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

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

小编:

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

摘要:汉语声调对于欧美学生来说,其区别意义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实的教学效果,虽经学界多年研究探索,却还不尽如人意。至今尚未形成一套既行之有效又能成规模的声调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追述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十几年追踪声调教学的经验以及教学实践的效果来总结课堂教学的实践方法。这套方法的www.Lwlm.com核心就是找到声调及声调组合模型的关键特征。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帮助欧美学生有效地克服“洋腔洋调”起到积极作用。西方学生声调偏误普遍存在着共性,本文从共性的角度着重谈以美国学生为主的欧美学生声调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 声调教学 声调组合模型 关键特征

一﹑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1.声调的重要性

2.在语流中教授声调而非单字教授声调已成共识

3.声调的音乐性及其教学意义

4.偏误及分析

5.声调关键点假设 (一)声调的重要性 (二)在语流中教授声调已成共识 在语流中教授和纠正声调的最大好处是自然。单音到语流中常常“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熟悉变调规则和重音,例如上声变为半上。

在声调教学中主张先教半上的学者有:赵元任(1948),林涛(1979),余蔼芹(1986),赵金铭(198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坚持先让学生掌握半上,词尾最后一个音节为上声非强调时,探索性地将其发为短低音,基本上是轻声,而非理论上要求的读全上。全上可以在最后作为语言知识教授。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下课以后,你来找我。”如果读全上,意义就变为有标记的,“一定要来找我,千万别去找别人。” 长短音的调控:(可以近似地认为,阴平和半上都可长,可短。轻声既可出现在第二个音节上,也可以出现在第一个音节上,位置与前重或后重有关。)简单地告诉学生,存在短低和短高,长低和长高,其中非重音的半上属于短低音。教授声调的同时,注重重音,即贯彻在语流中教授声调的原则:如:1+3(“英语”重轻格式)=阴平高平长+半上短低音;1+3(“英语”中重格式)短高音+长全上。

(三)声调的音乐性及其教学意义

语言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用五线谱进行声调教学,高平、低平位置确定了,调域也随之确定了,这对“形成并固定初学者自身的相对音高系统”无疑是极为有利的(蒋以亮,1999)。基于上述结果,我们用二胡根据已经得出的各个声调的关键特征进行了模仿,还口头模仿了钢琴so连续弹奏的声音。听觉上都与我们的声调极为相象。但是钢琴只能模仿平调(低平,“do”高平“so”),弦乐乐器最适合模仿曲调。

(四)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的负迁移使得母语没有声调的学生将汉语的四个声调对应于母语相应的语调或重音。美国学生趋向于以模仿常规英语调型来接受普通话双音节词的声调组合结构。

笔者认为,在阳平加去声和去声加阳平的组合中,需要有针对性地着重克服英语国家学生的这一习惯。其他国家西方人由于大量使用英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英语语调的影响。

(五)声调关键点的假设

毛丽(2007)提出了声调关键点的假设。王安红提出了“声调特征教学”的设想,她把四声的声调特征归纳为:高平、升(中升或低升)、低降、高降。我们认为,只进行这样的介绍,如果不加入上述声调关键点的特征,当字词进入语流后,其前后存在别的音节时,学生还是把握不好。例如:阴平后边的去声,也是从高到低。但是这个“高”起点与前边的阴平是什么关系,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个去声在意念上起点应该更高一些,可以让学生想象高于阴平的高度。后边的Praat软件图有所表示。

二﹑进入教学操作阶段的思考

(一)声调组合模型关键特征的概念

在消化、取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声调组合模型的关键特征对欧美学生进行声调教学。所谓声调组合模型关键特征的概念,就是我们说话时声音形象的轮廓。其实在实际的听辨中,即便是在母语使用者之间,也不是逐字识别的,而是把握声音组合声音形象的轮廓。就好比我们看一幅素描画或漫画,觉得像不像某人或某物,主要是看画家是否突出了被画对象的区别性特征。我们总结出的关键特征在本文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

(二)单音的关键特征

利用声调的音乐性先给单音平调定调,练出学生的调域宽度,以区别低平调和高平调调差,也为阳平、去声的滑动幅度打下伏笔。其中融入了难度顺序:根据余蔼芹(1986)平调易于曲调,贯彻了先易后

