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小编:

摘要:演员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对待与角色的关系,演员要化解与角色的矛盾,通过观察生活,从自身出发找到与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加以调整和表达,通过外部形象的刻画和内心情感的梳理完成演员与角色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演员;表演;角色创造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需要演员很好的理解剧本,了解所要扮演角色的经历,很好的从这些经历中体会到角色的内心感受,也要在演员本身的生活中观察、记录、体验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把这些感情记忆有选择性地代入所表演的角色中,使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生动,符合剧本所要求的大时代背景,且不缺乏贴近现代观众的亲和元素。演员只有把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与角色的性格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才能够很好的做到与角色的统一。

一、角色到角色――找到人物特征,实现“外部统一”

从简单的层面来说,演员与角色是创造者和创造成果的关系。演员如何创造角色?演员的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认识-体验-体现。这里以我自己为例,演员的演技经常会受自身阅历的限制。在本科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老师要求我在“名著片段教学”阶段饰演《日出》中的陈白露,当时我不过是一个十九岁不谙世事的大学生,而剧中的陈白露,则是一个历经了社会风雨,看清了灰暗现实,对风月场所轻车熟路的一个极具有风韵的女子。那么在我与角色形象相差甚远的情况下,这里着重说一下认识阶段,那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知道“陈白露”是谁。从角色到角色,其实就是角色自身的成长。像是《日出》中,开场时陈白露已经是大上海赫赫有名的交际花了,但是我作为演员,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交际花陈白露,还要知道豆蔻年华的陈白露,要知道陈白露如何从一个乡间天真烂漫的淳朴丫头成长为了一个流连在多个权势男人之间的风月女子,我要塑造她,那我必须要了解她。

在通读了《日出》剧本后,我在脑海中则将陈白露的形象细细梳理了一遍:一个美丽的女人,并且是一个深知自己美丽的女人,所以她的步伐是慢的,高跟鞋踩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她享受众人的目光聚集在她身上的感觉;她是大上海名噪一时的交际花,她不管坐在哪儿,一定是双腿交叉往内收着,懒懒地靠在椅背上,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一根细细的烟,很久才抽上一口;她是个骄傲的女人,她喜欢昂着头,显示自己的高贵和与众不同,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皮微微下耷,偶尔斜斜地抬一下眼,目光中也是妩媚流转,勾人倾心;她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她要隐藏自己,总是习惯双手抱在胸前,人前必定是谈笑风生,眉眼飞扬,回到家中无人时,身体却松垮疲惫,脸上的表情时而厌倦时而不甘。在确定了人物形象之后,那么在前期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我则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我的塑造过程就完成了第一大步。

当然,演员需要塑造的角色不仅仅限于剧本,有时候演员自己在参与了剧本创作时,角色的塑形,往往跟自身阅历与生活中的观察息息相关,表演是一门再现和表现的艺术,如果演员不了解所扮演角色的生活就无法再现和表现,也就无法表演。以下是我概括的观察生活的几点主要内容:

(1)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关系

演员要去用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关系,找到符合生活逻辑的人物形象,例如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恋人之间的关系,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2)观察生活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每个人的情感宣泄方式都不同,内向的人开心的时候可能也不苟言笑,开朗的人遇到伤心事的时候可能也会乐观面对,演员要抓住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以及每种性格的情感浓烈程度和表达方式。

(3)观察生活中人物的体态特点

人们会因为职业、性格的原因,体态和习惯也会尽不一样,比如学舞蹈的人和乞讨者的体态就不一样,学生与上班族的体态习惯也不相同。

二、演员到角色――完成演员与角色的内部统一

内心体验,是人的主体内在的情感体验,是人的心理的一大特征,表现人的心理的感受性、内隐性、深层性和沉思性,属于人的情感范畴。“演员到角色”,一层含义是演员在找到了角色的外部特征之后并向其靠拢,另一层意思则是演员需要找到心理支撑,因为演员想要完成与角色的统一不仅仅靠外部形象的贴近,还必须以感受和体验同角色相类似的情感、心境和思想行为为基础。这是演员与角色的内部统一,也就是“体验”过程,是演员与角色统一的第二大步骤。

演员对角色的生活和遭遇的内心体验过程就是舞台创作的主要步骤。这种内心体验过程,“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即要求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有意识地体验角色,正确地生活于角色之中,形成下意识的“角色心理”。

演员在表演时的台词是有限的,演员塑造的却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说,演员要做到不仅仅要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没有台词的时候还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所以演员不能仅仅只在有自己台词的时候才是处于角色的状态,必须真切地聆听、观看、感受周围的人和事物,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接受发生在表演过程中的事,接受对手给予你的刺激,梳理角色的内心过程,从而由演员的“第一自我”转变为角色的“第二自我”,产生“我就是”的真实感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人的精神生活”,完成与角色内心视界的统一,给观众以真实自然的感觉并将其引入戏剧情境。

三、从自身出发,找到与角色连接的枢纽

齐士龙先生曾说过:“演戏其实就是研究自己心中的那个角色。”所以,演员创造角色,就是要从自身出发,在“本我”的基础上附加理性条件(如时代、社会、人物关系等),以此为凭借产生的“第二自我”也是真实自然的、富有个人特色的角色形象。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演员将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和特有的个性色彩赋予角色,使二者得到有机的融合。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对演员自身魅力和角色进行再一次创造性的综合。这之中,演员在自身基础上赋予角色的特点,与之相结合,然而演员是创造主体,因此演员就必然要对角色的特点进行判断和选择,经过选择把角色的大部分特点因素加入到演员自己的“阵营”里,演员便可以借此展现角色。最终将两者融合,展现出更真实自然的、“接地气”的人物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角色是在演员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上的再创造。在表演创作中,演员自身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而掌握正确的表演观念和娴熟的技巧,恰恰是演员与角色距离拉近的条件之一。反之,如果演员完全脱离自身,根据剧本提示凭空想象出来或是观看影像资料模仿得到的角色形象,却是千篇一律并且失掉可信度和真实度的,因为这种情况下,演员极容易忽略和遗失内在的心理支撑,把注意力放在了外部形态的相似度上面,这样演员在表演中只是在完成一个“作状”的过程,而观众在观看期间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违和感。

演员与他所扮演的人物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不论其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心态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演员塑造人物实际上就是缩短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使两者融为一体。(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

[2][英]休・莫里森.表演技巧[M].

[3]李锦云.表演心理学[M].

热点推荐

上一篇:残缺后的完整丑陋下的真美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