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教学改革探讨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教学改革探讨

小编:董晓雪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础方法和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农业企业)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与有效配置问题日趋明显。特殊的人地关系和管理体制,土地政策、土地资源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土地资源学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土地资源区域分异特征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达到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合理配置与保护的目标[1-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因此,本文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特点,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王秋兵主编的《土地资源学》,该教材从土地及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土地资源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阐述。全书共14章,可分为四个部分:(1)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类型及其演替;(2)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3)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4)区域土地资源概况。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与培养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1.基础理论部分。虽然学生对土地资源并不陌生,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前期学习的主要是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对土地资源的基础理论、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具备土地资源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参考了相关学者的大量教材,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刘黎明主编的《土地资源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梁学庆主编的《土地资源学》;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邱道持主编的《土地资源学》等。此外,结合自己所做的土地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以及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向等内容,及时总结并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2.实践教学部分。以前的课程教学没有设置实践部分。从现阶段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尤为必要。根据专业定向和课程特点,设置了三个实习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野外选取一块典型样地,利用谷歌地球软件截取该样地的遥感影像图,首先让学生进行室内解译与地类的判读,然后到实地进行调查、核实,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撰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2)土地评价方法。结合第一次的实习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目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的评价,从而掌握土地评价的基本方法与应用。(3)农用地利用状况实地调查。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应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象,必须了解现实中农用地的利用状况。围绕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种植经营等情况,开展实地调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程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引导式教学。通过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照片或者切身体会来引导学生进行枯燥理论的学习与理解。比如,在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中,以南坡、北坡植被生长的状况为例,来说明地形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在水资源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过程中,以2014年夏天大家都切身经历过的全国范围内的水荒,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水在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学生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土地资源的演替过程中,以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出自己家乡土地资源的变化等。此外,将网络媒体广泛报道的耕地占用、征地拆迁等社会现象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对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

2.视频教学。视频教学能够帮助老师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在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展示的内容,能随时增补学科大量前沿信息,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3]。例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部分,穿插播放央视2014年制作的《红线》系列视频,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也深切感受到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紧迫性。学生反响很好。

3.专题汇报。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土地利用政策与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可使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博弈关系,以及未来土地利用政策与发展方向。例如,在耕地保护与农用地利用方面,由学生自己分组去实地调查,然后以专题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充分运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积极进行分析讨论。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以设施农用地的分类为例子,阐述不同历史时期设施农用地的分类归属、缘由,并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实地调研,对设施农用地的分类归属问题进行辨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认识到土地利用分类在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乃至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单纯以卷面成绩为唯一衡量指标的考核方式,养成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以及平时不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因此,要教好、学好这门课,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同样也要改革,才能走完、走好最后一公里的路程,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与效果。

考核总成绩为100分,考核方式分为三个方面,将总成绩分别分为60%、20%、20%:一是课程理论部分的考核,理论知识是学习、认识事物的基础,这部分必不可少,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课堂讨论、专题汇报、学生发言等情况进行打分,考核学生平时课堂的参与性与创新性,此部分占总成绩的20%。三是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以及实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操作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20%。

四、小结

《土地资源学》是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以此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的专业素养。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农林气象学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