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石耕提梁”的文化古韵

浅谈“石耕提梁”的文化古韵

小编:刘皓明

摘 要:《石耕提梁》在造型上似有方方正正之感,却能让线条俊朗有力,增加壶体的力量之美,所谓大器方成便是如此。壶身刻有六句不同的铭文,无疑给壶体增加了一分活力,铭文给人铿锵有力之感,有如一铮铮铁骨硬汉形象,而流线形的壶嘴与壶身完美结合,亦是作者工艺的高超之处。

关键词:石耕提梁;造型;创作

1 前言

自原始紫砂器问世以来,历经北宋、南宋至元代的变迁,进入明代后期随着紫砂泥这一优良材质为当时人所接受,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工艺技法改进,逐步进入艺术化的进程。长期的陶器制作孕育,终于在当代涌现出光货素器裸胎艺术的杰出代表,紫砂艺术道路朝着更加灿烂的方向发展。

2 “石耕提梁”的文化古韵

宜兴紫砂陶器的制作历史久远,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魂宝。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在历史上由于文人墨客的参与,使更赋予紫砂陶文化的气息。相传宜兴紫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世人称之为陶朱公。至明代中叶,紫砂茶壶开始盛行,时有供春、时大彬等名家。近现代经过老一辈名家的艰苦努力,例如有邵大亨、陈鸣远、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大师,紫砂茶壶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品。紫砂壶造型多变,兼具实用性及艺术性,是人们理想的饮茶器具,它在中国的陶瓷艺术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紫砂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拥有众多的爱好者。紫砂装饰是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历代艺人薪火嬗递,代有创新,凸显装饰工艺在传承中赋予紫砂文化新的内涵,推动了紫砂文化的持续发展。

《石耕提梁》在造型上似有方方正正之感,却能让线条俊朗有力,增加壶体的力量之美,所谓大器方成便是如此。壶身刻有六句不同的铭文,无疑给壶体增加了一分活力,铭文给人铿锵有力之感,有如一铮铮铁骨硬汉形象,而流线形的壶嘴与壶身完美结合,亦是作者工艺的高超之处。

因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来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无怪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在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诸大师的经营后,终成为文人案头的珍赏。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嘉、道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行列,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一代名手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成为文人壶的典范。紫砂与诗书画铭的吸纳交融,充盈文化味和书卷气,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的同时,将人的思想情感尽情展露。

紫砂艺术确实称得上是瑰宝,是精华,它从单薄走向厚重,从幼稚走向成熟,经过数代的悉心相传,经过无数次的积淀,终于成就了独特的紫砂陶文化。紫砂壶的美,在于壶砂、壶色、壶型、壶款、壶章、壶铭、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中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诸多艺术融于一体,而紫砂壶上乘之作的铭刻又达到“切茶、切水、切壶、切情”,一把上乘的壶,可谓是美妙绝伦。它将品、闻、观、赏、感、悟等有机结合,达到了从生理到灵魂的超越。追求自然清净、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3 结语

紫砂壶完美地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美学,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人们通过品壶、赏壶,能更深刻地领悟到壶的艺术、壶的文化、壶的创意、壶的经典。而读懂紫砂壶,犹如一段美丽的邂逅。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亚明四方壶》的创作与装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