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1)论文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1)论文

小编: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内部结构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第三产业面临转型问题,并针对这一转型问题提出了思路。 论文关键词:重庆;第三产业;结构;转型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配第、克拉克到库兹涅茨,再到霍夫曼、罗斯托等,众多国外学者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虽然理论考察的角度不同,但使得后来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遵循着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逐步向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方向递进,即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

然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的逐年增大中,而且体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中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我国一些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了相关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是中山大学的李江帆教授。

李江帆在《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等文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是第一层次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层次比重逐渐上升,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目前已经基本得到国内的产业经济学者接受和认同。

本文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分析便是基于该结论。 重庆长久以来在经济发展上作为制造业基地而闻名,近年来也积极地融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环境中。

《重庆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和升级摆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笔者发现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其第三产业的转型问题进行探讨。

二、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第三产业获得了发展。通过对表1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重庆市目前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特点: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波动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

虽然2005年重庆市的这一比重43.9%高于全国2005年的平均水平39.9%,但与国内其他几个直辖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资料,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44.81%,天津这一比重则在1996年就达到了43.9%,由此可见,重庆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滞后了上海和天津有10年之久,重庆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但与天津、上海相比,第三产业吸呐就业的水平和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庆2005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1.76%,与全国2005年平均水平31.4%相比,仅仅高出了0.36个百分点,而这一比重在天津和上海的值分别为40.5%和54.2%,重庆分别落后了8.74个百分点和22.44个百分点。

这表明重庆第三产业吸呐劳动力就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增强,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变化并不同步。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涨落波动较大,且增长的速度慢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长的速度。这说明了重庆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吸呐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效益低下的问题。

重庆第三产业的效益亟待进一步提高。 表1:重庆三次产业历年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劳动力构成 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比重(%) 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22.6 39.7 37.7 59.24 19.96 20.80 1998 20.9 38.8 40.3 58.55 18.49 22.96 1999 19.2 38.5 42.3 58.11 16.65 25.24 2000 17.8 38.9 43.3 55.81 16.74 27.45 2001 16.7 39.0 44.3 54.41 17.40 28.19 2002 16.0 39.2 44.8 52.81 17.83 29.36 2003 14.9 40.5 44.6 51.28 18.32 30.40 2004 15.9 41.3 42.8 50.37 18.62 31.01 2005 15.1 41.0 43.9 49.32 18.92 31.76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6》。

三、重庆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分析 首先,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大量的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向我们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应该呈现出一个有序更替的过程,即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

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属于传统型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在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居于第三位的是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排在第四,但所占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的房地产业近年来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比重还比较低。同时,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除了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接近于10个百分点以外,其余两个行业包括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所占的比重明显较低。

由此可见,传统服务业在重庆第三产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属于知识型产业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的发展则严重滞后。 其次,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长的情况看。

表2的同比上年增长率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不规则的增长状况。除了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和金融保险业一直保持负的增长率即比重持续下降外,其余各行业的增长和下降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很稳定的趋势。

如房地产业从1997年到2003年虽然都保持了上升的势头,但增长的幅度极其不稳定,最大值17.74%与最小值0.74%之间相差了整整17个百分点,并且到2011年又出现了负增长。而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的增长率也时正时负,或者时大时小。

这些不规则的状况表明,重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尚未趋于稳定,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格局。 表2: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三产业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15.12 14.44 14.79 15.20 15.11 15.00 14.66 14.57 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26.89 25.46 24.56 23.77 23.02 22.14 21.39 21.36 金融保险业 14.29 13.65 11.78 10.54 10.07 9.52 9.13 8.79 房地产业 5.60 6.56 7.02 8.09 8.15 8.57 9.38 9.30 社会服务业 13.73 14.70 15.54 15.69 15.59 16.19 15.38 15.37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3.36 3.41 3.05 3.68 3.84 3.57 3.60 4.02 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 科研综合技术服务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 7.56 5.04 8.40 7.87 4.99 8.92 8.27 5.26 9.27 7.84 5.39 9.80 8.63 5.52 10.07 10.24 5.24 9.52 9.86 5.77 10.82 9.30 6.28 10.80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5》。

