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吸血鬼文化为什么植根于西方文化如此之深

吸血鬼文化为什么植根于西方文化如此之深

小编:

吸血鬼文化为什么植根于西方文化如此之深

摘 要:吸血鬼文化在西方几乎泛滥,电影、小说、文学作品、语言中有关吸血鬼的文化比比皆是。为什么吸血鬼文化如此深植于西方文化?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关键词:吸血鬼;形象;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吸血鬼(vampire),又名“kindred”,身体冰冷,嘴唇红艳,皮肤苍白,隐藏着长而尖利的犬牙,眼睛多为红色且发结很高,手指能变为坚硬锋利的爪子。吸血鬼非神,也非怪,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物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也有吸血魔鬼,但这种鬼虚无飘渺,往往没有实体的存在。吸血鬼却也不同于僵尸,僵尸是僵硬的、毫无意志的、能活动的尸体而已。吸血鬼有固定化的实体形象,有自己的意志,甚至于有自己的家庭、宗派、信仰等等。

总体比较,东方文化中缺乏“吸血鬼”这一形象,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极其泛滥。影视文化作品成为把吸血鬼形象直接植入人们大脑的载体。例如:《暮光之城》、《黑夜传说》、《吸血惊情四百年》、《吸血鬼女王》、《杀出个黎明》、《吸血莱恩》、《夜访吸血鬼》、《永不满足》、《刀锋战士》、《范海辛》。还有小说《秘密之双面夏娃》、《夜访吸血鬼》、《德拉柯拉》(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吸血鬼编年史》等等。为什么西方有如此繁多的关于吸血鬼的传说?为什么吸血鬼文化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如此之深?对于这一文化现象,作者进行了探索并试图解释这一文化现象。

2. 吸血鬼的形象特征有其现实基础

吸血鬼形象并非仅仅是幻想,它有其现实的模板。吸血鬼的基本特征有:

(1)惧怕阳光:阳光可以把吸血鬼彻底化为灰烬,所以其会在黎明太阳升起之前隐藏,白昼往往以尸体方式存在,在棺材或坟墓里进行休息,在阳光消失后开始活动。

(2)面容苍白: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是面容惨白。

(3)不死之身:吸血鬼的寿命是无限的,并且面目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苍老。除了被特殊手段杀死外,不会死亡。

(4)长而尖利的犬牙:吸血鬼通常通过牙齿切入被害人脖子来吸取鲜血,在平常状态下能隐藏该特征——这是吸血鬼最主要的特征。周围通常有蝙蝠飞翔环绕,自身也能变成吸血蝙蝠。

为什么吸血鬼是这一形象而不是其他形象?人们赋予吸血鬼这样的特征有没有现实依据?经过查阅各种资料,笔者发现有一种疾病——卟啉症,患者的基本特征有:

(1)惧怕阳光:卟啉是一种聚集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的光敏色素。大多数卟啉在黑暗中呈良性,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但一旦接触阳光,就会转化为危险的毒素,吞噬肌肉和组织。因此,卟啉病患者像传说中的吸血鬼那样,只能生活在黑暗世界里,不能见光。

(2)面容苍白:绝大多数卟啉症患者都伴有严重的贫血,这不仅因为他们通常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更重要的是卟啉会影响造血功能,破坏血红素的生成。

(3)不死之身:由于毒素的作用,卟啉症患者的耳朵和鼻子都会被其腐蚀,而皮肤上也会布满疤痕,使他们看上去格外苍老。在欧洲的传说中,长生不死的人常常都会被描述为类似的样子,以讹传讹,就有了“吸血鬼有不死之身”的说法。

(4)牙齿尖利如狼:卟啉接触阳光后会转化为可以吞噬肌肉和组织的毒素,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它会腐蚀患者的嘴唇和牙龈,使他们露出尖利的、狼一样的牙齿。腐烂的牙龈看上去总是血淋淋的,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吸食鲜血的恶鬼。

也有人认为这是狂犬病的原因。狂犬病是一种中枢神经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重病患者的症状与吸血鬼行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富有攻击性、倾向于用嘴咬、性欲旺盛、喜欢夜间行动、对镜子和水极度恐惧反感等等。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水平,狂犬病无法得到确诊。狂犬病人在患病之后,很容易被人认为是游荡的吸血鬼。

鬼怪的产生往往是出于人类对未知现象的畏惧。而吸血鬼这一形象的产生正是人们对于神秘力量恐惧的结果。当可怕的形象赤裸裸地摆在人类面前,而人类却又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时,吸血鬼形象就此在人们心中产生,伴随而来的是丰富的吸血鬼文化。

其他特征:男的面貌英俊,体型修长高大,女的则妖娆美丽;本身是贵族,往往有自己的城堡;穿着黑礼服,配有外黑内红或全黑的披风和斗篷;智慧很高,力量极大,除了致命弱点外不怕任何攻击。这些特点都是以中世纪几个历史人物为原型所衍生的。

3. 吸血鬼文化的发展也与宗教势力和政府的推波助澜有关

18世纪是吸血鬼的黄金时期。1710年瘟疫再度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官民一致认为瘟疫的罪魁祸首是吸血鬼。为了消除人民的恐惧,当局采用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手段,比如把一座公墓里的坟墓全部打开,看看人的尸体有没有腐烂或指甲、头发等有没有死后继续生长。 同年3月21日的《伦敦日报》也详细刊登了这篇文章。不久之后《拾穗者》杂志又连续出了两期专号,宣称要邀请一批科学家来研究吸血鬼。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吸血鬼被炒得沸沸扬扬。吸血鬼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可怕怪物。 当然,在宗教发展中,不同教派之间往往相互攻击和迫害,女巫、吸血鬼都曾经作为强加给对手的罪名,这无疑强化了吸血鬼这一恐怖形象。

