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内布拉斯加》:诠释美国人的“孝道”

《内布拉斯加》:诠释美国人的“孝道”

小编:

[摘要]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的《内布拉斯加》给观众带来了美国人对家庭观念与“孝道”的深刻诠释。导演坚持用 “更有原型和标志性的感觉”的黑白影片来完成该片的拍摄,就是想把更本色的、代表着美国大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从这一点来分析,《内布拉斯加》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美国公路片的风格和美国平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影片要让观众从一个最现实的、最贴近原生态的层面上,来理解美国人的父子情怀与“孝道”。

[关键词]《内布拉斯加》;美国人;“孝道”;公路片

然而,一部简朴的美国黑白影片《内布拉斯加》给观众带来了美国人对家庭观念的深刻诠释。《内布拉斯加》的叙述手法使故事松散到像是一部纪录片,导演亚历山大・佩恩坚持用“更有原型和标志性的感觉”的黑白影片来完成该片的拍摄,就是想要把更本色的、代表着美国大众的家庭伦理观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为了使影片更接近生活原生态,导演没有突出、炫耀美女帅哥,而是聚焦于衰老沧桑、臃肿难看的老年角色。因此,影片里出现的全是衣着破旧、头发凌乱、表情呆滞的让人心酸的老年无助人群,从这一点来判断,《内布拉斯加》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导演亚历山大・佩恩一贯坚持的美国公路片的风格和美国表面的平民生活,而是要让观众从一个最现实的、最贴近原生态的层面上,来理解美国人的父子情怀,看到美国人心目中的“孝道”。

一、给父母以精神满足是“行孝”的主要方式

美国民众的“孝道”与中华民族的“孝道”在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孝道”,一般中国民众的理解首先是“赡养”,因为“以幼养老”的生存观造就了中国的亲属关系和家庭模式,形成了儿女承担父母物质赡养的义务。而首先要尊重人格的独立和尊严的美国民众,他们的行孝方式却是以给父母带来荣誉感或精神上的满足为主。很明显,《内布拉斯加》的银幕阐述正是建立在这种美国式“孝道”的基础之上:一张由杂志广告单附印的百万美元奖金通知送到77岁的父亲伍迪手上时,竟然被已经半痴呆的伍迪深信并因此变得痴迷,于是一段荒诞的现代寻宝故事就此展开。伍迪家住在蒙大拿比林斯市,他却想要步行去1000英里以外的内布拉斯加林肯市领一笔压根不存在的百万奖金,其结果只能是一次次被警察从高速公路上遣送回来;又在电视里发出寻亲广告,给全家人造成巨大麻烦与强烈厌烦。影片中白发飘飘的伍迪孤独地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镜头非常震撼,而老太婆的唠叨与咒骂,大卫对父亲出走行为的挖苦与厌倦,又加深了这位老人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说明父亲伍迪已到了痴呆的边缘,这一切,都形成了对大卫“孝心”的考验。

正如编剧鲍勃・尼尔森所提出的那样:“如果你是儿子,你的爸爸坚持说他赢了钱,想要过去,你会怎么做?”当然,大多数人都会采用劝阻的办法,甚至有人还会像伍迪的大儿子那样,认为父亲已精神失常,要把老父亲送到养老院去。而爱情失败、工作不顺、经济窘迫的大卫,虽然一时也有对父亲厌烦与抱怨,却深藏着一颗呵护老父亲的爱心。他一反常态地丢下了一切,坚持在母亲的骂声和哥哥的反对声中,开车陪同父亲走上荒唐的寻宝之路,这种做法所传递的核心价值就是 “行孝”。正因为大卫心底有着对老父亲的“孝”,他才会不顾一切地支持父亲,从而使父亲得到精神上的满足。[2]

