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李敷仁:传播百姓的声音

李敷仁:传播百姓的声音

小编:

李敷仁:传播百姓的声音

李敷仁先生1899年出生于陕西咸阳县一户贫苦人家。1937年,他创办《老百姓》报,名扬中外。但由此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不断追踪。1946年5月1日终于在西安被秘密绑架。在狱中,他正气凛然,视死如归。后被敌特押送咸阳秘密打两枪,头部重伤,幸未击中要害,被我地下党员营救,护送至陕甘宁边区马栏,后送往延安。1946年8月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同年9月,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任命李敷仁担任延安大学校长。他继续献身人民教育事业,为党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干部。

我从1938年认识李敷仁先生,很喜欢看李先生编写的《老百姓》报,并专门收集。本文记述了我了解的一些事实。

三次办报

1945年4月,在陕西民盟领导杨明轩(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具体指导下,成立了西北民主青年社,指定李敷仁、武伯纶、王维琪、张光远、郑竹逸组成五人小组,作为民主青年社的领导机构。1945年秋,民青成员集体加入民盟,加强了民盟的活力。李敷仁先生还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崇拜者,陕西省生活教育社的领导人。

早在抗日战争开始,李敷仁先生已是中国共产党员。在西安师范任教时,与该校著名教师郁达夫(《创造社》领导人之一)、武伯纶(历史学家)、何寓楚以及西安二中教师张寒晖(著名歌曲《松花江上》词作者)、张光远、郑竹逸、田克恭等共商创办通俗报纸《老百姓》报,宗旨是为老百姓说话,说老百姓的事,把抗日战争、世界大事,老百姓的痛苦等等,简明扼要地告诉老百姓。 西师(西安师范简称)几个学生也参加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老百姓》报的中心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宣传抗战反对投降,宣传民主团结,反对独裁专制,反映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爱。报纸销往13个省和苏、英、美、法、加、匈、瑞典等国。

在陕西,进步学生很喜欢这份报纸,组织宣传团到各地农村时,带上这份报纸,散发给广大农民;有的学生到延安去,带《老百姓》报,发到边区。当时我在三原县武字区做农村工作,常常买《老百姓》报,发给农村识字班和农民夜校,博得农民读者的喜爱。我教农民顺口溜“苜蓿牙儿拌拌汤,日本死到河岸上”(日寇打到黄河边,企图进犯陕西),唱歌中有“盼的是油泼辣子沾蒸馍,盼的是穷人改善生活……”,都是李先生编的词,男女老少都会说会唱了。

《老百姓》报共出刊113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视《老百姓》报为眼中钉、肉中刺,于1940年4月被勒令停刊。

李先生不甘心,又出刊《农村导报》,只刊出6期又被查封停刊。接着,李先生主办《民众导报》,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有名望的人士担任“特邀兼编辑”,《老百姓》报又复活了。

日本投降后,内战开始,李敷仁先生在西安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国民党特务给他的信中装了一颗子弹。《老百姓》报的发起人之一武伯纶先生被捕了。1946年4月30日蒋介石来西安视察,在陈立夫、陈果夫领导下的陕西狗腿子王宗山,禀告蒋说:“《民众导报》主编把一些青年学生都拉拢过去了……”于是大肆搜捕编辑人。《老百姓》报的编辑、西师学生常奋坐牢后生死不明;董鸿儒,共产党员,为办《老百姓》报费尽心血,1940年被捕,押在西安劳动营,他坚贞不屈,在狱中两年多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出狱后就撒手人寰。

脱险进边区

1946年5月1日,李敷仁先生在西安被特务秘密逮捕。李先生被捕后,正气凛然,视死如归,在敌人淫威下,不呻吟,不求饶。随后押到咸阳二道塬上一个壕沟里,打了两枪,还在他身上踢了两脚,认为打死,便扬长而去。李先生夜间被当地群众救出。

