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90年代娱乐片热潮对中国类型电影的探索

90年代娱乐片热潮对中国类型电影的探索

小编:

摘 要:90年代,正值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不再只有政治教化功能,娱乐性被重新发掘。娱乐片的创作热潮成为我们对类型电影的又一次探索,类型电影的票房号召力也可以挽救90年代中国电影的颓势。这次探索,从市场、创作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虽然最终没能将娱乐片固定成为类型,但这次探索却给我们如今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90年代;娱乐片;商业;市场;创作;电影工业

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变迁,这两种不同的市场环境深刻影响着电影的创作思维。从目前生产的电影来看,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是娱乐片,本文所说的娱乐片不是指喜剧电影,它的概念与商业片重合,就是主推电影娱乐性的影片。

一、市场的探索

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对电影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片厂们不用承担什么风险,都是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管理,整个市场处于一种垄断的状态下,生产什么电影不是由市场说了算,电影更多的发挥了政治教化的作用。直到1993年1月5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项改革措施打破了影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的局面,市场的作用开始逐渐苏醒。94年,中影公司第一部分账影片《亡命天涯》强势进入电影市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电影的娱乐功能开始被唤醒。“好莱坞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在工业资本高度发展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产业或者是娱乐工业,电影首先是工业其次才是艺术”。[1]工业是好莱坞电影发展的奠基石,它的电影从不以艺术造诣闻名,电影的商品属性非常明显。中国电影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诞生,一直就缺乏工业环境的滋养,而脱离这种环境想把娱乐片发展起来是不可能的。中国早在30年代就对电影类型化创作进行过探索,但当时的点影工业无法将某种电影以类型的方式固定下来,总是一种风格代替另一种风格。90年代,各方面的条件都比30年代好出太多,对娱乐片的类型化创作也得到了新的经验。

二、创作的探索

好莱坞创造了类型电影的神话,西部片、歌舞片、动作片、科幻片、喜剧片......类型电影让好莱坞电影在商业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电影的商业属性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拍电影要照顾市场的需求。最先开始转型的是张艺谋,《英雄》是我国第一部商业大片,在此之前《代号美洲豹》也是90年代娱乐片大潮中的一员。这两部作品不管从讲故事还是拍摄手法上都与张艺谋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张艺谋是学摄影出身,对镜头的运用是他的强项,在《英雄》中他把这个强项发挥到了极致。美轮美奂的场景,炫丽的打戏,浓重的色彩给观众奉上了一出视听盛宴,取得了极好的票房收益。《代号美洲豹》的枪战戏虽然不能比肩好莱坞,但也极具可看性。张艺谋早期的《菊豆》、《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在表达某种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实,折射了导演的内心,追求的是艺术性。《英雄》从故事来说没太多艺术性可讲,就是荆轲刺秦王,但是张艺谋的大场面确实吸引了不少的观众。从《英雄》始,中国迈入了大片时代,创作的重点从艺术追求转到了娱乐性上。

中国市场经济起步晚,电影市场的形成也晚,观众对电影的影响也晚。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以经济为目的,我们拍电影好像观众越来越不爱看了,如何扭转国产电影的颓势,还是得观众说了算。90年代娱乐片的创作不得不说受了好莱坞很大的影响。回想好莱坞的电影,故事性是最重要的,情节简单,叙事紧凑,一小段都不容忽视。中国之前的电影创作,很少有快节奏的电影,中影史上很多著名的电影都是细水长流,慢慢的渲染感觉,激烈的地方也是情感的起伏不是情节的跌宕。好莱坞电影开场三分钟就得出现情节点,不然剧本就直接被否定了。一个半小时每一分钟都不是浪费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作用,没有拖沓的情节,也没有渲染感情的镜头,就是讲故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故事的情节,少了一点故事都讲不下去。这样的电影能让观众全情投入,但是又不会抽离不出,也不用花心思去慢慢品味,具有相当的娱乐性。但是看《黄土地》,大段空镜渲染感情,大段镜头没有情节,出采的是导演通过镜头表达的情感。这种影片模式观众已经不买账了,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放松,还要花心思去猜导演的意图,太累了。90年代娱乐片的热潮开始,讲故事成了重中之重,宁浩《疯狂的石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情节环环相扣,节奏紧凑,故事有很多分支,情节点的设置也很多,而且宁浩还用了倒叙的剪辑手法,新颖能吸引观众。《疯狂的石头》小成本,没有大明星,就是故事讲得好,观众看起来有兴致又不需要想太多。对故事的重视是90年代娱乐片热潮对类型电影的一方面探索,娱乐片说白了就不是艺术电影,就是为了娱乐观众的商业做法。