二、认知父亲的内心是“孝道”的深层次表达

“孝道”,除了物质上的赡养外,还应当包含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尊重与爱护。而对父辈的尊重有多种形式,比如关心他的健康、关心他的喜怒哀乐,但了解父亲的生命历程,认知父亲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种对父亲的尊重。不必讳言,美国是一个竞争力极强的国家,青年因为富有竞争和挑战的勇气更容易得到社会的器重,而年纪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却会被生活慢慢边缘化。77岁的伍迪属于没有知识、没有特殊才能、没有社会地位的地地道道的下层贫民,他理所当然地会被社会推得更远。再加上影片中的伍迪明显已处于半梦半醒的痴呆状态,他经济贫困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他性格古怪一生无所追求,他爱喝酒整天与酒精为伴;伍迪已被家人排斥于正常人的范围之外,整天要忍受老太婆的唠叨、儿子的嘲讽、亲属的冷漠与挖苦。而伍迪固执地要到数百里外领奖的行为,以及想要一辆新的卡车和一个压缩机的愿望,更成了别人嘲笑奚落他的理由,这一切,也加重了伍迪对人群的疏离。

伍迪的生活,其实也是许多美国老人生活的写照。先进的医疗条件虽然有效地延长了美国公民的寿命,但却没有给老人更多的进入社会和施展理想的机会,这就会让美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晚年的孤单,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就拿伍迪一家来说,他们远离自己的故乡霍桑镇,抛开了自己的过去,儿子们压根不了解父辈的生活经历,自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如此颓废又令人生厌,他们与父亲的精神世界隔着重重岁月。而正是在这次通往故乡的行程中,儿子大卫渐渐窥见父亲的青年时代:原来伍迪是一个从战争重创中走过、带有心灵伤痕的退伍军人,心头的伤痛一生都在折磨着他,所以他才会从昔日英俊潇洒的青年渐变为萎靡不振的酒鬼。退役后的伍迪对婚姻和钱财都并没有太大的追求,他认为结婚就是“嘿咻”,离婚无非是换个女人“嘿咻”;凭着修战斗机的技术,他曾开过一个汽车维修厂,但因为不懂拒绝,别人都来占他便宜而导致生意失败。只有办报社的佩格阿姨(伍迪的情人)还记得昔日的伍迪,她的评价让大卫对父亲另眼相看:年轻时的伍迪是一名美国空军机械师,还上过报纸的头条,曾是当地人眼里的英雄。伍迪也曾拥有过众多追求者,也曾帮助过许多人,但日后生活的空虚乏味和生意上的失败,才使伍迪意志消沉,一步步沦落至今。佩格阿姨的这段话使儿子大卫开始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父亲:一个曾经的传奇人物,一个战斗英雄,一个在生活中被世俗小人盘剥的一事无成的小商人。伍迪的经历几乎可以代表老式美国人的一生,他们因为爱国而参加战争,在经历了战争痛苦之后又独自承受生活的创伤。他们也试图积极地生活,但是庸碌无望的命运一再使他们希望破灭,让他们坠入精神的深渊。这一切,让大卫开始真正理解父亲内心的幻想,也更坚定地要陪着父亲完成这一次“领奖”的旅行。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的故乡就在内布拉斯加,除了《内布拉斯加》这部影片之外,他还将另外三部影片《公民露丝》《校园风云》和《关于施密特》的背景都放在内布拉斯加,可见亚历山大・佩恩对故土的喜爱。在导演亚历山大・佩恩黑白交错的内布拉斯加风光之下,大卫渐渐地走进父亲的成长历程里,看到父亲故乡的真实情形:简陋粗糙的生活场地,年迈沧桑精神空虚的亲属,沉迷于酒店里的人群,到处都弥漫着窒息感的偏远村镇。镇子上的孩子粗鲁而简单地长大,他们模仿着成年人的粗鲁无礼,也变得愚钝冷淡,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求知欲望,犯罪成了他们生活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大卫的两个堂兄弟就是这样的典型。落后封闭的环境造就了人们的消沉麻木,当大卫陪着伍迪回到故乡,和他几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兄弟们坐在一起时,这个场面没有欢乐,没有相互的问候,衰老、贫穷和漫长的时光使骨肉手足已成陌路。在岁月的冲刷之下,年轻的变老了,苗条的变臃肿了,美丽的变丑陋了,新鲜的变陈旧了,曾经激越的心也变得麻木,镜头前那一群老人面无表情看着电视机的情景,浓缩着影片无数的潜台词,充满了黑色幽默意味。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伍迪,自然会变得自暴自弃,成为都市人眼里的怪物。亲历了这一切的大卫产生的心灵上的震撼可想而知,他深刻地感知到父亲在成长中所经历过的坎坷和父亲内心的伤痛,也开始在内心修改父亲的形象,重新评估父亲的价值。于是这一次陪同父亲返乡的旅程,变成了大卫重新认知父亲的过程,正如大卫的扮演者威尔・福特所说的那样:“在路上,大卫发现他爸爸是个很不错的人,他一直很安静,但对别人做了很多好事,所有这些信息改变了他对爸爸的看法。”

