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琵琶女的出场探究琵琶女的微妙心理

从琵琶女的出场探究琵琶女的微妙心理

小编:

从琵琶女的出场探究琵琶女的微妙心理

在分析《琵琶行》课文时由于我一个不经意的问题:琵琶女为何用“犹抱琵琶半遮面”出场,而引出了对琵琵女当时心理活动的深思,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是在参考资料中根本未提及的。一个毫无准备的问题,一个根本没有参考答案的问题我该如何去解决它?进一步的剖析这个问题竟然发现答案就在文中,它不但能带动全文,使文章的内容能够串连起来,而且使文章的许多疑问得以解决,如:为何一开始就弹这么沉郁,哀伤的曲子,为何欲语迟,为何要千呼万唤?

下面就是这一问题解决的精彩课堂片断的展现。

……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思考:诗人是如何描写琵琶女的出场的?结合文中的语句简要回答。

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是在诗人再三邀请下,羞羞答答的用琵琶遮着脸而出场的出场的。

师:大家说说看这是琵琶女第几次出场?

生:我认为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应是在“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师:第一次出场和第二次出场各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次是但闻其声,不见其人。第二次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师:概括的相当好。那么第一次出场对于第二次出场有什么作用?

生:铺垫。这琵琶弹的如此的好,这人到底是谁?使作者及读者都急需想知道此人是谁,这样作者就顺其自然的在读者和作者的期待中浓重出场。

师:这位同学分析很有道理,是铺垫的作用。大家再来看一下琵琶女出场时的神情和动作―――犹抱琵琶半遮面。同学们是否知道为什么琵琶女出场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生:因为女子羞羞答答。

生:这是弹琵琶时的一种姿势,好象半遮着面。

生:这是因为琵琶女害怕,故意躲在琵琶后只露出一点脸,偷偷地看。

生:我不同意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回答,既然她害怕又为何要上船?我看她既然是弹琵琶的高手,我看这是她的弹奏的一个习惯而已。

师: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有其合理的一面,特别是刚才这位同学,为我们把问题又引向了一个深层次。那么各位同学我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得到答案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把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一起来朗读一下,请同学们联系一上下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师:琵琶女第一次出场,在诗人的笔下是闻其乐声不见其人,我们从这里知道琵琶女正在自家船上弹琵琶,同学们思考一下,她在这秋风瑟瑟的夜晚为谁在弹琵琶呢?

生:为自己。

师:为什么不是弹给她丈夫或是亲人听呢?

生:因为她丈夫做生意支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去来江口守空船”。她的亲人或不在身边或已死去,“弟走从军阿姨死”。

师:那么琵琶女的心情怎样?

生:内心是痛苦的,孤寂的。

师:所以她用弹琵琶来为自己排遣内心的孤寂。那么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今晚才有的?

生:不是,应该是有很多这样的时日。

师:那么有人来同情安慰她吗?有人来听她倾诉吗?

生:没有

师:假如今天晚上忽然有一个知音,你说会怎样?

生:肯定是很惊wWw.LWlm.com喜。

师:那么这样难得一遇的知音再三邀请你去演奏你去吗?

生:去。

师:她有没有顾忌?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生:有,原文中有“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师:对了,琵琶女孤独一人生活在小船上,往事不堪回首,无论白天还是这寂静的夜晚,大量的时光,其都是一个人孤寂的渡过的。没有人来安慰她,更没有人知道其内心的痛苦。多少个明月夜是在琵琶声中渡过,是在红阑干中醒来。如今忽然有一个知音,能够听懂自己的愁苦,这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但毕竟是一个弱女子,也不知对方是什么人,作为当时男子专权的时代,女子又怎敢轻意露面?故而是“琵琶声停欲语迟”。但毕竟琵琶女曾是风月场上的人,胆子比一般女子来的大,更是因为相见的是能够懂得自己心声的人。故而,“千呼万唤始出来”,伴随着那轻盈的步伐,半遮着脸,偷窥相见之人因而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当

琵琶女发现自己相见之人乃是正人君子,于是就用那哀伤、沉郁的曲调“说尽心中无限事”。

其实类似的课文例子还很多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而他要去北营“于是wWw.LWlm.com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主要是文天祥根据当时的情况所定的策略。一方面其是当时的反元主将,假如其被敌人控制,对反元力量打击很重,甚至会瓦解反元人士的斗志。同时敌人控制了他还可以要挟当时的朝庭,逼当时的反元力量投降。降自己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麻痹与欺骗敌人,以达到窥军情又不被控制的目的。

事物的存在总是有条件和原因的,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出现无缘无故的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看似无原因的问题,其答案或线索往往就藏在行文当中,只要我们发挥智慧,用心去钻研教材,了解故事的背景,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议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