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网络文化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文化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小编:陈兴业

一、网络文化概述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以文化为内涵,以网络为途径,以手机和电脑等各种终端为载体的文化形式,它通过特定视觉、音响和语言等的运用,以迅捷而发达的传输信息系统为依托,来实现观点看法、思想意思、民俗风情和情感意识的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和思想表达方式,对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改变力和影响力。它融合了大众平等性与文化多元性,集交互性和快捷性、现实性和虚拟性于一体。为社会大众能通过网络途径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基于此进行观点表达和信息分享提供了方便。

二、网络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当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必要信息。这种态势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不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1、实现了途径的创新

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通常会对教育接受者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实行特定主题的教育,尽管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互动性和交流性比较缺乏,教育接受者的被动教育和单一的教育表达方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不佳。数字化网络的教育方式极大的改变了思政教育方式,教育中音像、图画、色彩的应用使教育方式更为现代、形象和直观,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同时,学生和思政教师还能够通过各种网络沟通软件交流沟通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自身对社会问题的疑惑和观点,使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协调性和互相影响性,这种平等、生动丰富的沟通方式能大幅度提升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2、提高了教育效率

虚拟的网络文化使网络应用者能够基于网络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不用考虑交流方的年龄、社会地位等现实因素,便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表述自身真实的认识、观点,对社会和校园热点事件,基于网络进行意见交流和观点表达。因此,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加入他们的交流讨论之中,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思想变化,在研究和梳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而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大特点,多元化的知识来源和个性化的网络信息为个性化的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平台基础,这一平台的应用不但能增强学生和思政教师的协同互动,也便于思政教育因材施教的开展,有利于思政教育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网络的使用极大的拓展了教育地点、教育时间的限制,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升。

三、网络文化视域下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打造一支符合网络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符合思政教育要求、符合网络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思政教育团队是高校基于网络进行思政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思政教育者除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优异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思政理论知识储备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还要具有良好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从事思政教育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网络技巧技能知识,才能基于网络应用进行思政教育内容表达,提升思政感染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需建设一支针对性的少数民族网络思政教育团队,他们不但要有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准,可以有效的基于网络平台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网络搜寻学生观点信息,并进行教育教学策略应对。此外,必须明确的是网络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绝非少数思政教育者的职责,高校全部教师和辅助教学人员甚至后勤工作者都要融入进来,并加强各人员、各部门的配合和协调,进行齐抓共管。

2、基于网络积极探寻新的思政教育途径

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渠道和教学手段的拓展,高校在教育方式上,也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狠抓网络特点,创造实用性强、时效性高的少数民族思政教育信息交流形式。通过尝试网络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先利用,将必要的网络信息融入到思政网络课程,经过充分实践后,将网络思政课程信息放入各种学生常用的校园网站,形成资源共享,方便学生的学习和信息获取。同时,充分利用像微信微博、QQ、MSN等的各种网络平台,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互动,开始思政微博和聊天室,通过这些途径客观及时的获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心理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文化、正视网络特点、应用网络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网络思想政治充分结合,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思想保证。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高校新建图书馆与网络文化的融合策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