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马语者》生态批评注视

《马语者》生态批评注视

小编:

【摘 要】生态批评是当下文学批评话语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其理论可以延伸到生态学等诸多领域。当我们把该理论引入对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小说《马语者》的研究时,我们明显感觉该作品正是从诸多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之间的关系,该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关键词】马;生态批评;大自然

生态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可以说是建构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各层面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当我们走进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小说《马语者》时,我们明显感觉该作品正是从诸多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之间的关系,该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也就使得从生态学角度鉴评文学作品有了较具积极意义的诠释。

一、格蕾丝与“朝圣者”: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和谐

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早晨,天气格外晴朗,格蕾丝骑着她心爱的“朝圣者”与好友朱蒂丝一起散步。就是这次出游让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儿永远地失去了她的右腿。她和“朝圣者”都受了重伤,而这伤远不只是身体上的。

从此,这个13岁女孩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因为她无法接受肢体残缺这个残酷的现实。她今后将如何面对生活?格蕾丝的父母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对于母亲,格蕾丝是爱恨交加。她的母亲是个出了名的女强人,整日里只忙碌于她的工作,好像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连看也不愿意看母亲一眼。车祸后,女儿的巨大变化,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她发现女儿其实不仅是身体受伤,而且心灵也受到了重大创伤。安妮发现与女儿有同样病症的还有女儿的爱驹“朝圣者”,慢慢地她发现女儿的命运其实和“朝圣者”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于是,她带着肢体残缺的女儿和饱受折磨的“朝圣者”踏上了跨越整个美洲的拯救心灵之旅。在这次“旅行”中格蕾丝与“朝圣者”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于是,格蕾丝又重新骑上马背,而“朝圣者”也克服了心理恐惧,重新找回了属于它的“骄傲”。

作者对“朝圣者”和“林洛”以及文中提到的诸多马匹的种种描述大多都是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范来表述的。当看到格蕾丝被重型卡车撞上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紧张感,条件反射般地为她着急;这时,“朝圣者”出现了,它想以自己的力量救主人于危难之中,没成想自己却同样是被撞置于危险境地。此时,当人们面对奄奄一息的“朝圣者”时,态度却各有不同:主张击毙者有之;主张用“饥饿”和“夹头打针”等残忍的方式对待它的也大有其人。很显然,这都是没人性的行为表现,其残暴用意令人生畏。结果导致“朝圣者”因此失去了对人类的信任,并加深了与人类的冲突和矛盾。实际上,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和马,或者说人和动物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是的,人类的进化程度要高于马匹,也高于其它许多动物,人不能凭借自身进化获得的智力优势而为所欲为。人类如果同自然相冲突和对抗,那就是犯罪,其结果势必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一直有与自然万物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我们每个人都坚守着我们的道德底线,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平等的伙伴,把动物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当我们用爱心尽其所能去帮助它们时,人才变得高尚。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大自然,敬畏生命,努力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生态思想家艾伯特说的好:“人类的同情如果不仅仅涉及到人,而且也包括一切生命,那就是具有真正的深度和广度。”[1]

二、汤姆与马:对生命形式的深情歌颂

文中的“马语者”是一位驯马技艺精湛的西部牛仔,他懂得医马,能看透动物的心,抚平动物的创伤;他惜马如命,与马平等共处,平等交流,与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马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名字叫汤姆・布克,正是他难得的高尚的爱,给了“朝圣者”对人类的信任以及活下去的勇气,使这匹伤痕累累的马又主动地走到了他的身边。他是马儿们的守护天使。

汤姆出生在一个驯马世家,他在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会骑马了。“他的祖父告诉他:‘跳舞和骑马,绝对是一回事,关键都在于相互信任和默契,相互扶持。男性引导而不是强拉女方;他奉献一种感觉,而她体会他,随着他,你们默契配合。随着对方的节奏舞动,只要跟随这种感觉。’”[2]汤姆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以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驯马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汤姆自然而然地就与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从小到大,除了与马心灵相通之外,他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它的驯马方式。换句话说,与马心灵融合的意识是在汤姆骨子里就存在了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件饶有兴味的事,有一次安妮欣赏汤姆骑马:马群从竞赛场的一头转个弯,接着又冲向另一头,马儿踏起飞扬的尘土,甚至遮住了阳光。此时的汤姆尽展男人的风采,在马上做各种繁复的动作,使看呆了的安妮感觉是那样的美,是那样的别致,是那样的神采飞扬。而此时的汤姆仿佛是在与马儿进行思想交流,他们已完全融为一体了。

