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高职学报编辑的审稿能力培养

论高职学报编辑的审稿能力培养

小编:

[摘要]高职学报发展的特殊性是高职学报编辑审稿的现实基础和基本要求,高职学报编辑的审稿能力包括:在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稿件中选择优秀稿件的能力;基于文稿的特殊性选择合适审稿专家的能力;对具有培植价值的文稿进行修改优化的能力;判断专家审稿意见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编辑环境,提升编辑的职业敏感度,加强对审稿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以提升编辑的审稿积极性和能力,并最终体现在高质量的编辑实践中。

[关键词]高职学报;编辑;审稿能力

[作者单位] 王丽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一、高职学报编辑审稿能力的特殊性

审稿是基于特定刊物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对稿件的发现、判断和选择,并由此决定取舍的过程,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1]。衡量一个编辑水平的高低,首项标准是审稿能力。已有许多学者对编辑审稿的质量把关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但是基于高职学报的特殊性而对编辑的审稿能力进行研究的文章凤毛麟角。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在全国高校丛林中异军突起,形成了有别于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特色,其主办的学报力求在遵循学术期刊办刊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个性。高职学报编辑审稿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20多年,是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职学报的办刊历史较短,稿源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大理想。因此,高职学报目前发展的核心是挖掘自身特色,凸显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价值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编辑的审稿必须以特色培育为原则,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学报或一般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否则要么无米下炊,要么简单降低审稿标准,使大量不符合办刊宗旨的稿件进入复审阶段。

二是高职学报出版资源的有限性。目前,高职院校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只有学报一种,涵盖了学校所有专业领域。因此,高职学报大多是文理综合的大荟萃,编辑的初审对象领域广泛,对编辑的审稿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外,高职学报编辑部的专职人员一般只有2―3人,甚至存在一人办刊的局面,编委会或主编大多是虚设,这大大增加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同时,也突出了编辑审稿能力对提升高职学报学术质量的关键性作用。

三是复审专家队伍建设的艰巨性。高职院校学报的研究成果多为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应用方面的一线研究成果,而不是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这些稿件大多不适合以学理研究见长的专家审核。因此,高职学报编辑在初审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不仅要遴选出供复审的文稿,同时,还要基于文稿的特殊性遴选出合适的复审专家。

四是服务对象需求的导向作用。高职学报办刊的宗旨和价值在于服务社会。从高职学报的稿源组成看,除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包括生产第一线的企业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因此,编辑在初审过程中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第一线的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作为初审人,编辑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意识应是高职学报质量控制的重点。

以上所论述的高职学报所具有的特殊性是编辑审稿面临的现实基础和基本要求,高职学报编辑的审稿能力是高职学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是高职学报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职学报编辑审稿能力的内涵

高职学报编辑的审稿能力,是指编辑在初审阶段在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稿件中选择优秀稿件的能力,基于文稿的特殊性选择合适审稿专家的能力,帮助作者优化稿件的能力,判断专家审稿意见的能力。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最近几年涌向高职学报的稿件越来越多,但是学术质量悬殊,需要编辑在最快的时间里慧眼识珠。这就要求编辑首先具备从水平参差不齐的稿件中选择优秀稿件的能力。编辑的首要工作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文章的学术价值并迅速联系作者,给作者提出修改建议,这种编辑的主动选择能力依靠的是编辑的职业敏感性和业务成熟度。这不仅能稳定一批优秀的作者队伍,还能有效推动学报的创新发展。

其次是选择复审专家的能力。选择复审专家是初审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根据文稿的特定情况准确聘请一线的合适专家(可以是企业的管理者、高级技师)或校内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复审专家,需要编辑深入了解和分析稿件的内容和方向后进行定夺,这对编辑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

再次是对具有价值的文稿进行修改优化的能力。由于高职学报的稿源基础薄弱,还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影响力,需要编辑根据特色栏目、重点栏目建设的需要以及作者队伍建设的需要,对大量青年教师以及企业一线技术工作者的来稿适当调整初审标准。由于此类型的来稿虽然理论性和严谨性稍微欠缺,但是不乏创新性,可以通过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进一步调整优化稿件,使之学术水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编辑的审稿能力越强,态度越认真,提出的修改意见越有深度和水平,对原稿的提升就越大。这也对编辑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最后是判断专家审稿意见的能力。由于高职学报的来稿大多来自一线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因审稿专家选择不准确,审稿专家审查不认真,或审稿专家对学报的发展方向和方针把握不准,往往会出现几位专家的审稿意见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这就要求编辑在认真初审的基础上为复审专家提供审稿建议,然后再根据专家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分析、鉴别,判断专家审稿意见是否与论文实际价值以及学报发稿的标准相一致。“责任编辑为专家快速、准确审稿,并在专家审后进行核查,是优秀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重要责任。” [2]

