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藏传佛教对藏区文化的影响

论藏传佛教对藏区文化的影响

小编:

【摘要】藏传佛教是藏族人们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藏族社会及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藏传佛教对藏区寺院教育以及医学、语言、历法,习俗的影响,揭示藏传佛教对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贡献。

【关键词】藏族;藏传佛教;影响

一、寺院教育对藏文化的贡献

在藏族的历史上,寺院不仅仅是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的机构,担负着文化教育的责任。藏族的寺院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其内容除了藏传佛教的经典,还融入了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工艺制造、音乐美术等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藏区培养了大批宗教、政治、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寺院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目标乃至所指向的价值观都与现代学校教育差异甚大。寺院教育的模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代社会的时代发展的需求,但其对藏族的文化、教育影响仍在,其中积极的方面对今天的现代学校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格鲁派兴起后,规模宏大的寺院相继建立,使藏族寺院教育达到了顶峰,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拉不楞寺、塔尔寺等著名寺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历史上对藏族创造的文化通过累积功能予以整合,是藏族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在文化累积过程中使藏族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并进一步规定和制约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深刻体现了文化的融合功能。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是佛教教育,而且也融人了音乐艺术教育、医学药学教育、政治经济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教育功能,真正体现了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古代藏区的大学教育的特点。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也体现出其经济政治教育的功能。寺院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成为其本身发展的支柱,同时,也为其取得政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形成后,寺院教育就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寺院教育与政治势力来以求发展。藏传佛教以及各大小教派寺院创造、汇集了数以千万计的藏族历史文化典籍。在这些典籍中,有许多蕴藏着博大的哲理和逻辑思维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蕴藏着无数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天文历算、建筑艺术、历史、地理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发展中,大量的佛教理论典籍教翻译、出版,丰富了藏文词汇,促进藏语文的规范化,推动了藏文藏语的发展。在其他教育方式没有产生之前,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对藏文的推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藏民族的凝聚力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模式

(一)学习内容

藏区寺院院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藏族文化研习、传播机构。僧人们不仅要学习佛教理论,还需掌握讲辨、译著能力、为世间众生服务的技能,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其教育内容以五部大论为中心内容,包含了藏族文化的大部分,共分为大五明、小五明,以内明(佛学)为主,另有因明(类似形式逻辑与哲理)、声明(梵文和藏文文法)、医方明(藏医学)、工巧明(工艺技术)以及天文历算、诗学、音韵学和戏剧学等。各寺院可根据本寺研习重点、规模等选择开设课程,

(二)学位制度

藏传佛教的格西学位制度早在格鲁派三大寺创立之前即已建立起来,并有不同级别格西学位的称谓。五世达赖继宗喀巴之后,总结多年教育经验,规定了各科的考试标准和奖励办法,在他执政期问,第四世班禅罗吉杰参将各大寺有格西学位的人集中起来,选出学识最渊博的格西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辩经考试,创立了拉然巴格西学位的制度,规定了格西学位的等级和名称。西藏格鲁派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依据本寺学僧情况,将格西学位分为四等:

―等为“拉然巴”每年一次在拉萨大法会期间,由甘丹寺法台主持,在三大寺僧众及前来朝佛的众人面前,考僧立宗答辩,圆满回答他人质疑后,方可得此最高学位。

二等“措然巴”,意为全寺最卓越高明的人,其学识、地位仅次于垃然巴。考僧在拉萨小昭寺的法会上,通过拉萨三大寺高僧的答辩佛教经律论后,可获此学位.

三等称“林赛”,意为从寺院里选拔出来有才学的人,考僧在三大寺中任何一寺内通过答辩即可考取。

四等“多然巴”格西,意思是在佛殿门前石阶上通过辩论问难考取的格西,此学位只需通过本学院内的答辩即可获得。

其它寺院有的将格西学位分为两等,也有的分为三等,不尽相同。如塔尔寺参尼扎仓的格西学位分三个等级:等为“拉然巴格西”;二等为“噶居巴格西”;三等“噶然巴格西”。

要获得无论如何―个寺院的哪―级格西,都要通过规模不等的公开辩论。

(三)教学方法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最具特点的学习方法是背诵和辩论。

藏传佛教特别注重记忆力的训练,背诵经典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学僧自幼时出家,先在师傅指导下学习藏文,初步掌握藏文字母及拼写法则后,便开始背诵―些简单的经典,到十二、三岁入扎仓学习,仍要背诵经典。由于强于这种训练,藏中僧人常有记忆超群者。学僧中能背诵8000多页经文而不错乱者也有之。通过背诵,佛教经典具备在心中,同时通过辩论来锻炼思维能力、开启智慧,达到学以致用。在辩论中要大量运用记忆中储存的论点、论据和经典原文,没有长期积累无法参加辩论,不通过答辩则不能获得任何格西学位。

争辩有两种形式,―种叫“立宗辩”,即由立宗人自立―宗并为此辩论,他盘腿而坐,回答问难人的提问,问难人手持念珠站立,他可击掌高呼,手舞足蹈的提问。辩论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原则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增进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流利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背诵经典和辩论也是寺院考试的主要方式。在背诵经文的考试中,背诵的经典越完整、篇幅越长,成绩越高;辩论考试中,围绕某学说或论点提出许多疑难问题,由考僧一一回答,对答如流、阐释清晰、逻辑严密者考试及格或成绩优异。这种方式从低年级就纳入学僧的学经之中,经过多年训练,每位学僧都记忆超群、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并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能力。 三、寺院教育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西方现代化的产物,它所传递的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科学知识和文明观念,因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传播的是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主流文化意义的知识体系。寺院教育传播的是宗教内容和世界观、价值观,现代学校教育想去甚远。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学习方法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重视记忆力的训练。学僧入寺时通常只有六、七岁,师傅教会初步的读写后便开始大量背诵经文,训练记忆,日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会理解所背经文。这种方法应当说是符合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从小进行记诵训练,使其敏锐、准确,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人一生的求学和事业中都将受益无穷。今天的学校教育严重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即便有背诵任务,其内容也很少涉及能让人终生受用的经典。记忆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记忆的训练离不开背诵。在儿童记忆能力的黄金时期不开发这种潜能,实在是可惜。

