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要素控制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要素控制

小编:

传递信息是新闻的首要功能。非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告知信息”,使用的手段是说明、转述,而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则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传递信息,侧重对内容描述及细节的展现,具有明显的动感和现场感、场景背景铺陈得当、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细节动人。说到底,电视新闻故事化,还是要在新闻传播范畴的“新闻”与文学艺术范畴的“故事”之间寻找共通点。我们注意到,“新闻”的六要素为“5W1H”,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而“故事”的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他们在要素点上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电视新闻只要对这六个要素进行“故事化”控制,便可实现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人物控制――讲好故事中的人

人是连接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立体展现,使观众获得的信息不再是平面的内容,而是一系列丰富感性经验的组合,让观众通过对“人”的好奇,建立起对“人”的命运的关心,并在好奇心的不断满足中,完成新闻传播的全过程。故事化的电视新闻为受众建立了一种新的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即通过分享“人”的经历来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一、选取典型人物,捕捉人物细节,关注人物情感。新闻故事中的人可以是新闻当事人、新闻见证人、与新闻当事人有关的相关人等。离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越近的人,其人物命运越与新闻故事的发展相契合,越适合被选取做“典型人物”。在典型人物的选取上,除了需要满足“善于表达”“形象适合”“与新闻相关”等采访所需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应思考谁离事件最近,谁受事件影响最深,谁的情感诉求最强烈……满足以上要求的人物才应是故事化的电视新闻理想的典型人物。

在选取了典型人物之后,还要注重挖掘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并通过捕捉人物言行细节,表露人物情感,以达到使典型人物立体化的目的。真实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立体的,电视新闻在讲故事时,记者要尽量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面,抓住人物性格中最惊人的特征,让新闻复现生活的真实。例如,在2013年11月4日《焦点访谈》的《藏族战士的军功章》报道中,记者成功地通过捕捉人物的典型语言和动作,将一个没多少“看点”的、宣传意味浓厚的选题写活了。报道讲述了藏族战士降巴克珠入伍从军并通过努力赢得了自己的军功章的故事,大量使用了动词,增强了故事的动感。如“他卯足了劲儿,哪曾想,通过云梯时,鞋底打滑,一个跟头栽了下去,眼眶被磕出了血”等。同时人物语言的选取也亲切可信,如“从小我就知道这些军功章。因为我爸有事没事拿出那个军功章,擦一擦,给我们显摆显摆”等。

对人物情感的关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人受到的影响并使之得到表达,二是关注人的欲求对故事的推动作用。在实际采访中,我们可以思考:主人公的什么欲求在推动整个故事发展,主人公受到了多大影响,好影响还是坏影响,程度多深,这种影响在情感上是什么反应,这种情感上的反应是否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等。

二、人物关系的处理。故事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来源于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视新闻故事化要在人物关系处理上做文章,就要把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关系从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拎出来,并通过记录人物之间的言语、举止互动来强调人物之间的关系。

江西新闻奖获奖作品南昌广播电视台电视消息《金贤进搬迁记》讲述的是南昌旧城改造棚改的故事。主人公金贤进住的房子涉及多个产权人,关系错综复杂。金贤进想搬出棚户住新家,如果其他人不答应拆迁,金贤进无法圆住房梦。观众在该新闻故事中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主人公金贤进与其他几个事件相关人的关系,从最初没什么冲突到因为产权问题产生冲突,再到最后冲突解决,皆大欢喜的整条关系线。记者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处理得显而易见,从而增强了故事的悬念与未知,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三、让人物动起来。人物动起来,整个故事便也有了动感,故事也就更好看。让人物动起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捕捉人物的动作,还可以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场景和关系中,通过场景的转换让人物动起来,可以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从一段关系到另一段关系等。例如在整个《金贤进搬迁记》的报道中,主人公从自己家到亲戚家,从与房子的关系到与几个亲戚的关系,产权确认从房管局查档案到远赴老家查询族谱,不断变化,整个故事充满了动感。

过程控制――增强悬念与冲突

悬念与冲突能够增强新闻故事的情节性,将受众带入其中,使受众主动去关心和关注新闻中的每一次发展和每一个细节,是将受众从“被动”变“主动”的最关键环节和要素。设置悬念和展现冲突是讲好新闻故事的关键。悬念的设置与冲突的呈现在故事化的新闻中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起因、经过、结果的。