实践证明,在高职学报的审稿活动中,编辑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说,编辑的审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报的形象和学术质量。 三、高职学报编辑审稿能力的影响因素

1.编辑环境

高职学报编辑审稿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外部的编辑环境看,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高职学报大多是非独立编制单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学报编辑部这个学术出版机构挂靠在科研处、教务处或宣传部等管理部门,混淆了工作性质,影响了编辑出版独立权的行使[3]。 同时,学报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学报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等阶段难以按学术出版规律运作,甚至组稿、编辑、排版、校对和发行等全由一人包办,编辑连认真看稿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认真审稿的积极性[3]。目前,高职学报编辑部的管理还是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中,缺乏绩效考核体制上的激励,无形中滋长了编辑的惰性。另外,编辑工作本身的特性,包括内隐性、重复性、压力的持续性等各种因素容易导致编辑的职业倦怠,加上各种不可抗拒的人情稿以及来自领导对学报发展的不重视或者定位模糊,给编辑工作造成很大困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只能将审稿的责任全部推给审稿专家或领导,此时编辑与编务无异,更谈不上审稿能力的发挥和提升。

2.个人因素

高职学报的审稿环境更考验编辑的职业敏感性、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编辑的审稿能力既包括智力因素的专业知识结构、人文素养、外语水平、信息处理和编辑能力,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责任心、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它们是编辑素质的综合体现[4]。编辑职业敏感性的高低取决于编辑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各层次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学历较高,知识较广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高,科研实践比较丰富的编辑学术鉴赏能力较高,其在具体的审稿实践中具有较高的直觉和悟性。除此之外,编辑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这些非智力因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编辑审稿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心理品质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大的社会环境、小的学校气候等。

四、提升高职学报编辑审稿能力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编辑环境

高职院校的领导要明确定位,重视学报的发展,为学报的特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空间。在管理制度上,高职院校要优化编辑人员配置,健全编辑岗位责任制度,按照编辑出版的规律,明确编辑分工,减轻编辑的工作负担,重视编辑的专业化发展。在体制上,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大锅饭分配制度,通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实施,对编辑实行优劳优酬,从体制上激发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重视编辑的继续教育,出台相关制度鼓励编辑进行在职学历进修,拓宽编辑的专业知识视野,提升编辑的知识层次和水平。同时,注重帮助青年编辑搭建专业成长的阶梯,在业务上,鼓励编辑从助理编辑、责任编辑到执行编辑的发展目标进行不断突破;在科研上,鼓励编辑能够不断结合编辑实践,积极申报各类编辑课题,不断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努力向编辑学者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尊重编辑规律,努力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对不符合学报要求的稿件不予推荐,支持退稿,尽量减少非学术因素对编辑审稿的影响,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科学编辑环境。

2.提升编辑的职业敏感度

职业敏感度与编辑的知识储备和学术实践紧密相关。在日常工作中,高职学报编辑部需要积极引导编辑博览群书,勤于实践,不仅要求编辑具备关于新闻传播学、编辑学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编辑涉猎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等科技人文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鼓励编辑走编辑学者化的道路。同时,编辑部要鼓励编辑进行经常性的科研实践,产出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科研成果。

作为高职学报的编辑,更加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研究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并跟进目前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以及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情况。这不仅可以挖掘并发表来自校内的优秀研究成果,提升学报的影响力,也可以对来自高职院校的一线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进行准确甄别。

由于高职学报的专职编辑偏少,可供编辑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环境缺乏,因此,需要鼓励编辑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加强同行间的横向交流,以期在对文章的选择、栏目的设置等方面积累宝贵的同行经验。只有当知识和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使编辑产生更高的直觉和悟性。

3.加强对审稿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

除了定期参加各类型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也可在编辑部组织一些编辑技能的训练和安排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形成新老编辑传帮带的学习机制。如引导新编辑和年轻编辑多读报刊,在其具备相应的编辑基础知识后,首先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稿件让编辑尝试审稿,并提出一些问题,使其形成总结后提交给老编辑或主编审查,以此使其初步了解学报的特点和发稿要求。然后进一步量化审稿标准,针对具体的稿件,制定“审稿单”,让编辑以责任编辑的身份填写审稿单,给出审稿意见后交由主编或者老编辑讨论并给出修改和处理意见,使编辑的审稿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在新编辑基本掌握了学报的审稿方法后,使其在理论上总结出学报的发稿特色。

需要强调的是,高职学报编辑部要引导新编辑经常阅读同类刊物,进行横向比较,并就每个刊物的特色和发稿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学报的特点。

编辑的审稿能力贯穿在稿件评审、稿件退修以及加工、清样审读等一系列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依赖编辑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对编辑的审稿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对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张颖. 编辑在稿件科学性控制方面的责任与作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5):707.

[4] 曾垂超.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改稿能力”培养[J]. 出版广角,2013(10):69.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民国书籍的封面设计艺术初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