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促进邮储银行风险管理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促进邮储银行风险管理

小编: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促进邮储银行风险管理

随着邮政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邮储银行业务范围、业务领域和客户种类不断升级扩大,基层邮政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将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基层邮政金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应对外部监管和内部持续发展的需求将是每位基层邮政金融管理者所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一、基层邮储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邮储银行基层审计是在原有业务稽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储汇专业管理的特征比较明显,以业务制度为准绳,以现场检查为手段,检查方式及手段单一,检查覆盖面相对狭小,信息化程度和效率较低,而且缺乏现代金融理论及实践的考验,与商业银行的审计理念及审计实践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距离,与当前邮政金融改革及邮储银行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的需求之间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原有作为储汇部门稽查仅局限于业务条线的检查及指导,查错纠弊是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以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测控评价为主线,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相比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另外,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有关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以内控优先的风险防控理念在基层邮储行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内控的措施、方法手段、内控测试体系、校正机制和剩余风险如何化解消除等问题还没有真正纳入到企业监督控制管理中来,风险管理理念和健康的风险文化在邮储银行基层尚未形成。

二、如何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有效促进邮储银行基层风险管理的建议

邮政金融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一直按照邮政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在发展,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与现代金融企业相比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所形成的。面临邮政金融新的改革形势,作为基层管理者首先在思想上要有客观理性和正面积极的认识,既要看到这种体制的优势,也要善于找出与邮政金融改革发展不匹配的环节,这样才能立足实践,解决问题。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说,它是由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管理,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主要是监督检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而银行的内部审计又区别于一般企业内部审计,它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相比较来说,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注重财务监督审计相比,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更加宽泛,关注的切入点更多,管控的对象更加多元,内部审计的质量要求也相应要高。那么,如何针对邮政金融基层开展内部审计,发挥审计督导职能,强化风险管控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解决好基层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问题,要做到角色到位不缺位,不越位,真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从目前基层实际情况来看,审计更多的扮演着检查监督和纠改督办的职能,市县分支机构的审计更多侧重的是对网点的业务审计和对管理机构的合规性履职检查,以案件防控和综合治理为中心,以减少资金案件为目标,这为当前邮政金融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发挥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是邮政金融改革初期所必需要做到的。但随着邮政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转型,内部审计的功能性作用仍需与时俱进,只有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确认、监督和咨询、评价等服务功能,及时发现企业管理的不足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管理建议,进而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有效化解风险,应对风险,达到以风险为导向,促进企业提高效益、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的,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邮政金融特色的内控制度和内控评价体系,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和邮政金融内控建设中找到结合点,准确定位,通过梳理和细化审计类型,丰富审计内容,提高审计质量,来完善和提高审计效能,更好的强化邮政金融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借助内部审计助推全面风险管理。按照coso风险管理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是按照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通过各种风险分析、监测手段,查找风险点,并采取对应措施来减轻或转嫁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分析性复核等手段进行不间断动态优化,这些措施需要贯穿在企业的整个过程,也就是全面、全员、全流程、立体多功能的全面风险管理。按照银行业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控要求,邮储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三道防线”建设,审计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应独立发挥监督和评价功能,通过审计后评估,不断优化“三道防线”防控运行机制效能,助推风险防控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从客观、全局性的角度把握和管控风险,防止由于制度执行失效,从业人员道德扭曲,系统运行失灵等风险的侵蚀而造成企业价值损失。

(三)正确对待剩余风险产生的负面效应。剩余风险是指运用了所有的控制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后而留下来,未被有效管理的风险,可能导致不利的结果。目前,在企业内控管理中普遍存在对剩余风险重视不

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后续审计制度性缺失,剩余风险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被审计单位“选择性整改”现象突出,往往出现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蒙混过关问题,使得后续整改大打折扣,剩余风险不能有效消除。在内部审计管理中缺乏对后续审计有效性、连续性的应对保障措施和管控措施,往往容易造成关键环节整改弱化,后续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内审质量控制来看,后续审计对剩余风险的化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内部控制中属于关键控制点,只有把好此关,从提高问题纠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上解决后续审计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确保风险管理持续有效,达到釜底抽薪,管控风险的目的。

当然,邮储银行基层内部审计目前仍存在管理职责越位问题,这与公司治理岗位职责分离原则的要求仍有差距,随着邮储审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区域审计中心对财务、绩效、项目等综合管理类审计的介入,邮储银行的审计机构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也将逐步转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审体系,在企业中“免疫系统”作用和全面风险防控的“基础防线”功能将不断发挥出来,为新时期邮储银行的改革发展及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小学生表扬信被评为之星(模板8篇) 在乡镇人大代表述职报告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