次日,消息传至马栏中共陕西省工委后,工委书记汪锋即派韩夏存出外营救。

原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区形势恶化,省工委派韩夏存到西安联络暂时中断的共产党员关系时,给在西安的李敷仁当面说,要他记住,派人来找他时,只要说他就是李云实,就是他恢复关系的联络人;还告诉李先生:“我叫韩夏存,名字已改为唐磊,以后就用这个名字直接和你联系。”李先生又惊又喜。韩是他的学生,称赞韩是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后,他俩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党的重要指示,都是由唐磊传达给李先生的。

李先生被枪击后,韩夏存一路打探消息,和地下党员王维琪见面知道消息后,赶到礼泉县康家店地下党员康子安家中却被生人发现,遂转到另一个地下党员王章家中。李先生在危难中,忽然听到唐磊的名字,两人见面后悲喜交加,李万万没有想到,韩夏存来到他的面前。他挣扎着想坐起,韩箭步到炕边,按住他,不让起来。韩紧紧握住李的手说:“你受苦了!”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商定,买来一副棺材,找些知情人,举行了吊唁仪式,把棺材埋了,以示李先生已丧命九泉,敌人就不会来找了。这件事传遍关中,说这是共产党反敌特的最高艺术创造。

接着,韩夏存向李先生传达了省工委书记汪锋的问候,传达了陕西省民盟主要领导人杜斌丞和杨明轩的问候,还从西安带来云南白药、消炎散、药棉、纱布等。李先生无限感激。

韩夏存,礼泉县人,熟悉这一带的敌情和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即刻把李先生安顿在自己家中。已叫他在家的妹妹刘云购置了药品,说是他未婚妻的父亲要来。每天韩亲自洗伤换药,后来转移到赵廷芳家。赵是礼泉县国民党保警大队手枪班班长,韩的哥哥韩竞存是县保警大队队长,都是亲属,政治可靠。赵家住在往边区去的浅山小村庄,人烟稀少。省工委派来了姜医生为李治伤,静养半月,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可以行走后又转移到另一家。最后由韩夏存安排护送到边区马栏。

同年夏,蒋介石在庐山见到美国特使马歇尔,马歇尔问老蒋,说李敷仁在咸阳被暗杀已死,为何到了延安,问得老蒋张口结舌。

编写现代《诗经》

抗日战争期间,李敷仁先生在西安国立兴国中学教书,他的学生王泓,后来在北京写作出版《人生漫记》,其中记录了自己当年在兴国中学帮助李敷仁先生整理民歌、民谣,结成亲密师生的故事。

据王泓记录,李先生在校讲课、讲演、写文章,他的语言都很丰富、通俗、生动、幽默、简练、泼辣,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堪称语言学家。

李先生说:我们要为老百姓说话,人民是源,官吏是流,万不可包办民意,强奸民意,人云亦云,本末倒置。报纸的读者是老百姓,老百姓是社会的基础,要办好报纸,就要牢牢依靠这个基础,与基础共鸣。报纸办得好不好,只能老百姓说了算,受老百姓的检验。要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文章、形式、语汇要读者喜闻乐见。只要读者支持,任何攻击、压制都不要畏惧,世上的事有对立面比没有对立面好。

民间文学,苏联叫“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有散文、韵文之分。歌、谣、谚、谜、曲、歇后语都属民间韵文。老百姓多爱韵文,好听、好学、好记,这是李先生情有独钟的原因。

李先生在校讲《公民》课时,说到“公民”是贴在人身上的政治标签,使人想到封建时期的“顺民”,日寇占领区的“良民”,而民者,普通老百姓也。人,要分清善恶邪正,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说,古人把人分三等:一等是于世有益的人;二等是于世无害的人;三等是于世有害的人。这个等级,不是由地位高低,钱财多寡来决定的,而是由人格是否公正,是否善良,是否为了人类做好事谋利益来决定的。离开了这些,他的官再大,钱再多,即使是委员长,百万富翁,只要你为私,邪而不正,你也是三等货。

王泓在兴国中学上学时,就知道李先生搜集民间歌谣的事,他们那一代学生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这一活动,持续数年之久,这期间搜集民谣已达到高潮。一次作文课,题目是《论诗经》,王泓把李先生搜集的民谣和《诗经》的国风来自采风联系起来写,语文老师看后夸他的文章写得好,他拿给李先生看,李也夸他写得好,还了解到王泓喜欢民歌民谣,李先生便要王泓课余帮自己整理他已搜集好的民谣。王泓看到李先生搜集的民谣装满了一柜子,十分惊喜。从此,师生成为忘年交,王经常在深夜和假日整理、编排,有的重抄,有的拿到老百姓家调查核实,有的剔除封建迷信糟粕。王泓从而受到很大教育和锻炼,影响了他的一生。

