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膝胸卧位在痔瘘科的临床应用

膝胸卧位在痔瘘科的临床应用

小编:

目的 为探讨膝胸卧位在痔瘘科的临床就用效果。方法 我们采取术前、术后传统卧位即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为对照组与膝胸卧位为实验组,两组相同例数病员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有明显性差异,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 膝胸卧位在痔瘘科病员康复过程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膝胸卧位 痔瘘科 临床应用

膝胸卧位是病人跪姿,两腿平放床上,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紧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放于头的两侧。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位[1]。痔瘘科病员术前要进行肠道准备,清洁罐肠,术后常有排便困难、便秘发生,在这个治疗过程中让病员保持传统卧位(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为对照组,取膝胸卧位者为实验组,结果两组有明显性差异,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2具体操作及结果 表1 相同灌肠次数不同卧资病员情况比较

表2 开塞露纳肛不同卧姿比较 表3 肛门松弛者不同卧姿灌肠比较

无论是术前灌肠后,开塞露纳肛或清洁灌肠取膝胸卧位时,直肠位置均高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直肠与结肠之间产生压力差[2].并有重力作用,液体能顺利经过直肠到达结肠。根据肠道解剖学特点结肠长度相当于直肠长度的10倍[3],容量大,所以灌入的液体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长,能充分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粪便下移,当下移到直肠时粪便达到一定的压力,患者才能产生便意,因此便意产生的时间延迟。若是左侧卧位,液体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内蓄积,当直肠压力达到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患者即产生便意,甚至不能忍受需立即排便,保留时间短,不能充分软化结肠内的粪便,每次排便量少,需经反复多次灌肠,肠道清洁度才能达到要求。这样,病员常因反复插管,用力大便,可造成肠壁擦伤,还可出现肛门水肿、肛门坠胀,甚至疼痛,增加病员痛苦。而采取膝胸卧位,则可避免以上麻烦,减轻病员痛苦。

痔瘘科病员在术后康复中,实验组病员术前肠道已排空,一般在术后48小时才有大便排出,肛门伤口48小时无大便排出粪汁污染,无不适感觉;而对照组病员术后数小时即开始排便,粪便的排出,伤口被粪汁浸染十分疼痛难忍。因此,膝胸卧位在痔瘘科的临床应用中有促进病员康复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2]徐火枝,吴杰.一种新的清洁灌肠卧位及其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10):31-32.

[3]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71-173.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二尖瓣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