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美术教学中靶向式提问策略探析

美术教学中靶向式提问策略探析

小编:

在多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尽管美术教师企图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因为提问方式不恰当,提问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师常常用“感觉”来提问:同学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对这个宋代瓷器有什么感觉……其实,这种提问是一种笼统、不明确、缺乏思考方向的提问,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切入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个现实情况,学习策略或许是一条改进的途径。靶向,通常指练习射击或者射箭的目标,这里引申为教师向学生所提问题的指向。靶向式提问的主要特点是清晰简洁,让学生明了教师究竟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具体而言,靶向清晰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特点:使用简洁自然、指向明确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语言;[1]包括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术语,对学生回答问题起到必要的提示作用;问题直接与课堂内容相关,不是随心所欲提出的。

一、基于学生兴趣点的靶向式提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提问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也是就教师靶向式提问的思考点。这一类型的问题,最好能够使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不是只有少数成绩优秀、自信心强的学生才能回答。同时,虽然是基于激发学生兴趣而提出,但是还要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进一步思考,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积极思考。[2]问题要具有启发功能,就得要求学生探究或思考正在学习的内容,并对回答问题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梳理和组织。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用对与错、是与非就能应对的简单问题,以及一些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3]这样的问题,充满乐趣而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一,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精美图片作为提问的靶,用精美直观的图片强撼地吸引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带入,进而解决问题。第二,教师最好结合教学内容,做出一些辅助性的动作或造型来点燃学生的兴趣。如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到画作《蒙娜丽莎》时,首先拿了一个画框,画框框在自己的上半身,模仿蒙娜丽莎的神情和姿势,接着提出问题:像哪幅画?学生本来对《蒙娜丽莎》原画比较熟悉,一看到这幅由教师仿造的画,思考的兴趣马上就被点燃了,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提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到对《蒙娜丽莎》的鉴赏活动中。第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用语言描述问题的情境,这种方式是为了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更加具体,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来思考问题。第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日常喜欢使用的智能手段提出问题。例如,微信已被学生普遍使用,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班建立一个微信群,把问题放在群上,让学生自由地在群里发表看法。

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靶向式提问

重视生活经验的学习已经得到中外教育者的论证。以杜威为例,他认为课程设计与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否则就是把成人积累的知识以及与儿童本能和兴趣毫不相关的东西强加于人。而如果教师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就会在教学成效上获得良好的结果。我国新出台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育精神以及之前的新课改思想,同样强调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和利用。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学的课堂提问尤其需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个人的经历。生活是个体与生存环境不断互动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不断更新对环境的认识,同时也对自身的理性思维活动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对外部环境的稳定的认识,直到以后的经历和认识推翻此种认识为止。这种稳定的认识一般被称为生活经验。[4]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教育价值,它是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新事物与经验观念中的原有事物发生联系,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才会更容易、更顺利。在中学美术课中,有些教师在讲透视这个知识点时,常常拿着一个正方体的石膏模型提问。但是石膏模型在生活中较为少见,不见得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倒不如用课室的凳子、笔盒等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来作为问题的对象,让学生去摸索、总结透视的规律,因为学生对问题对象已有所了解,所以解决问题的热情能够被有效激发。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联系生活实践进行靶向式提问,也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心组织的靶向式的提问,将美术课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问题找到蕴含在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美术的生活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诱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追求与探索。

三、基于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的靶向式提问

美术教学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色彩、线条、图形等形象信息为思维材料,通过联想、想象等创作或揭示事物本质与存在状态的思维活动。[5]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与想象。经常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极大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从而使学生不断构思新见解甚至是艺术创作,这也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时,其实不需要全部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有些可通过靶向式提问,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写一写,比一比,问题的答案就显示出来了。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拉斐尔的《圣母》时,教师可这样提问:从人物的造型、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动作、构图、用色等方面来看,拉斐尔的《圣母》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同时拿出另一幅中世纪前的圣母像让学生进行比较,一目了然。通过这种直观鉴赏,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总结出拉斐尔的《圣母》的艺术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美术最典型的特征———直观性来设置靶向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联想、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同时提升学生表达和交流方面的素养。

四、基于问题解决的靶向式提问

在美术课中,基于问题的师生对话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以往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情况。美术课堂关注美术作品,而艺术作品欣赏是相对主观的智力活动,因而,在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为主体,教师不完全掌控课堂,学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6]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问题线索、问题的渐进性和学生的创新发挥设计提问。首先,要基于问题的线索提问。在美术课中,教师常常会问:“同学们觉得怎么样?”这种“感觉”式的提问会给学生笼统、不准确的思考方向,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切入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时,部分教师会问道:“同学们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学生基本上都不知如何回答。因此,问题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方向和范围。在引导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欣赏的线索:第一,人物的形象(由人物年龄、穿着、表情来得出人物所处的时代和人物的社会地位等信息);第二,画面效果(由画作的结构和用色得出画家的技法)。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地进行鉴赏。在一般的情况下,问题线索的靶向式提问需要教师提供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风格等相关信息。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方向,能够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次,要基于问题的渐进性,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提问。[7]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在指定的目标下进行思考,答案可能不能马上获得,教师提问时,应该考虑学生探究问题的承受能力和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例如,教授小学四年级的“蜡染”一课,教师可以先出示几张作品,再问学生:利用一张白纸怎么又快又好地染出有规律、有创意的花布?最关键的一步应该怎么做?之后,教师可以再抛出另一个问题:大家桌面上都放了一张面巾纸,大家折来看看?这种问题抛得很具体,学生的参与度高,基本上每位学生都很自然地被带入,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只需抽查一下学生的作品,就可知道哪些学生对“折”的理解没有到位。教师可以接着问:折好后如何快速得到这种花纹呢?大家尝试一下。学生尝试后,教师可以再拿些学生习作做点评,分析为什么有的折得很好,而别的还有待继续提高。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接着尝试。很快,学生就能总结出做蜡染的注意事项了。最后,要基于问题创新提问。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尹少淳教授认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创意能力,指的是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动,[8]表现为学生能够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造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能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9]创意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美术教学尤其要注意的。中国传媒大学常宁博士认为,创新精神往往源自一个绝佳的提问。因此,运用基于问题创新性的靶向式提问,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授“在创意实践———构想”一课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请思考,人如何能拿到苹果?提出这种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逐步摆脱传统思维,进行大胆构想。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创作出充满创意的美术作品。总之,优质提问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靶向式提问策略的运用,便是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它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提问质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2]朱菊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1(6).

[3]罗珍.让教育扎根生活———试论生活经验的教育意义[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王慧儒,贾云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

[5]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6]王德勋.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8(8).

[7]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思考[J].教育导刊,2015(9).

作者:吕小绒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