三、完善父亲形象是“孝道”的最高形式

在高速发展的美国现代社会,每个美国公民都加入了不可控制的快速运行轨道,人人追求感官刺激与高水平的物质生活,那种缠绵的、老式的、家族成员紧密在一起的生活正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抛弃,那种属于慢节奏的家庭场景也正在消失。影片中的父亲伍迪已经老了,他顽固、健忘、呆滞、邋遢,显然已成为儿子们的累赘,成为被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拒之门外的人。在现代生活的强烈挤压之中,儿子大卫能够忍受着父亲头部受伤、假牙丢失、彩票被抢、酒店里与人冲突的种种麻烦,陪同父亲一起走完这次荒唐的寻宝之旅,就像一张老照片被重新冲洗放大,形成数十年前父子亲密相伴的生活场景的回放,更是父子之情的重温。一路上父子二人目睹落后地区的破败与荒芜,体验着世态炎凉的伤感及许多青春记忆,伍迪与大卫的生命却在这段旅程中获得了新的沟通和彼此关爱。父亲伍迪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话:“我总得给你们留些什么”;儿子大卫也设法满足了父亲的愿望:他卖掉了自己的车为父亲购置了一直想要的卡车和压缩机,实现了这个挣扎了一生的疲惫父亲的最后梦想。当父亲伍迪开着崭新的皮卡回到故乡招摇的时候,伍迪的情人看到了它,伍迪的仇人看到了它,伍迪的朋友也看到了它,新的皮卡车让伍迪在故人面前找回了他青年时代的英雄感,伍迪最终会以英雄的形象留存在亲属们的记忆里。此举也使大卫对父亲的“孝道”达到了完美。观众会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并不是个体生命的迷失与变异,而是将人们早已忽略的亲情做了一次生动而令人唏嘘的描述,让父子的生命实现了更紧密的对接。在故事结尾处,行走在公路上的年迈的伍迪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人生幻想的人,他用自己残败的躯体,努力追寻着他的梦想,努力完成了他的人生追求;儿子大卫的“孝”成了伍迪实现梦想的坚固基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父亲伍迪找回来的是他一直想要的被尊重、受欢迎、受重视的感觉,儿子大卫所实现的,是他内心一直坚守着的对父亲的挚爱与保护,是他作为儿子的职责与义务。[3]

在表现手法上,《内布拉斯加》仍然保持着公路片的一贯风格,黑白色调里展现出的内布拉斯加的宁静、荒芜的景色,柔和的日光、带有感伤的音乐,将观众融化在一种忧伤的怀念父辈的伦理之情里。在导演设下的浓浓怀旧气氛中,《内布拉斯加》还让观众学会如何看待美国人的家庭观,学会从更加多元的层面上去看待美国人的情感,用不同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们的行为。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家庭与亲情一直是人类顽强坚守的基地,父子之间生生不息的亲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话语表达,但“爱”永远是人类最深切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4] [英]奥利弗・富兰克林.把电影明星变成演员――《内布拉斯加》导演亚历山大・佩恩访录[J].世界电影,2014(0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热播特色解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