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农林院校农村社会学课程改革探析

农林院校农村社会学课程改革探析

小编:刘慧明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各农林高等院校陆续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目前,农村社会学的教材内容已经涵盖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是21世纪大学生正确了解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社会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本质特点,即紧扣时代脉搏,应用性、实践性强。农村社会学课程应尊重其内在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但是纵观我国农林高校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几年笔者对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各种探讨和实践,现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缺乏特点

现行流通的农村社会学教材有十多种,但多数教材千篇一律,均罗列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婚姻与家庭、社会保障等,缺乏创新,缺少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案例,理论与实际未能融为一体。且很多教材出版年度较早,无法展示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最新实例和研究者的最新成果。

2.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意

农村社会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应用性,但很多农林院校课堂教学仍沿袭教师忙着讲,学生忙着听、写、记的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及互动性不足,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极受限制。

3.忽视课外实践

很多农林院校缺乏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加上经费预算、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原因,对课外实践非常消极。随着大学生当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逐渐减少,城市大学生对农村的各种社会现象缺乏了解,尤其对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缺乏直观的认识。应让更多的农林院校学生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二 农村社会学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以往农村社会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1.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方式

开学的第一次课,笔者就把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相关专题题目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自由协商选题与分工,提前做好课堂参与准备。每堂课前先由教师讲授相应的内容,而讲课主要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充分交流,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之后,担任的小组派1~2名代表结合PPT讲解自己所准备的内容。其他同学们可提问或表达不同意见,展开辩论。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指明其性质,并肯定学生的新想法,修正学生不正确的观点。

参与式教学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准备情况、案例分析结合起来,采用平时参与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使教师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能够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胆识。

2.暑假期间的短期社会调查

农村社会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到周边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将实践融到教学之中。

近年来,延边大学积极支持教师在暑假期间安排社会实践课。利用这种新政策我们精心准备,并安排了农村社会学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分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班级人数,在当地农委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有实践意义的村庄7~8个;(2)给学生提供各调查地概况,根据学生意愿、特长、性别等情况分组;(3)各小组收集调查地点的相关资料,并按其地方特点自由协商调查题目,制定调查方案;(4)各小组代表在全体同学面前发表调查方案,大家讨论是否可行;(5)各小组前往调查地,按照所定的计划开展2~3天的实地调查;(6)回学校后,各小组整理调查内容;(7)各小组将调查内容用PPT讲解,大家共同讨论、教师总结;(8)汇总各小组调查的内容,编写实习报告书并存档。

总之,21 世纪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林院校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深刻认识到农村社会变迁和发展的社会学素质。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热点推荐

上一篇:加强中职学校农林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