一、叙事结构的控制。循环叙事是很多故事化电视新闻采用的叙事结构。循环叙事结构意指,每个故事在叙述最初处于一种原有的平衡状态,紧接着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平衡状态,以后随着不平衡原因的消除,新的平衡趋于建立,同时完成结构性循环。在“平衡――波折――平衡”的过程中,第一个“平衡”里蕴含着导致波折的因素,触动导火索后产生“波折”,而“波折”正是悬念与冲突集中的部分,第二个“平衡”则是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有因有果的一波三折。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会截取“波折”部分的一个片段,放在整个故事的最前端,以达到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目的。以南昌广播电视台消息《金贤进搬迁记》为例,节目一开头便是一段现场同期声。记者:“你想做钉子户啊?”金贤进:“他不给我,准备这么做。”这样的结构方式吊足了观众胃口。另外,一些较长的故事被分为二三段进行播放也能够起到加强悬念与冲突的效果,同时还能在集与集之间留足议题设置的时间,使新闻成为热门话题。而从叙事结构上来看,新闻分段播放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追求最终平衡的一种方式。通常故事中的各种关系在前一期节目中没有达到平衡,所以才需要下一期节目来达到平衡状态。 二、叙事时间的控制。叙事时间包括时序和时限。先来说时序,时序是指故事片断在节目中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包括三种运动轨迹:闪回、闪前、交错。其中“闪回”通常是在需要介绍故事背景的时候使用,帮助观众了解事件的根源;“闪前”是指提前透露某个在叙事发展时序上尚未发生的片段,类似电影的预告片或者电视剧的下集预告。同样的素材,平铺直叙与灵活运用叙事时间手段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它直接决定着新闻是否具有“故事性”。在《金贤进搬迁记》上集中,“原来,在1985年的那场官司后……”就是灵活运用叙事时间手段中的“闪回”的体现。

时限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叙述长度的关系,也就是叙述节奏的问题。通常来说,快节奏能够增强新闻的情节感、故事性、悬念感。但是,“快慢结合”的叙事节奏其实更为巧妙。在概述事件发展过程的各个节点时,多用蒙太奇,适当加快节奏,多用画面跳切加快节奏,顺应观众对于迅速了解新闻全貌的心理。而在故事的关键细节处,例如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等,则使用长镜头,精细打磨,充分展现细节,这样一来,不仅节奏感有了,故事也因为细节充分而生动,使人印象深刻。

时空控制――增强故事的现场感和纵深感

这里所说的时空控制是指对新闻故事时间和地点的强化,以增强现场感为目的。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它要求记者与摄像通力合作,通过音画结合的方式加强时间的即时感和空间的现场感。

一、纪实风格的运用增强现场感。在电视新闻中,纪实风格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效果,它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保证。纪实要求真实,而故事化又存在破坏新闻真实性的可能。因此,坚持纪实风格有助于电视新闻在故事化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在真实性的度内。另外,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纪实风格并非要求通篇记录、有闻必录。它是一种前期采访中的过程式记录与后期写作、制作过程中的情节式记录的结合。

作为一种内容的处理方式,它首先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前期采访中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记录下现场的情况,挖掘现场的故事,并在现场通过同期声采录、环境音采录、捕捉故事相关人的及时情绪和情感。而在写作和制作环节中,则可以通过细节的关注和强调,将这种现场感强化。以《湖南新闻联播》于2013年下半年制作推出的11集系列报道《县委大院》为例,观众能够多次明显地听到清晰的蝉鸣等环境音,使观众不仅在视觉,更在听觉上“到了现场”,将观众迅速拉入故事的发展情节之中。又如《蓝山县委大院》这一集中解说词对于细节的强调,“每天上班,先到的同志会给地板洒些水,再扫灰;担心晚上下雨屋顶漏水,走前就给电脑披上件雨衣;一个办公室挂两三个牌子。一个十来平米的办公室里摆五六张桌子;从四五十公分的过道过身还得小吸一口气。”

二、时空纵深感增强故事的深度。在一些报道中(尤其是非事件性的报道中),由于题材牵扯的时间较长、面积较广,因此常常会出现多个时空的问题。历史、现在、未来交错,既增添了故事的内容,也增加了故事的厚度,使新闻故事更“值得看”。

《湖南新闻联播》的系列报道《县委大院》讲述了在一批老旧的县委大院里,干部们蜗居老楼,心系百姓,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努力推动地方发展的故事。该题材较为严肃,且因为属于非事件性报道,因此故事本身的现场感较为欠缺,然而,故事在处理上,采用了多个时空交错的方法,增强了故事的纵深感。虽然为严肃题材,但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在《蓝山县委大院》这期节目中,同样的一个县委大院的地点,却有多个时间的交错。

第一个时空:现在时,主人公蓝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朱登位正在协助检修屋顶。现在时的时空处理重在突出现场感。报道先声夺人,以主人公与检修工人之间的对话开头,亲切自然,仿佛就是此时此刻发生在眼前的事情。第二个时空:2008年,大院遇雪灾变危房。过去时的时空处理可以通过当事人讲述故事来呈现,使故事中穿插故事,现场感强,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其中。第三个时空:60年前,大院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原貌。故事在这个时里,通过当事人讲述,将历史中的县委大院与现在的县委大院进行了比较,有一种时空对接的感觉。第四个时空:现在时。时间再次回到现在,重在空间的对比,将县委大院的破旧形象,与县城发展的新面貌进行对比,故事主题显而易见。

总体来说,时空手段的运用上,主要是依据故事性质来分的。本身故事性强、情节突出的题材,要注重现场感的刻画。而非事件性的故事,则应重视历史纵深感的强化,来增强故事的可看性。

热点推荐

上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几个技巧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