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唐卡绘画中色彩的运用特点及规律

唐卡绘画中色彩的运用特点及规律

小编:李俊峰

摘 要:色彩的运用是唐卡绘画的独特处之一。唐卡绘画与汉族传统绘画相比,显得更加鲜明,常常用明亮的色彩表现藏传佛教中神圣的佛的故事,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意义与运用方式。本文就唐卡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特点做详细论述。

关键词:唐卡色彩;色彩运用;规律

唐卡的色彩,最初便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画面用赤、黑、白、黄、青为五大色,这是根据藏传佛教密宗理论。宇宙是由火、风、水、地、空五大元素构成,宇宙中的五大元素与五大颜色对应,加上金银色的点缀,整个色彩风格显得富丽而神圣。其用色看似大胆却细腻,一小块面积的颜色中常见多种颜色及变化,而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更是不同的。

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画师来讲,绘画唐卡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行。色彩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严格的规定,《佛造像度量经》中规定了所有佛、菩萨、密修本尊等身体结构的比例。因为只有佛、菩萨等身体才能达到这样完美的比例,而我们人根本无法企及。

施色方面,在佛的肤色以及手持法器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绘画唐卡的色彩是画师在绘制过程中加工、组合的一种理想化的色彩。在颜料上主要使用的是矿物颜料和部分植物、动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雄黄、白云母等都是常见的。唐卡中的紫红是从植物的茎里面提取出来的;常作用于勾线的白色出自虫子身上的皮和贝壳。这些颜料纯度高,色泽艳丽,经久耐用,造就了唐卡明亮的表现效果和几百年不掉色的特点。不难看出,把这些珍贵的矿物质颜料运用到唐卡绘画中,更能突出唐卡绘画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 唐卡绘画中色彩的主观性特点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及四川阿坝地区等,这些地方海拔高、地广人稀,交通条件、生态环境恶劣。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藏传佛教的民族,这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一旦有宗教的浸入,人民便会以此作为寄托,来抒发长期因闭塞产生的压抑感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宗教在藏族生活区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藏传佛教中佛的故事描述的是一个无忧虑、无争端的极乐世界,唐卡绘画的内容也大多是藏传佛教本身。

唐卡中的色彩表现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本就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面积比、不同的构成形式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 色彩的表现性规律

唐卡本身就意在表达藏传佛教的情感语言,所以在色彩的表达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色彩纯度、明暗等各种对比关系上都有不同的表达,这个问题与每幅作品的绘画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2.1 底色的色彩运用

施色时,画者会根据主题的要求确定画面的色彩基调。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从人的视觉感受上来讲,我们看到的唐卡都会有一个主要颜色,依据这个主色,唐卡又可以分为红唐卡、黑唐卡、蓝唐卡、金唐卡、银唐卡等。在内容上,红唐卡多表现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表现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用金色勾勒其边线,画面显得厚重而端严;蓝唐卡则多表现欢喜佛、胜乐金刚之类的佛,有欢快愉悦的意义;金唐卡和银唐卡画面富丽而神圣。

2.2 金银色的独特运用

鉴于藏传佛教在藏族人中心有重要意义,他们在施色唐卡这个表现佛的世界的绘画作品时,不惜利用各种名贵天然颜料,常用纯金以及纯银珠宝研磨调制成色,如唐卡中常用的勾金、涂金、磨金、刻金、染金等。勾金是一种特别的技法,先把金块磨成金粉,调胶,再用线的形式描画,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处理一些佛像头冠以及佩饰处,也会以平涂方式用金,并用已经打磨得尖尖的九眼石或者玛瑙镶嵌的画笔不停摩擦出各种不同的层次。这些处理方式的目的是使上了金粉的画看起来闪闪发光。

2.3 色彩的冷暖系表现

画面的情感表达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系列,暖色给人温暖、热情、奔放的讯号,而冷色则给人冷漠、严肃、平静的感觉。藏族唐卡画师们编出了这样的口诀:“红白二为色之花,美丽装饰此中寻,黄红二为色之主,灿烂光华在此中,蓝绿二为美景色,寻探乐境此中明,深红藏青威严色,畏惧雄状在此中。”

唐卡冷暖色表达明显,暖色是指以红色为基色的大红、暗红、橙色等颜色,冷色则是以蓝色为基本色的类似颜色。这也不是说暖色就是红色,冷色就是蓝色,而是以此为基本色相而进行的一定范围的变化。唐卡绘画中,尊胜佛母与叶衣佛母就明显是冷暖色系的代表。尊胜佛母是一尊救苦度难的女性菩萨,使用橙红色为背景,白色的体肤加上橘红色衣服,形成暖色系;而叶衣佛母用渐变的蓝色为底色,台座部分为蓝绿色,佛像头部的背光和日伦为钴蓝、粉绿、深蓝等颜色。叶衣母是一位驱除瘟疫灾害、防治传染性病毒的有力本尊,因此在绘作叶衣母时,用冷色调来表达其安静有力度的特殊形象。由此可见,冷暖色调给人不同的情感讯号。

2.4 色彩纯度的运用方式

唐卡色彩的基础五色分别为赤、黑、白、黄、青。我们在唐卡中看到的除金银色外的颜色都是在这五个颜色的基础上改变的,在基础色上面加入白色和黑色,其彩度就会变弱,鲜度随之变化。色彩的鲜艳度改变后,其纯度就改变了,但保留一定的色彩倾向。唐卡中的色彩就常利用纯度的改变来作画,在平淡无味的色彩上点缀比较鲜艳的颜色,从而产生色域平衡,激发出人们在审美上的欲望以及情感上的敬畏。

2.5 色彩补色对比

色彩中的互补色有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互补色表现的是两种不同且对立的力量互补。大多数的唐卡都巧妙地利用互补色进行施色,由此构成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成功利用补色关系的唐卡作品,是有意识地控制补色间的面积关系的。唐卡绘画中独髻佛母的施色就巧妙地利用了蓝与橙的补色关系,通身藏蓝色,独目居于额头中央,颈上带成串的白色骷髅头,手执魔心与豺狼,身披人皮衣,下深穿橙色虎皮裙。佛母身体的颜色是做了纯度变化的,藏蓝色的使用与背景纯度较高的橙红色一同把整个画面的视觉重点控制在了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色彩构成给人描画了一个充满智慧、慈悲和优雅的形象。

3 色彩的象征性

唐卡是以宗教为背景进行创作的独特艺术,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觉艺术,其色彩的象征意义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在大多数唐卡中,红、黑、白、黄、青代表“五大”元素。就拿唐卡中时轮金刚来讲,面、臂、足甚至手指都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相当复杂,画中的五色即代表五大,其中蓝色代表风大,表现在主尊的脸与手;红色代表火大,表现在主尊的右脚;白色代表水大,表现在主尊的左脚;黄色代表地大,表现在明妃黄色的身躯上。时轮金刚代表着全知,与一切时间同在,知晓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代表着佛法之轮无始无终。在施色时轮金刚身体时,用到红、白、黄、青“四大”颜色,最后构成“空大”的产生,与其特殊的宗教意义有密切关系,“空大”产生也就意味着全知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巴绕旦,阿旺晋美.西藏绘画[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2] 王可刚.藏族绘画唐卡中的色彩审美与精神化符号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

[3] 吴芸宏旭.唐卡艺术的审美――色彩的韵律[D].湖北: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4] 诺布旺典.藏密神明图鉴――85位最重要的藏密神明大全[M].紫荆城出版社,2009.

[5] 吉布.唐卡的故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秀娟.论唐卡艺术中的佛教精神和色彩艺术[D].四川:内江师范学院.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