难的原则。教学顺序确定为,先平调:阴平,半上,后滑动调:去声,阳平,再轻声(位置分别为阴平后的,阳平后的,去声后的,半上后的),最后介绍全上的声调知识。介绍阴平和半上,用音乐八度中的(do re mi fa so la ti dowww.Lwlm.com)do和so,将学生个人的音域宽度定住,介绍去声和阳平的滑动特征,用音乐的弦乐滑音作比较。轻声用音乐里的切音引导。用弦乐乐器二胡演示,学生听录音,看语图,逐个体会:

阴平:从高到高,平调,特别是最后气息不够时,要矫枉过正,意念上轻微上扬,但是斜率不能大。教学中定位调域之顶,高平(Top,high flat)。

半上:介绍为低平调或低调,可以定位调域的底,称低平调(Bottom,low flat)。

去声:上边的小回锋(借用书法的概念),是为了突出起点要高,实际上也确实能帮助学生先达到更高的起点,然后下降有足够的空间。

阳平:下边的小回锋,作为降低起点的手段。但是在高音区要稍延迟一下,而且不能提前下降。上图中虚线部分用力延迟。

轻声:如“哥哥”,就是第一个音节读一拍半,后一个音节读半拍。使用音乐旋律中带有“附点”的片段,使学生充分体会一拍半和半拍的关系,以增强节奏感。

全上:只是拉长低音部分再升高就可以了。

(三)生理上气息的练习

针对西方语言的平均音节普遍多于汉语音节的特点,抓住音长(音程)练学生的气息。

学生说西方语言时平均每个音节上的耗时相对较短,音节所需的气息相应地不需要太多。而汉语以双音为主,音节相对较少,每个音节所需的时长比西方语言要长一些,相应地需要的气息也更长一些。这对于习惯了每个音节都用短气息的欧美学生在生理上需要适应。阴平基于同样原因,学生的气息在阴平尾部先于意识衰减,造成阴平尾部下滑,听上去就是去声了。阳平也有类似问题。

(四)以双音词为基础

1.关于取词和组词成句的说明:所选双音词都是学生最常用的词汇,从《汉语会话301句》(上)中选出,例词后边的数字是该词出现在第几课的课号。

2.关于词重音:从双音词扩展到三音,四音,短语或句子,通过练习,边练边改。其间要重视重音格式,双音节词有两种重音格式,三音节词有三种重音格式,四音节有7种重音格式。(刘广徽、金晓达,2008)。

3.在双音中操练,按照普通话双音连读调型进行。(在20个组合中,上声加上声变为阳平加上声,余19个,上声在最后音节上非重读时,大都发短低音,与轻声结果相同,又去掉3个,共16个。)

4.需要特别关注的变调

1)重视“一”“不”的变调规则。 三﹑声调组合模型关键特征图示和解释

本文所有的效果语图,是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录制并用Praat软件转为语图的(自带基频),而非学生朗读时录制的,这就更突出了声调是汉语语音重要特点的意义。我们更重视图形的形态和高低、长短的比例以及音节间相互关系的比例。

(一)首字为阴平的组合

 1+1

老师:公司

学生:公司

老师:飞机公司

学生:飞(肥)机公司

老师;咖啡

学生:咖啡

老师:喝咖啡

学生:喝咖啡

(短语)上方的方块是杂音所致。

以上都是高平调,只要基本符合高平调,听起来就比较像中国人说的汉语。特别是整个语段的第一个音节和最后一个音节要保持住。以下是从双音词逐步过渡到短语、小句示例。每个方框或圆圈都表示一个音节。

学生:喝咖啡

学生:喝咖啡

老师:星期一

学生:星期一

老师:星期一喝咖啡(短语,小句)

学生:星期一喝咖啡

短语/小句

星期一喝咖啡

老师口头模仿钢琴

声音Sosososososo

sosososososo

老师:公园

下方的小圆圈表示阳平的起点超常的低。

学生:公园

阳平的低起点是关键特征,发得很像汉语。

老师:公园儿

自然的读法,更平,后边更短。

学生:公园儿

读法自然,更平,更短。

说明:抓住自然读法,后边短一些,第二音节起点低一些,就能说得自然。

 1+3=1+0(第二音节非重音时)

