”的定义则依赖与神,《圣经》中的“人”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对神的皈依也就没有人的出现,因为人来自于神。

2. 归家与出走――“精神家园”的建构模式

3. 自我与戒律――“精神家园”的建构目的

从以上《奥德赛》和《出埃及记》对精神家园的建构中,我们发现了两者在主体性意识和精神追求模式上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可归因于两者在建构“精神家园”上的目的差异。

从《奥德赛》的文本中,我们看出了俄底修斯的回归伴随着的是其自身的信念,在这种信念中,包含了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成分,如俄底修斯的狡猾,俄底修斯的复仇心等等。而之所以把这些都纳入到塑造“完美的俄底修斯”这样的叙述中,也说明了古希腊世界里对英雄的塑造更具有“人”性。在他们的人知里,头上虽有神灵,但人却具有达到一种超越神的信念,这种信念也体现在原始思维“神人同形同性”的神话描绘中。这是古希腊人依托他们这种“个体”对宇宙形成的自我的关照。

而《出埃及记》中的以色列人,不具备主体意识,他们的家园也就完全来源于上帝的主体意识。上帝应许世人要带他们进入一个永恒的国度,进入一个流着奶与蜜的家园,所以在进入迦南地之前,《出埃及记》的建构都集中在戒律之中,这种戒律体现的是一种狭义的“精神家园”,即通过以色列人对一些律法的遵守,以达到心之正,不偏离上帝,正因为在这个狭义的“精神家园”作为实体家园的前提,以至后来《约书亚记》中以色列人过约旦河而进入迦南地,达到实体的家园;以至在新约《加拉太书》中,通过对律法的杨弃,以至精神层面真正意义上的“出埃及”。

综上所述,在两者的构建目的差异上,也即形成了两种思维面对世界的方法,也为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动因。

4.结语

作为两个不同世界观的文本,《奥德赛》和《出埃及记》实际上都涉及到了对“实体家园”和“精神家园”双向度地建构,可能我们在感受文本时,总是太注意表面的“实体家园”之建构,而忽视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家园”之建构的要素。但是由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观,使得“家园建构”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从以上三方面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希腊和古希伯来的文学经典,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去把握西方文明的精神实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2]《圣经合和本》,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8.11.

[3]钱钟书 著:《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4.

[4]贾玉铭 著:《圣经要义・卷一》,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10.1.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孟子》中的“恻隐之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