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化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太极精髓的运用(一)

化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太极精髓的运用(一)

小编:

摘 要: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的是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本文主要阐述从太极拳的精髓中得到灵感,并将其精髓在化学教学情景创设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情景创设 太极精髓 运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提出,知识具有情景性,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景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景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

由此可见,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教学中、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情景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情景创设运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另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各类教学情景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此情景与彼情景有交叉与重叠[1]。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性的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活动的内容发生变化,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不同的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太极”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其“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看似无招胜有招,能以不变应万变,避实就虚击其弱点,讲究后发制人。其精髓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借力发力”,其招式连绵不绝,如长江大河,永无止歇[2]。联想到化学教学,我想化学教学的情景创设不也和太极的精髓有关吗。

一、以静制动——彼尚未动,己已先动,后发而先至

就是指教学当中情景的创设要能体现“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作用。

化学学习,要不要面面俱到,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的不少老师在教学当中特别是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重复着同样一个或同样一类问题的情况,乐此不疲地、滴水不漏地进行着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教学,幻想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很显然,这种剥夺学生思考,剥夺学生创造、剥夺学生选择的做法只会事倍功半。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运动量的练习会使学生的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向抑制。实际上,练习的多、深、难常常使学生疲于奔命,头昏脑胀,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他们往往只会机械模仿,有举一之功,而无反三之力,当题目稍加变化后,便感到束手无策,其根源是教师对知识点缺乏辩证的理解。其实多与少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3]。“太极”强调“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2]

(1)要除去NaCl中的MgCl2和Na2SO4,实质上就是要除去什么离子?

(2)除去Mg2+应该用什么试剂最合理?(思考: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吗?)

(3)除去SO42-应该用什么试剂最合理?(思考:可用硝酸钡溶液吗?)

(4)过量的OH-与Ba2+又如何处理呢?能否将OH-和Ba2+一次性除掉,同时又能结束除杂过程呢?

(5)你所选择的试剂加入的顺序是什么?

(6)问题

(5)中加入的试剂可以调换顺序吗?

【教师总结】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试剂的选择以及各步操作顺序的确定。除杂应注意四个原则和三个必须。四个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三个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杂途径必须最佳。掌握了选择试剂及确定操作顺序的原则,不仅此题可解,此类题也可解。 【实际应用】分组练习: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2)KNO3溶液中少量的Mg(NO3)2及K2SO4

这种情景的创设便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双基,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适度练习,无疑能起“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作用,从而达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二、以柔克刚——积柔成刚,刚柔并济,外柔而内刚

就是指教学当中情景的创设要“设置陷阱”。

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知识的掌握过程也无不如此。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在于讲课水平的高低,还在于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要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来确定本节内容的地位,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索发现,不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践表明,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的进行分析和推导,有时产生错误。在教学当中,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走进“陷阱”, 在其自认为成功之时发现错误,使他们感到困惑,让其蓦然回首,在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刺激,产生冲突情境,引起兴趣,唤起新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急于知道答案,往往思维高度集中,能自觉的参入到认知过程中[5]。此时,教师再进行积极的辨“阱”教学,必然会造成深刻的印象,使其有记忆犹新的感觉,从而建立与之相关知识问题不再失足的防范点。“太极”《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2] 例如在讲有关“溶液的pH计算”时,针对学生特有的 “c(H+)相差10倍,则溶液的pH相差1”的思维定势,我这样创设教学情景:

【问题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下面几个小问题:

(1)pH=5的盐酸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是多少?

(2)如果将此盐酸稀释1000倍呢?

(3)根据

(2)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问题

(2)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pH=8。这时教师并不立即指出其错误,而是继续发问:“常温下pH=8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等学生回答是碱性后,教师仍不露声色,继续板书:盐酸稀释后可能成为碱性?这时有学生发现端倪,进而全班愕然。教师再趁机引导学生得到问题

(3)的正确答案:溶液的稀释不能改变其酸碱性。

这样,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或盲点,制造出相应的知识陷阱,引诱学生落入其中,再将学生从中“救起”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这种制造陷阱,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对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防止学生错后再错,是非常有效的,这要比平铺直叙的“注入式”教学好上千倍,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作用。

三、借力发力——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四两拨千斤

就是指教学当中情景的创设要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思源于疑,疑贵在“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弊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根据这点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4]。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应降低思维的难度,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设置难度适中、内容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这些具有启发性和一定坡度的问题中自主的、积极的进行思考。 “太极”强调“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2]

例如在“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中,对引入“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我从生活中的实例和初中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溶解”的概念出发,这样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讲述】我们知道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蔗糖,当蔗糖溶解到一定量时,将不再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问题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下面几个小问题:

(1)在饱和的蔗糖溶液中,继续加入蔗糖会溶解吗?

(2)我们后来加入的蔗糖它只存在于下面的“沉淀”之中吗?

(3)溶解是不是停止了?

(4)“没有溶解”的蔗糖和我们后来加入的蔗糖在量上存在什么关系?

(5)由此你得出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6)当蔗糖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改变外界条件(如加水或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7)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说情况会如何呢?

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顺着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拾阶而上”,从而逐步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这样难点就很容易被突破,从而达到“借力发力”的作用。

新课程下化学课时的缩减,是对我们教师能力的挑战。我们要走进学生心里,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精心设计,一起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太极”之“看似无招胜有招,能以不变应万变”,迁移至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当中可以理解为:不局限于统一的教学程序,留有灵活机动的余地;不局限于固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关注的越多,那他离好教师的要求就越远。高层次的备课应着重于备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备高超的教艺、新颖的教法、学法,以厚积薄发。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备课当中,会考虑到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情景。 “唇枪舌剑不合我姿态,天空海阔自有我风采,双手一推,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坏;没有动又有哪有静,没有败又何来胜,没有去又哪有来;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随缘而去乘风而来才是我本来。”[2]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当然,积土成山,聚水成洋。要掌握“太极克敌制胜的关键”,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就要学会“避实就虚击其弱点”,需要我们不断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生都用心去备课;需要我们不断体验具体的教学实践,灵活地调整情景创设。也许曾经失败,但不要气馁,相信成功已不在遥远。

“You hear, you forgot, you see, you remember, you do, you learn。”

参考文献:[2]太极的精髓,网络作品

[3]杨明生,化学学习要学会举一反

三.网络作品

[4]冯新平,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化学教学,2009

(1)38-40

[5] 衢州一中毛杨林,高中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网络作品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