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东辛油田营八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东辛油田营八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小编:

引言

本次研究针对营八断块油藏特征,从剩余油的控制因素出发,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整装油藏的剩余油富集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效挖潜措施,对指导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减缓产量递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油藏地质特征

2、采收率现状评价

3、剩余油分布研究

3.1数值模拟研究

1、油藏建模

2、核实静态储量

3、历史拟合

对静态模型(断裂系统、油水系统、地质储量)、动态模型(产油量、注水量、综合含水、压力拟合、生产油气比)进行拟合。

3.2影响剩余油分布因素研究

1、精细地质描述法

在构造、微构造、沉积微相等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分析。

断块构造较为简单、平缓,对平面水淹及剩余油分布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未发现局部构造高点。 沙二7-11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砂体平面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储层物性整体较好,但平面上有一定变化,如沙二91东部好,厚度大物性好,向西逐渐变差,变薄,至尖灭,82全区物性均较好,沙二84+5东部差,西部变好,由于这种储层物性的变化,导致油藏高含水期储量动用的不均衡。

2、开发测井法

(1)新井多功能测井法

(2)取芯分析法: 中高渗透层上下渗透率级差较小的反韵律油层下部水淹程度相对较高,上下渗透率级差大的反韵律油层渗透率较高部位水淹程度相对较高。

(3)硼中子寿命测井法

(4)注水井吸水剖面分析法

3、动态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历年新井投产、老油井补孔、改层措施效果分析,判断油井合采时的相对高水淹层段,配合水井吸水状况,定性描述不同时期的层间储量动用状况和潜力层分布。

(1)新井效果分析

98年来新钻井主要集中于断层遮挡高部位,储量动用差,统计初期平均日油7.1t,含水60%左右, 远低于断块综合含水;目前平均日油4.4t,含水78%,部分井因固井差,或初期射下部低渗层,影响整体产量,总体分析新井效果较好。

(2)油井措施效果分析

统计95年来补孔卡封代表性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4.5t,含水降低40%,由于油井后期卡封难度大,大半井是补孔后合采,还有部分井补孔改层因封隔器座封质量不高,影响了补孔效果,但仍可看出平面及层间有较大的调整潜力。

3.3剩余油分布评价

1、纵向剩余油分布 分析认为由于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使水质点下沉,油层下部驱油效果好于上部,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上部,但局部受非均质影响在层内剩余油常常呈几段分布。

2、平面剩余油分布

主力高渗小层沙二

8

2、

9

1、101-

4、113-5平面普遍水淹严重,基本无连片低含水区,低含水区多呈孤立状态,差异相对较小。仅在断层屋脊一线及四级小断层局部遮挡部位剩余油富集。 由以上方法综合分析表明,目前主要潜力层为沙二84+

5、105+

6、111+2。

4实施效果分析

由94.1%↘93.5%,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改善了高含水后期整装油藏的开发效果。

5结论

整装油藏进入特高开发含水后期,由于层间物性差异导致中低渗透层剩余油相对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屋脊一带、油井之间、注采井间的分流线区域以及水井之间。

参考文献

1孙焕泉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第二辑)

2 常子恒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

热点推荐

上一篇:剖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