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山东新修方志的分期及特色

山东新修方志的分期及特色

小编:

山东新修方志的分期及特色 山东新修方志的分期及特色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山东新修方志的分期及特色


1 我省新修方志的发展脉络及阶段划分

山东为文献之邦,圣人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有着两千多年修志的历史;仅历代纂修的旧方志就达925种之多,据我馆所编《山东地方志联合目录》及王建宗,刘喜信编辑的《山东地方志书目》等目录的统计,现存世者达647种,860个版本,占全国现存旧志的8%。

辉煌的历史昭示着更加辉煌的今天和未来。新修方志首先发端于我省,为全国新修方志做出了榜样,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至1981年以后我省掀起了规模宏大,声势空前的修志高潮,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同全国一样,我省新修方志的总体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主修,各级地方史志编委组织实施。其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二个阶段来看:

2 新修方志的特点及其在我省的具体表现

在我们把握我省新修方志特点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归纳总结新修方志共性的东西,然后对我省新志的特点加以分析,了解其因地域性等不平衡因素造成的差异,及呈现出的特色。下面我们就从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为中心的基本特点入手考查一下。

2.1新观点

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来处理方志修纂中的具体问题。研究国情、地情,用翔实的资料反映历史与现状,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教训,为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唯物史观对建国40多年我省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真实全面的反映。《山东省志、军事志》在记述“捻军”、“黑旗军”时将旧志污蔑为“匪”的历史颠倒过来,肯定了农民起义功绩。志稿还把日本、德国入侵山东所犯罪行记入历史,分清战争的性质,警示后人。《人事志》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将机构臃肿、“左”倾错误对人事工作的影响客观而恰如其分地写出来,让人们汲取教训。

第二、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突出在党领导下,我省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摆正人民群众在志书中的位置。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旧志中,人物传占1/3,大多为帝王将相,乡贤名宦,烈女节妇。新志中劳动人民处于主人翁的地位,我省志书中革命烈士、劳模等占了相当大篇幅,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和革命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2.2新内容

地方志应社会需要而产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革,具有鲜明时代性。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展示建国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科学进步、社会文化繁荣的新面貌。《山东省志》就是对各个行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全面反映。

第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比例的变化。对新的社会状况、革命斗争、阶级斗争、经济生活的记述比例较之以往有很大增长。如《泗水县志》正文65万字中,经济类占24万字,是正文的40%,其他志书也是如此,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第三、地方特色是新志的生命。我省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此,省志系列《黄河志》、《泰山志》表其山川;《孔子故里志》、《孟子志》等诸子志写其人物;《丝绸志》、《陶瓷工业志》、《黄金工业志》等述其物产;另外,一些市、县志则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从地理位置相关影响,渊源追溯等着手,把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类作为重点,记述地方特色。如《潍城区志》的风筝文化与经济,《莱西县志》的“石墨”编,《青州市志》的“文物古迹”卷等等。

3 新方法

社会主义新修方志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上,注意了其必然的联系,探求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因此,在修志的体例方法上发生了变革,产生发展了以“述”体、章节体、索引等为代表的新方法。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从印刷、图片等方面丰富了新志的表现手法。

第一,“概述”的意义。方志中有“概述”之名,出自黄炎塔主纂民国《川沙县志》,然《川沙县志》之“概述”近似于序。新修方志中“概述”是对全书主要内容和一方基本情况的阐述,与《川沙县志》之“概述”差异颇大。所以理论界普遍认为“概述”是新修方志手法上的创新,新志在分类记述之上,对专志间事物发展关系,对其内部规律进行了揭示。

其写法一是提要式,二是综述式。列各志之首,各分类之下,篇下各章,章下之节,与志体相依存。其名称很多,如:总述、引言、概貌、县情要览(《临胸县志》)、县情概述(《寿光县志》)等。另外,与“概述”作用相似的还有“大事记”,但大事记是全书之纲,可以拾遗补缺。这些方法在我省方志中大量应用,并逐步完善,使之更成熟。

第二、章节体的应用。方志发展到今天,形成记、传、图、志、表、录等,体例逐步完备。在每一单元的表述上,与以往的记事本末体不同,产生了章节体,我省新志以章节体为主。每篇、章、节、目,层层相辖,在部类安排上,一般划分为总述、专志、人物、大事记、附录等五大部分。每部分之下,将记述对象,横分门类,篇章节目,层次清楚。有大篇、中篇、小篇三种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各类体现出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全面反映历史的发展,也是唯物史观的具体显现,它的运用是新方志区别于旧方志的结构特征。以《高唐县志》为例,全书共分自然环境、经济等9编,自然环境又分土壤、气候等5章,自然灾害章分旱灾、涝灾7节,旱灾一节又有公布、类型、发生规律子目,这样层层相辖,体现事物的内在结构,准确表达其内涵。

〔出处〕 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4)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高等学校远程教学教改思路探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