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1)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从1980年恢复以来,经过两会(注协和审协)合并、清理整顿、脱钩改制、联合兼并等重大举措,人员、机构、规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执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维护财经法纪、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离国家、社会公众以及市场经济规范发展对他们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虚假鉴证层出不穷。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造假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非常愤慨,要求严加惩处。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造假,依法进行处罚是无可非议的。但平心而论,注册会计师造假不是我国独有,连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和注册会计师事业比较规范的国家也有。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起步较晚,不能把造假惩罚的板子全打在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身上。但是,我们也不能迁就纵容注册会计师造假,而应分析造假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纠正。
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失真的成因剖析
1.一些委托单位不需要审计鉴证机构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报告。当前,不少委托单位甚至地方政府出于小集团、地方利益或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要求审计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报告,只需要提供虚假的审计鉴证报告,这是导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鉴证报告的社会基础和主要原因。有的企业领导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的利益向银行争取贷款,为了少交税多留一点,为了“争取”上市融资,为了得到上级提拔重用,为了混水摸鱼、损公肥私等各种原因,都不需要本单位的会计报表客观真实,不是虚赢实亏,就是虚亏实赢,或者是转移资产,或者虚增资产,总之是为我所用,报表极不真实。地方政府也是一样,他们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明里暗里地要求受托的注册会计师为企业“美容”,“包装”上市。我省有个县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没有按县里领导的意图出具企业审计报告,有位县领导竟称“你们今后不要在我们县里执业”。
2.注册会计师既要向受托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又要向它收取审计鉴证费用,使得注册会计师难以违背其“衣食父母”的意愿。如果委托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本身就是虚假的,同时不愿意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鉴证报告时说“不”,如果注册会计师既要揭短说“不”,又要收钱,这往往是委托单位极不愿意的事。这样,受托的注册会计师要么是为了保持执业道德和声誉,放弃这笔业务,要么是为了自身暂时的利益,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鉴证报告。当前,许多注册会计师在两难之时,往往冒险选择了后者。 4.少数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低下是导致社会审计报告失真的主观原因。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只有20来年,注册会计师多数从业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加之近几年我国会计准则、制度改革变化很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顶不住各种压力和诱惑,不讲职业道德,违背执业准则和操守,为客户出具虚假鉴证报告。
5.鉴证造假成本小于鉴证造假收益助长了虚假鉴证报告的产生。目前,虽然虚假报告比较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真正受到惩处的只是极少数,多数的虚假鉴证报告收了费,而造假的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基本上蒙混过关,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使得一些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存在敢于做假的侥幸心理。
6.社会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和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鉴证报告流于形式,在客观上造成有些中介机构对某些单位的鉴证业务存在无所谓的态度。
防止审计鉴证失真的对策探讨 对企业会计报表造假行为的稽查方法
审计抽样指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