老师:他写英语

(1+3)+(1+3)图中将上声变为短低音,类似于轻声。

学生1:他写英语

长短,高低,比例很符合标准。

学生2:他写英语

比例很符合标准

学生3:他写英语

很符合标准。

学生4:他写英语

比例基本符合标准。

学生5:他写英语

前边的大方框有错误,不平,第一音节和第二音节高低比不恰当。

经过要领的解释,学生5纠正后,还有瑕疵。但听起来较清楚。第一音节比上次平了些。

学生6=78:

他写英语;发音很到位。

 1+4  1+0

老师:工作

学生:工作

阴平后边的去声,起点一定在上边,要高出阴平的高度。

老师:先生

后边的轻声在低位。紧跟第一音节,或很低。

学生:先生

学生的轻声更低

老师:知道

最后的圆圈是多余音节

学生:知道

发音自然,正确。

阴平首字组合的教学模型:

关键特征小结:

1.关键特征说明:真实的教学图,没有虚线,实线上也没有画圈部分。

第一栏:又高又平,气息要足,持续高音,有一定时长。

第二栏:虚线部分不能读出,需要用弦乐中的“跳跃换把”来切换。

第三栏:虚线部分同上,画圈的上声如果不是重音,需要读成短低音,即便在最后一个音节也是如此。

第四栏:阴平后边的画圈部分,即去声起点在意念上一定要高于阴平,以保证去声的起点能达到足够的高度,然后下降才有空间。

第五栏:阴平结束后再读轻声,避免虚线部分。轻声在低位。第三栏和第五栏听起来是相同的,但是第二音节原始单字声调变调前是不同的,第三栏第二音节原来都是上声,而轻声原来的单字声调可以是各个声调。

2.用以上操练过的组合扩展到词组或句子,加强交际性训练(句子是交际的最小单位)。 (2)听说他来机场八分钟。(1+1,1+2,1+3,1+1+1)

(3)先生休息。翻译休息。(1+0,1+0,1+0,1+0)

(3)听说星期天,宾馆,超市,商店工作。(1+1,1+1+1,1+0,1+4,1+4,1+4)

(二)首字为阳平的组合

 2+1

老师:没说

阳平后的阴平起点与阳平结尾持平,稍往下探,并保持高平。

学生1;没说

学生夸张阳平,有利于进一步保持阳平的急升至高处。第二音节高平基本能保持。

学生2:没说

形态和比例完全符合要求。

学生3:没说

只是在阳平的后边稍有夸张,听起来很标准。在实际使用中将会逐渐过渡到正常。

 2+2

老师:明年

特征:第一个阳平只需发后一半。而第二个阳平的起点更低,拔升过程也更长。

学生1:明年

虽然,第二音节最后较平,但听觉上能接受。

学生2:明年

听起来很标准。

学生3;明年

听起来很标准。

 2+3=2+0(第二阴接非重音时)

老师:把嘴(张开看

看),在句中。

学生:把嘴(张开

看看),在句中

学生:把嘴张开

(2+3在句中)

老师:(今天)很

冷。(2+3,半上句

尾非重读时为短低音)

www.Lwlm.com

学生:很冷(2+3在句尾短低音。)

 2+4  2+0

老师:学校

阳平后的去声,起点在意念上要高于阳平的结尾处。

学生;学校

经过解释,学生模仿得很像。

老师:孩子

阳平后的轻声,相对于前一高点,骤降,但不能发出痕迹来。

学生:孩子

学生发言不如老师,不过听起来差别已经不大了。

阳平首字组合的教学模型:

关键特征小结:

1.关键特征说明

第一栏:阳平起点比以往理论上的要低得多,保证其后的阴平高平,不再上升。随时注意学生是否把阳平与低平相混。如果将大多数低平设定为短音,可以明显区别于阳平,因为阳平所需时间更长。

第二栏:两个阳平,第一个画圈的阳平只读后一半,双音之间不能首尾相连。注意去掉学生发音的虚线部分。

第三栏:注意去掉学生发音的虚线部分,画圈部分上声非重音读短低音。

第四栏:阳平后边画圈的去声起点在意念上一定要高于最高点,以保证去声的起点能达到足够的高度,使下降有足够的空间。

第五栏:注意避免读出虚线部分。提示学生轻声在下边,低位。第三栏和第五栏听起来是相同的,这一点与上一栏相同。

2.扩展到词组或句子 (2)昨天食堂没说名菜便宜。(2+1,2+2,2+1,2+4,2+0),等等。

(三)首字为上声的组合

 3+1

老师:我吃

第一音节保持低平,

第二音节,高平。

学生:我吃了解要领

后,模仿对了,很清晰。

 3+2

老师:我来

特征:第二音节好像是前边

低平调的延伸。

学生:我来

模仿后听起来很自然。

 3+3=2+3=2+0(第二音节非重音时)

