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阴山岩画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研究

阴山岩画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研究

小编:

【内容摘要】阴山岩画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精品,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图景,透露出游猎民族对自然的悉心观察和准确把握,比较全面地表现了阴山一带游牧民族的审美观念、意识形态、心理状态及宗教信仰。阴山岩画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部落族群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意识,岩画多以人和动物为主体,描绘出一幅幅放牧、狩猎、原始武术等场景,其刻画的人物、动物形象非常生动,极具感染力,是难得的“大地画册”,是人类审美艺术的精华。

【关键词】阴山岩画 艺术表现 审美研究

一、阴山岩画的起源、发现及价值

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有一处阴山山脉纵行分布,东源乌拉特中旗的阿其尔山,西到达磴口县的布敦毛德沟,在这东西横跨240公里的山地草原之间的石壁上,凿磨着难以计数的阴山岩画。岩画本身分布面积广泛,数量众多,岩画上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属中外岩画之少见,阴山岩画被誉为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而源远流长,就像天边那一颗颗耀眼璀粲的明珠,无时无刻在闪烁着不朽的光芒。据调查,阴山岩画总有153个区点共计53000多幅,早在公元5世纪时就已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所发现。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描写道,“河水自临河县东经阴山南,东流经石迹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纳斯称焉。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从而反映出当时阴山民众的生活信仰及价值观念和已经形成的审美观、世界观,也是阴山地区民众生活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阴山岩画从乌拉特后旗大坝口岩画区、磴口县格尔敖包沟岩画区到乌拉特中旗几台海力什太岩画区都已经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这为我们深入了解阴山岩画提供更为方便的环境。

二、阴山岩画的艺术表现

(一)主体凸显,特征高度概括,艺术表现拙朴、夸张

阴山岩画往往以夸大主体形象的构图方式显示其特有的原始性。根据以往在以狩猎为主题的岩画中,被狩猎的对象体型都偏大,而人相对矮小;在表现人的群体活动时,主要人物又以夸大的形式来增强效果。在阿斯根沟山上的一幅狩猎岩画,母兽安详地躺卧在地上,子兽在母兽的怀里安静地吮吸奶水,兽的形象很高大,后面不远处站着两位欲张弓放箭的猎人,人的大小尚不及兽的半条腿,凸显了兽的高大和猎人的矮小,整个画面基调肃穆、气氛平和。狩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生存的手段,他们靠狩猎为生,却又受到野兽的威胁。北方游牧民族在对兽的占有和敬畏的矛盾心理作用下,头脑中充满了野兽的形象,兽成了这些牧人、猎人心目中最有价值的形象,所以在岩画中被塑造成高大、醒目、突出的形象。

基于当时物质和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岩画的作者难以精于绘画的细节,而是把对象的形象高度简化,强调其主要特征。阴山岩画是刻画在石壁上的,供人远观,这种艺术特征也足以满足人们对岩画的审美需求。在对动物进行描绘的画面中,主要表现的是动物的侧面轮廓特征,如野牛、马、鹿、羊等,形象非常丰富,且主要是表现静态,也有的岩画表现动物的奔跑、捕食、撕咬、吮奶等动态特征,形象栩栩如生。阴山岩画中对于人物形象很少刻画五官及手指、脚趾,多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动态特征,如张弓射箭、挥臂而舞等,画面特征明显,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岩画中的事件高度概括,把握了刻画对象的主要特征。

(二)非秩序化和倾斜角度的艺术构图,自然生动地刻录了和谐、动态的生活画面

阴山岩画的画面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给人一种倾斜造就的动感。岩画中看似无意的倾斜是静态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动态”,让岩画中的形象鲜活起来。艺术研究表明,倾斜手法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兰结拉嘎行进中的骑行者岩画中,有两名骑着骏马的骑行者,其中一位骑行者和他的马在画的左上方与地面呈倾斜45°角,而另一骑行者和他的马则处于画面的右下方,与地面呈30°角,这种倾斜关系表现了两名骑行者前后行进的运动关系,这种倾斜使正常位置和偏离了空间定位的位置间形成紧张,造就画面的动感。