注:由于《重庆统计年鉴2006》年中第三产业产值构成统计的变化造成某些数据的缺失,因此在此给出的数据仅截至到2011年。 续表2: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的同比上年增长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三产业 5.00 6.72 4.72 2.26 22.06 0.72 -0.96 -4.43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2.79 -4.50 2.42 2.77 -0.59 -0.73 -2.27 -0.61 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0.49 -5.32 -3.53 -3.22 -3.16 -3.82 -3.39 -0.14 金融保险业 -4.73 -4.48 -13.70 -10.53 -4.46 -5.46 -4.10 -3.72 房地产业 5.86 17.74 7.01 15.24 0.74 5.15 9.45 -0.85 社会服务业 -2.76 7.06 5.71 0.97 -0.64 3.85 -5.00 -0.07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3.70 1.49 2.64 5.14 4.35 -7.03 0.84 11.67 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 科研综合技术服务 -1.18 14.29 4.10 -0.99 5.08 5.41 -5.20 2.47 10.08 2.41 18.66 -5.07 -3.71 10.11 -5.68 8.84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 -4.67 6.19 3.92 5.72 2.76 -5.46 13.66 -0.18 数据来源: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再次,从第三产业各层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呈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即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二层次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推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动力。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代表传统型服务业的第一层次在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是符合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趋势的,但我们也看到其绝对值在四个层次中还一直居于首位。而第二层次所占的比重却不升反降,这背离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规律,表明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再看第

三、第四层次分别所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情况。从表3看,第

三、第四层次所占的比重都表现出了增长的势头,但从增长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其增长的幅度还不稳定,尤其第四层次在经历了2003年13.66%的高速增长之后在2011年又出现了负增长,说明第

三、第四层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到政府财力投入的制约。 表3:重庆市第三产业各层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情况 各层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同比上年增长(%) 年份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1997 42.01 33.62 15.96 8.40 0.72 -2.30 4.31 -4.76 1998 39.90 34.91 16.27 8.92 -5.02 3.84 1.94 6.19 1999 39.35 34.34 17.03 9.27 -1.38 -1.63 4.67 3.92 2000 38.97 34.32 16.91 9.80 -0.97 -0.06 -0.70 5.72 2001 38.13 33.81 17.99 10.07 -2.16 -1.49 6.39 2.76 2002 37.14 34.28 19.05 9.52 -2.60 1.39 5.89 -5.46 2003 36.05 33.89 19.23 10.82 -2.93 -1.14 0.94 13.66 2004 35.93 33.46 19.60 10.80 -0.33 -1.27 1.92 -0.18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统计年鉴2005》计算整理得出。

四、重庆第三产业的转型问题 通过分析,重庆市目前的第三产业,从发展的整体水平看,存在着发展水平落后、吸呐就业能力不强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重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从发展阶段上看,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而以高增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发展层次上看,代表传统型服务业的第一层次占支配地位,而代表新兴现代服务业的第二层次则处于劣势地位。

发展阶段滞后,层次结构低下,是制约重庆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重庆的第三产业想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转型。

转型的核心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格局。针对重庆第三产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难题,在如何确立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的第三产业格局的问题上,笔者对重庆第三产业的转型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第一,确立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为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和中介服务等以资本、技术、知识密集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

虽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就业多,且投资少,见效快,但附加值不高,效益低下,且产业的关联效应不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从长远来看,在不拒绝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的前提下,应该把发展高增加值、高效益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现代服务业还具有无污染、低耗能的优势,有“绿色服务业”之称,有利于重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已经被证明是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的行业,能够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这对拉动重庆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为了配合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格局,重庆市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平、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重庆的第三产业尚未彻底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走出,在某些行业尤其是电信、铁路、邮政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还存在着垄断性经营,限制了行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应适当降低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提高它们的市场化程度,放开、搞活,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

同时,重庆长期以来在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进入的“低门槛”政策是其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所占比重绝对值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对这些在数量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的传统服务业应提高其进入壁垒,注重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在第三产业转型过程中,要根据重庆各个地区自身的特点,实行区域发展差别政策。

第三产业第二层次中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知识、技术含量较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较高,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其吸呐劳动力的能力较弱。重庆是一个城乡差别巨大,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城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小城镇的落后与主城区的发达形成一种“断层”,这种“断层”极大地抑制了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

要求重庆市各个地区都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不仅不能解决大量的素质较低的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而且也不利于各城乡优势行业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鼓励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积极发展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要保证原有地区的优势行业的发展,同时,要对落后地区进行适当的政策扶持,包括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逐步缩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3期(总180期) 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总196期) 陈本凤,冯艳:《重庆与上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较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曾国平,雷蕾,吴瑜亮:《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8月 

热点推荐

上一篇:物权法草案逐条评释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