下面记录了一段民谣:

尖尖帽,桃红缨,娘说话来我不听,媳妇说话笑盈盈,先拨火,后点灯,再给媳妇骚个情。亲娘想吃水花梨,还没钱买灶篓,媳妇想吃水花梨,备上鞍子骑毛驴,半夜起来就上集。一连上了三回集,才得买个水花梨。捅在袖筒里,拿在绣阁里,双手递给我的妻,妻呀妻呀你快吃,老娘看见生气哩!娘呀娘呀别生气,将心比心都一理,我爸在着也爱你,清油调进苦曲菜,谁的媳妇谁不爱。

多么生动、幽默、辛辣、上口啊!

当年谈到民谣的起源时,李先生说:我国民间歌谣源远流长。《古谣谚凡例》记载,歌谣在文字产生前就有了,只是有文字后才记录下来。这种民间文学,内容极其丰富。《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风诗主要是民间歌谣;《小雅》中也有歌谣。歌谣是《诗经》最重要的部分。民间歌谣的特点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历来为人民所喜爱,常用来美化语言。先秦时代就重视收集民间歌谣,有的安排专人采风,有的设立“乐府”专门搜集民间歌谣,以了解民情、民心,因而流传下来《诗经》、《汉乐府》等多种文化瑰宝。古人云:“谣者,民口也,明镜也”,把民间歌谣看作政治的一面镜子,这在古代和现代都十分必要。特别在缺乏言论自由的国家和时代,民心、民意、民情唯有通过这种特殊形式折射,或针砭时弊、或自我解嘲,都反映出时代的风貌。民众的聪明才华,也从这些口头创作中得到展示,某些作品甚至具有永恒的价值。 WwW.LWlM.com

李先生把整理出的民谣民歌分类集中起来,比如,儿歌、夫歌、妻歌;人生、家庭、社会、国家;农业、经济、文教、行业等等。他发表过《歌谣起源论》、《谚语起源论》等文章,还打算将收集起来的民歌民谣分册出书,并考虑先出一册人生方面的书,按人生的生老病死编辑,最终汇编成一部现代《诗经》。这个美好的愿望,后来由于他身处逆境,原稿大量丢失,终于未能实现而遗恨千古。

继续献身教育事业

李敷仁先生到达马栏的当天,省工委书记汪锋、统战部长吕剑人、组织部长王俊等迎接他。他激动地说:“党和同志们这样关心我,我遇刺后,没想到党组织很快就知道了,第三天就派人来营救我,我终生难忘!”

敌人杀害他的子弹在身上尚未取出。党中央很快从延安派来中央医院院长徐根竹(后担任关中警备司令部卫生部部长)专程到马栏给他动手术,取出身上的子弹,治疗枪伤。党中央还发出电报慰问他,嘱咐他:“要好好休息疗养,恢复健康,然后到延安。”

1946年6月下旬,省工委用两匹强壮的骡子,绑成架窝子,请李先生卧在里面,派人送他到达延安。

到延安后,7月24日,边区政府为李敷仁先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7月31日李先生致函民盟中央,揭露西安反动派妄图暗杀他的罪行,要求审判凶犯。同时,他把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民主进步人士和他的学生常奋、董鸿儒等被关进监狱惨死的事件写出,刊登在延安《解放日报》上。

8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李敷仁先生,高度赞扬他“坚持正义、坚持民主、不怕牺牲、为老百姓办报的精神”,勉励他养好身体,继续为革命奋斗。他感动地说:“党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的血没有白流!今后民盟与中共合作,要为中国人民的民主事业继续奋斗到底!”

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任命李敷仁为延安大学校长。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毅力,在延安大学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年青干部。他们毕业后奔赴各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新中国建设贡献青春活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考试题与不定代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