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探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措施

探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措施

小编:刘玉龙

杨树是园林绿化的主要苗木重要品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很广泛,可作为植物之一,杨树既有优点,但也要其特定的病害侵入,笔者主要选种杨树常见的病进行防治以及措施。

一、杨树花叶病毒与防治

1.症状

杨树花叶病毒病主要形态特征:受害叶片初生褪绿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黄绿花斑,顺沿小叶脉分布,叶脉呈半透明状,随高温有隐症现象。有些杨树无性系病叶发绉、变硬、变厚、变小,有可能畸形。有的叶柄、叶脉上有紫红色坏死斑,病斑中心组织枯死,是系统侵染病害。

2.发病规律

杨树花叶病病毒一般都是通过嫁接传染,林业生产中主要是随带毒插条传播。当前已知杨树花粉种子不带病毒,菟丝子、桃蚜及杨黑毛蚜不传病,其他昆虫有没有传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杨树品种差异,所以杨树抗病性的差异也很大,杨树易感病多发于1-63、1-69、1-72,较抗病品种107等。

3.为害

杨树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病后很难防治。幼苗高、粗生长受阻,幼树生长量至少降低30%。病叶较正常叶短1/2,且氮、磷、钾含量明显降低。严重发病的植株木材比重和强度降低,木材结构也发生异常

4.生物特征

该病毒有耐高温的特性,致死温度在75-80℃稀释终点10,体外存活时间不超过7天(以病毒粗提液在室温下保存)。在杨树体内为系统感染,杨树的所有组织如形成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等均受侵染。发病后难以防治。

5.分布及危害

国际分布:此病1935年在国际上已有初报,但截止至19世纪60年代才进行较仔细研究。已知此病普遍发生在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的日本与南朝鲜。中国自1981年起开始进行研究,特别对已分布在许多省区的意大利杨进行了调查。

6.发病规律

该病毒公认插条带毒传播,插条浸出液同样传病。嫁接、根接和修枝,都能扩散病害。带毒的1-69病株插条,初萌发的叶片不一定为花叶。待5片叶子后,才出现个别叶片上有轻微失绿斑块,大小不等,也无定位。二年生苗中部以上叶片,几乎都有花叶。春天花叶或斑块明显,夏天潜隐,秋后又复明显。三年以上大树,花叶不明显

7.主要防治

对外来品种进口,应用血清学方法,如酶联测定(ELISA)或单克隆抗体技术(MCAb)实施口岸检疫,在19世纪来说,也已属可能。欧洲各国已经以淘汰带病品种作为主要措施来更换新一代抗病品种,如意大利新推广的路易斯阿凡梭(Louis Avanso)及屈波(Triplo)杨等。在苗圃剔除病株较易实行并可靠。

二、杨树食叶虫病害

1.柳毒蛾

主要危害杨、柳科树木。危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

2.杨扇舟蛾

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藏匿其问,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逐渐向外扩散危害,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3.杨小舟蛾

幼虫食叶片的表皮、叶肉,仅留叶脉,呈筛网状。严重时,杨树、柳树的大部分叶片被吃光,远望如火烧。

4.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亩3-4个放蜂点、放蜂量3-5万头。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每亩阿维菌素6000-8000倍液。

(2)化学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打孔注药防治。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cm胸径2-4mL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药口。利用害虫上下树。用10m12.5%溴氰菊酯加10ml氧化乐果与1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在幼虫期喷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量为1.2kg/h㎡)或喷施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g、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

(3)人工防治

越冬(越夏)期,组织人力摘除卵块以及虫苞。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虫上树产卵。

热点推荐

上一篇: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