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小编: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摘要: ① Austen Jane: Pride and Prejudice[Z].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1以下各处Pride and Prejudice中的原文均引自该书其三个译本分别为王科

一. 傲慢与偏见[Z].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孙致礼. 傲慢与偏见[Z].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1; 张玲张扬. 傲慢与偏见[Z]. 关键词:反讽;翻译;赏析 Irony是英语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作者或言者的真实思想往往取决于个别词语的微妙差异,说出的话语是一回事,而其所指却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在翻译中直接表达出来便会显得生硬、不宜[3](p2

1

8)。某些副语言特征(如拼写、语调)是构成某段话语特征的基本要素,在实际翻译中要重现这些特征绝非易事。译者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原语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以识别原作者的反讽意图,还必须具有熟练驾驭目标语的能力以便将irony准确移述出来,使译文读者同样能领略原作的俏皮与幽默。 例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p.1

V1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p.

1)

V2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p.

1)

V3 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p.

1) 当然,若从文体角度分析,三个译本都还有改进的余地,因为三个译本都对原文语序作了改变,而文学作品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或者内容的一部分,改变形式就意味着改变内容。根据这一观点,可以将此句译为“有这么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所有富有的单身男子都必定要娶妻子。”以从语言形式上体现原文的风格而又不改变其内容和意义。

例2 ... and Miss Lucas, who accepted him solely from the pure and disinterested desire of an establishment, cared not how soon that establishment were gained.( p.

9

3)

V1 卢卡斯小姐所以愿意答应他,完全是为了财产打算,至于那笔财产何年何月可以拿到手,她倒不在乎。p.87

V2 卢卡斯小姐所以答应他,只是纯粹为了能有个归宿,早一天晚一天她倒并不在乎。p.116

V3 卢卡斯小姐接受他,完全是出于成家立业这个纯洁无私的愿望,至于多快可以成立她倒不大在意。p.115 例3 They were in fact very fine ladies; not deficient in good humor when they are pleased,nor in the power of being agreeable where they chose it, but proud and conceited. p.10

V1 事实上,她们都是些非常好的小姐她们:并不是不会谈笑风生,问题是在要碰到她们高兴的时候;她们也不是不会待人和颜悦色,问题是在于她们是否乐意这样做,可惜的是,她们一味骄傲自大。p.10

V2 其实她们都是很出色的女性,高兴起来也会谈笑风生,适宜的时候还讨人喜欢,但是为人骄傲自大。p.15

V3 事实上,她们都是出众的小姐,高兴的时候脾气随和,愿意的时候也会招人喜欢;但是都很矜持自负。p. 13 例4 "I admire all my three sons-in law highly,"said he , "Wickham, perhaps, is my favorite;but I think I shall like your husband as well as Jane's." (p.2

8

4) V2 “我非常器重我的三个女婿,”他说,“威克姆也许最受我宠爱。不过我想,你的丈夫也会象简的丈夫一样讨我喜欢。”p.334

V3 “我对我这三位成龙快婿都非常推崇,”他说,“魏肯也许是我最宠爱的,不过我想,我会喜欢你的丈夫,就和喜欢简的丈夫一样。”p. 346

这是小说结尾处Mr. Bennet对他三个女婿的评价,充分显示了奥斯丁的讽刺幽默在人物刻画上的高深造诣。Mr. Bennet将Wickham 称为最“宠爱”、最宝贝的女婿,显然是在说反话。Mr. Bennet不仅仅沉湎于习惯性的矛盾表述与自我陶醉之中,而且讽刺性地认识到了Wickham的自我意识与自己的自欺欺人之间的痛苦对比[2]

(7

7)。三个译本都比较妥帖比较圆满地译出了说话者的意图和语气,准确地表达了Mr. Bennet的机智与自我嘲弄式的悖论。

例5 ..... "To treat in such a manner, the godson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the friend, the favourite of his father"--She could have added "A young man too, like you, whose very countenance may vouch foryour being amiable." p.61

V1 ……“你是他父亲的教子、朋友,是他父亲所器重的人,他怎么竟这样作贱你!”她几乎把这样的话也说出口来:“他怎么竟如此对待像你这样的一个青年,光凭你一副脸蛋儿人家准知道你是个和蔼可亲的人。”p.59

V2 ……“如此对待他父亲的教子、朋友和宠儿!”——她本来还可以加一句:“还是像你这样一个青年,光凭那副脸蛋,就能看出你是多么和蔼可亲。”p.78

V3 ……“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父亲的教子、朋友和心爱的人!”——她本来可以再加一句:“而且还是像你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凭你这相貌就可以保证你是和蔼可亲的。”p.76 例6 My dear Charlotte and I have but one mind and one way of thinking. There is in everything a most remarkable resemblance of character and ideas between us. We seem to have been designed for each other. p.161

V1 我亲爱的夏绿蒂和我真是同心同意,无论遇到那一件事莫不是意气相投,心心相印。我们这一对夫妻真是天造地设。p.149

V2 亲爱的夏洛特和我真是同心同意。我们两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意气相投,心心相印。我们真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p.198

V3 我亲爱的夏洛蒂和我完全同心同德,在任何一件事上,我们都是意气相投,心心相印。我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珠联璧合。p.198

这是Mr. Collins在向Elizabeth 夸耀自己与Charlotte的婚姻是如何幸福如何美满的一段自我表白。原文里,Mr. Collins的一番话至少有三层含义。他们夫妇之间的和谐是一种十分别扭的协调,只有一种有悖常理的“设计”才能将他们结合。不过,Collins的确“设计”Charlotte作个妻子,而她也“设计”他来作丈夫,即两人都只是在寻求任何可接受的配偶。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相互吸引实质上是由一种超越他们两人的力量所左右着他们的相互认可[8](p

1

7)。三个译本都巧妙地传达了原文的喜剧性的讽刺效果,使得Mr.Collins不知不觉地具有讽刺意味,他的虚伪、愚蠢及自欺欺人甚至试图愚弄他人的做法当然逃不脱奥斯丁锐利笔锋的针砭与鞭挞。汉语的四字词语,如“同心同德”、“意气相投”、“心心相印”用得均很精妙,尤其是V3在“天造地设”之后加上“珠联璧合”,既增加了讽刺色彩,更突出了Mr. Collins 的语言风格,喜欢择用大词、生僻词和浮华词藻使他显得更滑稽、可笑,也更真实可信。 《傲慢与偏见》中,irony俯拾皆是,不胜枚举,通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充满了讥诮、幽默的话语,这也许是该小说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在英汉文学翻译过程中,尤其名着重译时,保留原文的风格美是最高标准及价值所在,也是译者必须竭尽全力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翻译奥斯丁这部小说时,译者既要有慧眼识别irony,又要能提调各种语言绝招与艺术技巧加以移译。Irony的翻译虽是一件绞尽脑汁的工作,同时却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也往往是译者施展自己生气勃勃的才华的用武之地,保留原作的反讽风味是小说翻译达到“神似”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W. A. Craik. Jane Austen: The Six Novels[M].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and Co. Ltd, 1968.

[3] 但汉源.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5] Jane Austen. the Critical Heritage[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7.36.

[6] Geoffrey N. Leech, Michael H.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Prose[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7.

[7] Marcia McClintock Folsom.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usten抯 Pride and Prejudice[M]. New York: The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3. 141.

[8] Harold Bloom. Jane Austen:Modern Critical Views[A]. Joe Weinsheimer. Chance and Hierarchy of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c].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6.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