(二)注重对学生的辩论的能力

如前所述,藏传佛教还非常注重辩论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学僧学业成就的主要标准。学僧们对每一个法相概念和理论命题,甚至藏文翻译都要一一思辨推论,对每个问题的把握都要经过正反两面反复论。这种方法能帮助学僧将难懂的理论原理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促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准确性。并目通过参加大大小小的辩论,能够增进师生、学友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将学僧融入到一个即强调独立学习又重视集体交流的环境中。从这种独立思考、自由辩论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往往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善于分析、长于表达、思路清晰。背诵与辩论相结合,妥善处理学与用的关系,现代的学校教育中,除了大学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毕业时安排一场答辩。高等教育常常不限定教材,要求学生自己找参考资料阅读,则课堂辩论不仅锻炼思维、表达能力,还可以把每个学生的知识交流分享,营造自由热烈的学习气氛,共同提高。

(三)注重育人

藏传佛教寺院的管理是很严格,对每个僧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制度而是按佛经的博大精神来控制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而是一个借鉴多年的育人的方法。寺院里的格西们不仅仅是靠自己的学习成就来获得尊敬的而是在日常生活里为人师表的行为也是一种重要因素,更何况现代教育也是如此,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导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做事。教书育人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难以实现。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就是为了育人。所以,为人师表更加重要。高校应该多分出时间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出现的困惑和困难应该及时给予帮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要让学生走入误区。

四、对生活禁忌与救生习俗的影响

藏族同胞忌讳别人拍自己脑袋,也忌讳别人拍自己肩膀,这是因为藏族同胞认为这样会亵渎了神灵,给自己带来疾病。藏族同胞这样认为:在头上、肩膀上都有神保护着自己,这个活在肩膀上和头上的神就像一盏灯,平时照得是非常亮的,假如受到了亵渎,就有可能使这个光黯淡甚至熄灭,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非常忌讳。“救生”。藏族同胞深信“救生”是修来世,很多藏族同胞都要去“救生”,以修未来的幸福。如:藏族同胞看到蚂蚁之间会因为争夺食物争斗得很厉害,互相残杀时,许多藏族同胞就把炒面和酥油揉到一起,然后把这些糅合在一起的粘巴撒到蚂蚁窝里,这样,蚂蚁之间就避免了互相残杀。

五、藏传佛教推动藏语文于藏医学的发展

藏语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语文是吐弥桑布扎在松赞干布时期创制的文字,藏语是在藏族原始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依据印度梵文字母创制的。虽然说藏语起着传导记录的功能,但在当时,藏语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完整地翻译印度佛经,因此,藏传佛教便以其庞大的体系、精深的思想、丰富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藏语。藏语的地域名称、饮食名称、服饰名称、器具名称,无不留下了藏传佛教的深刻印记。因此,我们可以说,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藏传佛教的影响,就不会有如此充满活力的藏语言文字。藏传佛教深深影响了藏医学的发展。长久以来,藏医学和藏传佛教就像手足一样,血肉相连,也正因如此,藏医药也具有一层神秘的色彩。莲花生大师、达赖喇嘛、等都对藏医有较高的造诣。据说,念经、祷告等,经常伴随着藏族医生诊病治疗,许多传世秘方也都是在寺院中以师徒方式,代代相传,藏药制成后,还要按宗教仪式,由僧侣诵经七天,据说

如此,药物才可以灵验。

六、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传统律法与历法的影响

历史上西藏的法律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在松赞干布时期,佛经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十善经》,《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以《十善经》为主要指导思想,松赞干布制订了著名的《吐蕃法律二十部》。其中,前四部是依据佛教戒律中的四根本戒制订的,即“戒恶”,后十六部则依据世俗人伦法则制订的,即“劝善”。《吐蕃法律二十部》成为吐蕃法律的基干,以后的藏族法律制度皆以《吐蕃法律二十部》为准绳,一直沿用至近代。这也使得藏族法律在内在指导精神和外在表现形式上都受到藏传佛教的直接影响,借助法律,佛教的行为规范在藏族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藏族的天文历法也受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古代,依据《俱舍论》和《律经》,再结合西藏地区寒冷的气候,西藏地区的时节便划分为春季、阳春、夏季、秋季、初冬、后冬六个季节。藏族天文历法既反映了科学真实的规律和本质,又体现了藏传佛教戒律的巨大影响。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得知藏传佛教深深地影响着藏族文化。其中心内容都与藏传佛教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并且藏族人的社会生活活动也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

七、结语

千百年来,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了藏族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这些影响大多数已经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所在。另一方面,藏传佛教对藏族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有消极的一面,集中表现在相对萎靡的避世思想方面。理应给予正确的、适当的引导,相信藏族人们的社会生活将会更具特色,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东嘎.罗桑赤列.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藏文)[M].民族出版社,1981.

[2]东嘎.罗桑赤列.东嘎.罗桑赤列选集(藏文)[M].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1997.

[3]周润年.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7(3).

[4]仲布才让多杰.西藏宗教发展史(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5]周润年.藏族教育[M].成都巴蜀书社,2003.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地球科学文化视角下的人类生存方式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