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空白的人生画卷

空白的人生画卷

小编:

记日记,大概是很多人生活中较为儒雅、可贵的习惯。

日记,“日有记也”,把每天生活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经历或思考记录下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日积月累,便是一幅漫长而真实的人生画卷。

近代中国,最完整且最持久地记日记,蒋介石应是一个。这位曾经是动荡中国的头号人物,开始记日记于1915年,至他去世(1975年)的六十年间,从无间断。早期,他每天晚上在日记中记下白天所干的错事,甚至记下自己的荒唐与不堪。当然,他的日记也有反映自己思想的点睛之笔,如1939年1月30日他作了如是之日记,“总理云:不知不能行。吾则继之曰,不行不能知。惟行而后能知其知之真伪与是非也。”

中国文化大家鲁迅、胡适,不仅著作等身,而且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日记,真实地展示了他们每一天的生活与思想。

名人的日记,不仅给自己留下了真实的人生画卷,也为一个时代、一部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研究素材。著名作家萧军1940年6月15日第二次到延安,一住六年,写下了如今来看算是绝无仅有的延安日记,一部《延安日记(1940-1945)》(上下卷),让我们从一个角度身临其境般地看到了延安生活的真实图像,自然让人对那段历史引发厚重的思考。有学者认为,就近代中国研究的价值而言,萧军的《延安日记》超过了他那些在文学史上声名卓著的长篇巨著。

平民百姓的日记,只要秉笔直书,照样也给时代留下珍贵的史料。1937年昆山周庄沦陷,年轻医生朱润苍目睹故土满目疮痍,冒着风险,将日军的残忍暴行如实记录,“八年血泪录”,这部日记如今被珍藏于昆山市档案馆。鲜血染成的“人生画卷”,每一页每一行都是苦难与血泪。

危在旦夕的战争岁月,人们还照样记日记,在生命的缝隙中追寻真实,可见日记作为一种文化,竟有如此的力量。

日记,在中国人的心中曾成为革命的日记,红色的日记。倘若在日记中有非革命的内容,自然得批判、得斗争,毫不留情地肃清其思想。清查“资产阶级日记”、“反动日记”成为思想领域一场严峻的阶级斗争,但凡记日记的,人人心悸,个个惊恐。即使“革命的日记”,在阶级斗争思维的主导下,也会匪夷所思地查出“反革命”的蛛丝马迹,实施严酷的无产阶级专政。

在中国,历次运动中,因日记而被打成“右派”、打成“反革命”的,无可计数。日记,这个完全的私人领域,根本不受保护,以日记治罪,又以日记定罪,好像天经地义。许多诚实善良的人终于不记日记。

历史沉重的一页终究翻了过去。从日记引发的荒唐,应该不会再有了。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国人尽可以挥洒自如地在日记中一吐心曲。

然而,人们仿佛再也不想记日记了,即使身处权力、资本、知识等上层领域的精英人物,也鲜有日记问世,至于可作为书籍出版的,更是凤毛麟角。看来,日记这一良好的文化习惯,竟有失传的势头,原因诸多,其来有自。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不明人士”的可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