汤姆这位杰出的驯马师和那些心理严重失衡的都市人不同,他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他人不同的独具魅力,充分展示着情愿穷尽毕生之力追求的平衡心态。他的这份平衡心态正是来自那恬静的大自然当中,在自然当中无所谓名,无所谓利,一切都是那么淡然,使人心无杂念,所以他对人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汤姆对马的解读,其中便渗透着对人的判断。当面对一位束手无策的母亲、一个充满敌意的女儿和一匹因受惊而鬼哭神嚎的马时,汤姆所释放的就是自己积储内心的爱和善意,他不能置他人的苦难不顾,他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并接受了近乎绝望的母女的恳求,承担了疗救“朝圣者”的使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即救治“朝圣者”就是在救治这对母女的心灵。

汤姆驯马、治马,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爱马,他见不得马儿在人们错误的方式支配下受苦。他替人驯服和治疗顽劣的马常常是分文不取的,因为他并非仅仅把这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在当今讲求实际利益的社会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在俗人看来,汤姆从没有为自己的未来作过任何打算,可是他们错了,汤姆拥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三、洗尽铅华的复归之路

高频率、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淹没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人与人之间,包括亲人之间都缺乏沟通交流。格蕾丝内心里一直以她的妈妈为荣,母亲就是她成功的榜样。不理想的是,安妮是一个工作狂,常常把在工作事务上的经验运用到家庭关系中,而且,她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导致母女之间经常闹别扭。车祸后,安妮猛然醒悟,发现自己与女儿的关系已经到了缺乏沟通、互相对立的程度。这一发现使安妮被异化的情感复苏了,带着深深的内疚,她开始竭尽努力弥合两人之间的隔阂,于是寻找可以抚慰“朝圣者”痛苦心灵的“马语者”汤姆就成了安妮的选择。

安妮的蒙大拿之行其实就是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蒙大拿独有的自然风光,是那样的美,又是那样的质朴宁静,这一切慢慢地浸润了安妮的心,并激荡着她热爱生活,重新开始人生;而汤姆对生活的乐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深深感染着安妮。

不可否认的是,汤姆对人的关爱和友善的确让安妮感动,她很享受这种关爱和友善,并延续到自己曾经在情感上忽视的女儿身上。在这一点上,汤姆足以让人钦佩,他凭着他独特的道德魅力及爱的感化解决了母女之间不被改善的嫌隙。这让安妮都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像他这样从来不熟悉女孩子的男人,竟能如此从容完美地化解了母女之间的隔阂。正是因为有了汤姆这份美好的爱,才使得他为这对母女打开一扇心灵之窗成为可能。

也许还有更为令人感动的,那就是安妮和汤姆感情的发展自然天成没有任何人为迹象。两情相悦、两心相许的爱情固然美丽无比,它同样兼顾着母女的亲情伦理表达。这样看来,两种感情并不矛盾,同样真挚、同样深沉、同样发乎本性、同样合乎天理。问题是,为了格蕾丝刚刚愈合的心灵创伤不再撕裂,为了她好不容易恢复的生活意念不再破灭,为了她的健康和幸福,汤姆牺牲了自己,同时也惊醒了沉浸在爱情中的安妮。安妮似乎也从罗伯特种下的六棵樱桃树经受冰雪考验开出耀眼繁花后又纷纷凋落的过程中进一步悟出了生命的含义,人生就如同树木开花,虽有辉煌的时期,却又是短暂的。在大自然宽广博大的胸怀中,安妮逐渐忘记了悲伤和愤怒,忘却了嘈杂压抑的城市生活,这没有矫情、没有虚饰,淳朴、天真、自在、自然的生活,是再真实不过的了,安妮的心灵在这平和静谧的地方得到了抚慰。从此,安妮远离了喧嚣繁华的大都市,放弃了风光的工作,融入了真挚和快乐的牧民生活。可以说这就是属于安妮的基督徒远赴天国的英雄式的旅程!

参考文献:

[1] [法]史韦兹,陈泽环译.敬畏生命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英]尼古拉斯・埃文斯,黄永民译.马语者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热点推荐

上一篇:迷途――浅析黑泽明《梦》的心理世界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