(三)几何形态与具象结合的简朴造型,体现出轻松、随性、自由奔放的艺术绘画特点

造型的程式化是指某类事物被形象地慨括为相对固定的几何图式。在阴山岩画中表现为用不同方向的梯形构成动物的躯干,用不同倾斜角度的线条表现动物的运动,用美化了的卷纹来表现牛角、羊角、鹿角、虎尾、豹尾等,用半弧形表现动物四肢的变化,这些图案具有程式化的特征。程式化的岩画特征透露了这些创作者已经掌握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形态,并且还能根据岩壁的起伏、陡缓、高低建立有机的联系,实现绘画和岩壁的自然特征浑然一体,体现自然和谐的程式化处理手法。

三、阴山岩画的审美研究

(一)阴山岩画创作者所具有的美学思维与美学认知

每一种时代的美都会固定在当时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上,并接受后世人与其不同的审美观的考验,当先民的美学思维与现代美学观念、认知发生碰撞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并感叹,之前人类所创造的美学文明的辉煌和与众不同。阴山岩画的创作者的美学思维和美学认知是基于少数民族对美学的另一种阐述。大量的岩画作品展示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审美观、生活习惯以及社会习俗。

(二)阴山岩画艺术所传递的审美体验

1.自然之美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先人特别注重刻画自然美。自然美在阴山岩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阴山岩画的创作动机体现着实用性,是对美的规律的非自觉遵循。先人认为岩画中刻画的内容具有着神奇的巫术魔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岩画中的图像是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岩画的创作者将生命的实体、生活的场景、狩猎、放牧、巫术仪式刻画在岩壁上,并视其描绘的图像为有生命的实体,呈现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之美。从岩画创作地点的选择来看也合乎自然之道,岩画的地点往往出现在岩壁向阳的一面,或处于景致壮丽的石丛之中,或在俯视大地的巨石之上,画与自然和谐共存,让人感受自然的神奇伟力,是对当时自然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呈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动画面。 2.形式之美

阴山岩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简洁、夸张、高度符号化的特点,给人们留足了神秘的想象空间。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沟有一幅表现生殖崇拜的岩画,生动地表现了岩画的形式之美。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男人手持一张巨弓,同时进行交媾的场景,巨大的弓与人体比例失调,这种失调性的表现主要表现丰产的期盼、生殖力量的强大,张扬的是一种生命之美,这种简洁、夸张、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将对生命繁衍的强烈期盼表现得直观大方、惟妙惟肖,有着明确的实用目的,将人物内心的期盼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是对自然美的升华。

3.神秘之美

阴山岩画中的许多动物、人物、植物甚至是太阳、月亮都经过了夸张变形,或加上了巫咒神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感,也渗透了先人对自然的畏惧和膜拜。对先人来说,想象中的世界、绘画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们用图像描述理想中或幻想中的世界,在阴山西段的托林沟崖畔山岩壁上所刻的两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一个似龟形,却加上了枝状的角和巨足,一个似虎形,却加上了类似鹿角的角,大概是体现了先人对龟和虎的崇拜,这些被夸大、虚化了的形象特征,犹如某种神秘的力量存在于原始生活中。在阴山的许多人面形状的岩画中,除了具备基本五官和人面轮廓外还常伴射线状的线条,这应该就是先人信仰的“太阳神”,是神化了的太阳形象。可见,阴山岩画不仅仅是写实,还给人以神秘的体验。

(三)阴山岩画审美与艺术拓展延伸

阴山岩画艺术重新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肯定了人们的审美价值的判断,是人类对于美的又一次深入探索与挖掘。艺术家通过对阴山岩画的观察解读,获得了不同的审美体验,根据这种深刻的体验,他们找到了合适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载体进行艺术创作。阴山岩画的分布之广、题材数量之多,也让人们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刻、观察美的视野更加开阔。

(注: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审批的“阴山岩画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NJSC14323)

参考文献:

[1]侯霞.阴山岩画的美学内涵[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3).

[2]郝淑宝.阴山岩画的美学价值研究[J].芒种,2014(21).

[3]顾谦倩.阴山岩画视知觉的现代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5).

[4]童永生.阴山岩画中原始畜牧文化的解读与考证[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

[5]王晔.关于阴山岩画中动物蹄印纹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热点推荐

上一篇:谈初中体育教学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