老师:老板

学生:老板

学生模仿到了基本的形态

老师:你喜欢(发音中的

变调不受意义影响,只要

相邻,就变调。与连接的

时间紧不紧有关)

 3+4

老师:我去。标准的

低平加去声。

学生:我去。学生有些夸

张,不过也非常标准。

 3+0

老师:吃饺子。句尾的轻声往上升,自然的说法上升不夸张。

学生:吃饺子。根据特征,基本模仿到位。

上声首字组合的教学模型:

1.关键特征说明

第一栏:上声在首字,除后边是另一个上声外,其他都变为半上,我们可以将半上粗略地向学生解释为低平,甚至短低音。类似于轻声,注意去掉学生发音的虚线部分。

第二栏:在半上后的阳平,在意念上起点更低,可以低过低平本身。这有别于传统理论。在教学中,其效果与母语者的相似度几乎是100%。注意第二个画圈部分。

第三栏:注意第一音节的阳平起点稍高,是经济性原则造成的。重要的还是避免首尾相连。

第四栏:注意避免首尾相连。

第五栏:实线部分不能读出来,但实线是连接线,内部逻辑是轻声在高处,好像是全上的升尾。

2.扩展到词组或句子

(1)我吃北京烤鸭。(3+1,3+1,3+1)

(2)老师,北京烤鸭好吃。(3+1,3+1,3+1,3+1)

(3)晚上,想看你写词典。(3+0,3+4,3+3,3+3)

(四)首字为去声的组合

老师: 大家上车

(4+1)+(4+1)形态很清晰。

学生:大家上车

纠正后的正确形状

老师:去年

学生1:去年 发音很到位

学生2:去年 发音很到位。

 4+3=4+0(第二音节非重音时)  4+4

老师:电脑。后边的半上类似于轻声,与前边的去声好似承接关系。

学生:电脑

圆圈是“脑”音节,最后的长方框是冗音。

老师:再见

学生:再见。两个去声好像前后连续为一个去声。学生模仿得很像。这是语流的效果。

 4+0

老师:认识。 轻声,很清晰。

学生:认识。学生模仿到位,后边在上的方框为冗音。

去声首字组合的教学模型:

1.关键特征说明

第一栏:只是避免首尾相连。

第二栏:去声后边的阳平起点在意念上比最低点还要低。

第三栏:去声后的上声,非重音,要读成短低音。前后类似承接关系。

第四栏:两个去声相连,第一个去声只读前一半,听起来好像两个音节组合一起完成一个去声。

第五栏:实线部分不能读出来,但实线是连接线,内部逻辑是轻声是这个去声的终点。第三栏和第五栏的关系如同阴平首字图和阳平首字图。

2.扩展到词组或句子 (2)大家会看电视。(4+1,4+4,4+4)

(3)大家现在认识汉字。(4+1,4+4,4+0,4+4)

其中:两个阳平,第一个只发后一半,这与王强(2010)所说的“学习”连起来,发一个阳平是不符的。两个去声,好像发一个完整的去声。阴平后的去声和阳平后的去声,在起点在意念上要高于最高音5,这样才能保证冲到最高音,然后气流迅速减弱。学生在这一点上不容易发生偏误。其中,阳平的起点普遍比教科书上通常介绍的要低。关于半上和阴平,既教长音也教短音。视重音情况而定,由于阴平在高音区,因此阴平的长音更难。

四﹑结语

声调教学的课堂实际操作,必须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教师完成。练不出教师的耳朵,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纠音纠调,也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轻重音。当然,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还需要很多具体的纠练措施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2]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3]王汉卫.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

[4]蒋以亮.语流教学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4).

[5]彭玉康,胡袁圆.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回望[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4).

[6]谭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和声母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7]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2).

[8]王温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

[9]蒋以亮.音乐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1999,(3). [11]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13]刘广徽,金晓达.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学生用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5]王强,安玉香,陈丽.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新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热点推荐

上一篇: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