4. 吸血鬼文化有其深厚的精神根源

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源泉。而作为西方人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的圣经中有最早的吸血鬼原型记载。

相传,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被上帝诅咒并驱逐出伊甸园后,生下该隐与亚伯。该隐负责耕种,亚伯负责放牧。向上帝献祭时,该隐用一些蔬菜和稻谷作为祭品,亚伯却拿出了羊羔一类的肉类。上帝惟独垂青亚伯的祭品,导致该隐的嫉妒并最终用石头砸死亚伯。这一切都没有逃出上帝的眼睛,上帝唤该隐问其弟弟亚伯的去向,该隐谎称不知道。后上帝便将该隐所做之事一一道出并诅咒该隐:“你做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用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诅咒。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上帝将他驱逐到黑暗的荒野。该隐在荒野之地遇见了他父亲的第一任妻子——臭名昭著的莉莉丝。莉莉丝将自己的血给该隐喝,从而唤醒了该隐的黑暗力量。在荒野游荡数年之后,该隐重新回到了人群中,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在这里,该隐制造了三个吸血鬼作为第二代,接着又有了第三代。该隐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始祖。

当然也有人说是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他后来因为后悔而自杀。为了惩罚他,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所以,现在的吸血鬼都是神秘而且孤独的。

虽然人们的口径不一,但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吸血鬼的原型出现在《圣经》里,就是上帝进入人们心灵的同时,吸血鬼的形象也同时入驻。

5. 吸血鬼文化有其现实版人物做基础

吸血鬼在人类心中的形象成型还与三个人物有密切关系:德·莱斯男爵、弗拉德三世、巴托里伯爵夫人。 弗拉德三世(Vlad III),瓦拉几亚公国(Valachie)的督军,其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异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种严峻刑罚对待罪犯。1462年的战役开战前,他将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剥光了衣服,活活穿插于长达一公里、环绕着城池的木桩上示众(Melton, 2010: 15)。如今,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

巴托里伯爵夫人,17世纪匈牙利人。为保持青春,她虐待杀害了300多名少女,并快乐地喝她们的血,甚至把血装满浴缸沐浴。

人们对吸血鬼的印象,往往是男的面貌英俊,体型修长高大,女的则妖娆美丽;往往有自己的城堡;本身是贵族;嗜血。可以看出,吸血鬼正是以上述这些人物为形象基础的。

6. 文学作品、文艺创作的推波助澜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生灵能和吸血鬼相提并论,它既令人害怕、恐惧,又使人神魂颠倒,它身上具有一切不可思议的魅力:年轻、美丽、永生不死……在吸血鬼和受害者之间,时常还掺杂着情欲的施虐与受虐关系。这种种特点恰好满足了人类根深蒂固地埋藏在血液之中的恐惧和好奇心理。吸血鬼的三个现实版人物都是贵族,拥有金钱、地位及魅力,并且充满浓郁的情欲色彩,在若干年后成为以其为蓝本的吸血鬼文学作品中美丽、优雅、气质、诱惑和强大的吸血鬼雏形。种种因素激发了人们对于吸血鬼这一古老的迷信形式保持旺盛的精力。吸血鬼成为西方文化中的神秘主题,成为文学创作的最佳题材,它是最诱人、最神秘、最浪漫的传说人物。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这种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异教徒》、科勒律治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妖女》和《拉弥亚》、德国浪漫主义先驱沃尔夫岗·冯·歌德的《科林斯的新娘》。法国诗人波德来尔和小说家大仲马也写过吸血鬼。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托克的《德拉柯拉》(1897年出版,电影《惊情四百年》是根据其改编的),它奠定了吸血鬼传说的现代神话,斯托克也因此被称为“鬼怪小说之父”。近百年来,随着浪漫主义文学和影视的兴起,带有神秘唯美的吸血鬼形象更成为了浓郁而坚持的文化情节。

7. 电影推广了吸血鬼的形象

进入20世纪,吸血鬼的形象通过电影工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吸血鬼的系列电影中,吸血鬼不再以基督教传说为必要的背景,大量的特效被采用,而且加入了众多新的元素。在《刀锋战士》系列电影里,吸血鬼的来源有了新的解释——基因变异的产物。而在另一些奇怪的作品中,好莱坞的娱乐工业剥掉了恐怖的外衣,吸血鬼甚至变成了喜剧形象,比如在漫画《怪物太郎》里,吸血鬼德拉柯拉伯爵成了只喝番茄汁的老好人。大制作、大场面层出不穷,故事也变得花样百出。通过这些创新,吸血鬼的形象再一次深植于人们心中,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所谓的吸血鬼影迷俱乐部、网站以及吸血鬼研究团队。

8. 结语

形象特点、宗教宣扬和政府参与、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加上其特有的恐怖、传奇、神秘因素,再糅合了中世纪宗教的神秘、文艺复兴的浪漫,种种因素相互缠绕,相互交织,相互推进,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融合在了吸血鬼的形象中,丰富了吸血鬼文化,使其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此,有关吸血鬼的文化必将长盛不衰。

中国 参考文献

Melton. 吸血鬼大全[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15,61.

宋志疆. 吸血鬼[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90,95-96.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