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潘岳《悼亡诗》中悲情的释放途径

浅析潘岳《悼亡诗》中悲情的释放途径

小编: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类新的诗歌体裁的开山之作,潘岳的《悼亡诗》至今仍被无数文人墨客津津乐道。潘岳的悼亡诗共有三首,是潘岳怀念亡妻而作。

一、杨氏其人,作诗其时

潘岳《怀旧赋》中记载“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东武戴候杨君,即杨肇。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杨肇相见,为其赏识,许以婚姻。四十年中,潘杨伉俪相协,甚为美满。晋惠帝元康八年,杨氏病故。

潘岳《杨仲武诔》:“而子之姑,予之伉俪焉,往夏五月已亥卒。”又云:“呜呼仲武,痛哉奈何。姑侄继陨,何痛斯甚。”

杨仲武即杨绥,是潘岳妻杨氏之侄。杨氏死时,仲武还来治丧,与潘岳“同次外寝”,不到一年,仲武亦死。而仲武卒于元康九年夏五月,可见潘岳妻杨氏卒于元康八年五月以后。

第二年,即晋惠帝元康九年冬,潘安作《悼亡诗》三首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在《悼亡诗》其三中有这样几句诗,“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所以《悼亡诗》当写于此年冬日。

二、潘岳《悼亡诗》中悲情释放的途径

潘岳在历史上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鄙薄他的为人,不齿他亲附权贵的嘴脸;也有的人激赏潘岳的文采,为他的悲惨遭遇扼腕叹息。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潘岳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占的一席之地。

(一)时间季节全方位感悟

在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中,强烈的时空穿梭感一直贯穿在诗歌中。潘岳从十二岁与杨氏相识,到五十二岁杨氏逝世,期间厮守整整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中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潘岳少年因《藉田赋》一举成名,但是却被当朝嫉妒,弃置十年,后来又一再被贬官,共甘苦患难,感情自然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

《其一》中,“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其二》中,“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其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出现在这三首诗中的时间和节气,因为诗人创作背景的不同而意蕴变得更加深长了。这种反复不尽的时空感伴随着萦绕在心中的哀伤,使人不免为之心动。冬春交替,季节轮回,潘岳也不再年轻。当孤自一个人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妻子。潘岳此后并未娶妻,可见他对感情的忠贞。而唐代的元稹虽然顶着悼亡诗的冠冕,并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诗句,可是最后还是续娶。孰优孰劣,中心明之。

(二)时空穿梭自由联想

潘岳在一年之内相继永别了两个至亲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哀伤的诗人,无论多微小的变化都会反映在他的心中,诉诸于他的作品中。在潘岳感受到时间季节的变化时,他突然明白“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当他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时,“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仿佛妻子就在身边,仿佛她的一笑一颦都还在眼前。他无时不刻在思念着妻子,以至于天气变凉了,才想到要自己加衣服。想起往日与妻子一起经历的生活苦难,“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_枕席,长簟竟床空。”于是他望着明亮的月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G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一阵凉风吹来,清醒了他的内心,但是他仍然无法从悲痛中抽离。在寒冷明亮的月光下来来回回,记忆带着他在时空中穿梭,泪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他仿佛又看见了妻子,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三)细节之处更见真情

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中不计琐碎,不避繁杂,心往之,情系之,语吐之,文记之,皆为兴到神往之笔。虽然不见构思,但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斧凿人工的痕迹,尤以细节处最为动情,摄人心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潘岳是暮年丧妻,悲痛之情难于言表。但是他只是选取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场景,但选取的又恰到好处。同样类似的细节描写还有,当潘岳在秋天来临时,突然想到再也没有人嘘寒问暖了,悲伤又涌上心头。接着白天的思绪,在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以至于泪“涕沾胸”,令人唏嘘不已。在第三首,潘岳又写自己去祭拜妻子的场景,恸哭不已自不必提,那种生死永隔的情感再也不能用更多的语言表达了。潘岳写自己的哀伤写得具体,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形诸文字,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结语:

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虽然在官场上他趋炎附势,牺牲自己的人格,但是潘岳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对待母亲至纯至孝,对待妻子儿女至真至情。潘岳作为一个政治家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来说,潘岳是非常真诚的。

参考文献:

[2]于丽. 悼亡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风格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