冯小刚认为“电影就是把人的欲望提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掉”,他拍摄的很多影片都是这样的风格,这样的作品更贴近主流的观众群体,电影的主角再不是那些英雄,没有了距离感,更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冯小刚对商业片有着自己的执着,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还是愿意拍下去,他的贺岁电影直到现在还保持着高票房。如果有这么一批人一直坚持着,那么娱乐商业电影很可能成为一种电影类型。 90年代娱乐片的创作还有一个突破就是开始遵循电影市场的要求,不再只关注政治的层面。90年代,电影的上座率一路下滑,国家开始出台各种政策挽救电影的颓势,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对电影创作的作用越来越大。94年,引进大片《亡命天涯》,哈里森・福特主演,在全国一下引起轰动。观众纷纷去到电影院,这让创作者看到了观众的审美,如今的观众喜欢的是惊险刺激的场面和紧凑的情节,艺术电影已经不是主流形态了。因为市场的作用,观众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而创作者也能通过市场了解观众的喜好而做出适合观众口味的作品。关注市场的作用对类型电影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是90年代娱乐片对类型探索的一大重要发现。我们的电影不是成长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没有天然的商业标签,但是,不能否认商品是电影的属性之一。90年代娱乐片的热潮最终没有让中国电影形成娱乐商业电影的类型,但却给我们今天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三、启示

首先,90年代中国的电影工业水平还远远不够。技术上,我们还不能制作出像好莱坞那样的大片,制片、放行和放映也没有形成垂直的体系。虽然,93年的《若干意见》打破了中影公司的垄断,但是那些小的制片厂无法承担市场的风险,不敢贸然投资,发行公司如果不发行,那拍再好的片子都有可能赔。所以健全电影市场是我们规模发展娱乐商业片的重中之重。市场经济到现在又发展了几十年,比90年代完善了很多,电影也在逐渐朝着产业化发展,大电影时代正在走来。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涉及多个方面,制片、发行、放映是主要的部分。这三个方面相较于90年代都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最突出的就是发行环节。发行方式多样化,网络媒体、电商平台也在逐渐的渗入发行领域,对影片的广告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票房成绩。院线制的建成让发行放映形成垂直体系,电影工业的各个部分都更多的受到了市场的影响。类型的形成离不开市场和观众,只有在有序竞争的环境下才能检验它是否符合观众的口味。制片环节更是不容忽视的,影片的质量决定了最后的票房。

保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对于商业娱乐片类型的形成作用不容忽视。能够吸收更多的资源,尽可能多的生产商业娱乐片,让它形成规模,反复检验,最终才能确立范式。但是又不能过分的降低进入壁垒,要保证资源的质量。类型电影就是重复的神话,中国之所以一直没有形成类型电影,就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和工业程度达不到,90年代探索的失败也是这个问题。

其次,我们的创作者们要改变观念。90年代,除了张艺谋和陈凯歌,新生的导演并没有延续他们商业化的道路,而是固执的拍摄艺术片。但是,那些艺术片都是高质量的作品吗?叙事混乱就说是个人风格,情节拖沓就说是为了出感觉,真的有那么多的感觉需要渲染吗?很多导演不屑拍商业片,可是如今中国的艺术片也不很像样子。盲目追求商业利益的电影时不可取的,盲目排斥商业性的电影也是不适合这个市场的。《黄金时代》票房的惨淡,说明小众的叙事方法无法吸引主流的观众群体,过分的注重个人特色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需要的是主流的电影创作,要符合主流观众的审美趣味。刚上映的《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姜文的深受法国电影的影响,影片充斥着荒诞的想象,个人色彩浓重。他的《一步之遥》发行环节做的相当不错,但是上映后的票房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这不得不说是因为姜文的个人化创作让不少观众完全看不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他把旧有的故事加入了自己的元素,精彩刺激的枪战戏,华丽的特技,还有对英雄人物的解构都让影片焕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票房一路领先。对主流观众审美的把握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创作出主流的娱乐商业片,不要再走90年代的老路,还在艺术和商业中纠缠不清,中国需要艺术电影,市场需要主流的娱乐商业片。“中国电影人根深蒂固的艺术观念和宣教传统,自觉不自觉的在骨子里轻视商业娱乐电影”。[3]娱乐商业片完全不能和烂片划等号,《人在逋尽肪褪怯槔制,但绝不是烂片。一味的追求艺术造诣最后反而会失去生存的市场。

90年代中国对娱乐片的类型化探索最后是没能成功,但确实走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电影产业化的开始,电影市场的完善,电影工业的发展都和90年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有电影工作者们努力分不开。如今,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中国的国产片也走出了自己路子,很多中小成本的电影大放异彩,国产大片的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中,中国的电影市场竞争激烈。也许,娱乐商业片会在创作者和观众的博弈中成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

注释:

[2]周传基邵牧君谈中国电影与好莱坞 《电影艺术》1989年01期

[3]《中国(华语)电影发展与对外传播》 饶曙光著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9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战争背后的爱情憾事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