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1)论文

关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1)论文

小编:

作者:张学玲 杨荣 陈美球 蔡海生 [论文关键词]鄱阳湖区;旅游开发;区位分析;生态经济 [论文内容提要]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在江西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环鄱阳湖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区域协调开发以及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旅游线路和区域的相对完整性,提出了建立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空间战略构想,并就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开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所谓生态旅游业,就是要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把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与永久保护自然景观、改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在生态经济区内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一、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鄱阳湖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人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庐山风景名胜区、青山风景区、柘林湖风景区、云居山风景区、梅岭风景区、梦山风景区、溪霞风景区、琵琶洲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等,部分景区已成为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文化底蕴厚重的庐山、有号称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的石钟山、有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一处采铜冶铜遗址——铜岭殷商矿冶遗址、孙虑城遗址、陶渊明故居、黄庭坚故居、白鹿洞书院、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真如寺、明朝魏源墓塔、紫阳堤、老爷庙、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腾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西山万寿宫、绳金塔、佑民寺、九江的寻阳楼、余干的宋代石刻、鄱阳的荐福寺和芝山寺、彭泽的龙宫洞、七子坟、将军墓、红军后方医院等,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星光璀璨。这些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是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得天独厚资源优势。 2.地缘优势。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湖体成葫芦形,南北长173km,最宽处约74km,湖岸线总长1200km,北部经湖口县与长江相连,其余三面环山[2,3]。环鄱阳湖区地势平坦,四周山丘环绕,地貌形态多样,与省内其它景区(如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三清山风景区、龙虎山风景区等)相比较,地缘优势十分明显。第一,湖区地处在江西省的北面门户,与湖北、安徽相邻,与东部发达省市(江苏、浙江、上海)一衣带水;第二,湖区广大地区经济发发展相对落后,但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都比较好;第三,鄱阳湖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4,5]。鄱阳湖先后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西亚鹤类保护网络、全球重要生态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世界生命湖泊网等生态保护重要组织,这将为鄱阳湖及其流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3.交通优势。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处在横向的长江黄金水道与纵向的京九大动脉的交汇处,是联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枢纽区域。此外,还有浙赣、鹰厦、皖赣等干线及武九、合九等若干支线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省市相联系。在环鄱阳湖旅游圈内有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水上交通以赣江、抚河、修水、饶河、信江为主要航道,汇集鄱阳湖,然后进入长江航道。作为长江重要的对外港口——九江港,相继开通了至日本、朝鲜、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直达航线和中转航线。在民用航空上,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九江机场,航班通往全国各地,并已经有了国际线路。 4.政策优势。1998年灾后重建,国务院提出了“32字方针”,为鄱阳湖地区的发展及其环鄱阳湖旅游圈的建立奠定政策基础。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东部地区的产业开始向西部转移,处于东西部过渡区的江西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着难得的机遇,在这关键时期江西省适时的提出了“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立“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环鄱阳湖旅游圈”、“环鄱阳湖城市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的发展战略。湖区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互补优势和层级优势。纵观环鄱阳湖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为“总体广泛、局部集中”的特点。区域内各个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等各具特色、有所侧重。因此,在发展环鄱阳湖旅游圈时,应该充分认识各个景区所存在的差异,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的互补优势。另外。环鄱阳湖区各旅游景区因开发时间的早晚、开发力度的强弱以及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各个景区在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明显,可称之为旅游发展的层级差异。层级差异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内,也能成为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即为层级优势。在环鄱阳湖区,处在较高层级上的旅游景区,一方面为其它处于低层级景区的开发提供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同时也能吸取新的旅游信息,达到进一步改善、提高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完善,为区内低层级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旅游业发展劣势分析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看,环鄱阳湖区当前总体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从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看,大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还远未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大多数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条件极不平衡。 1.区域整体旅游缺乏科学规划,各景区各自为战,未能形成资源整合效应。长久以来,环湖区各级政府对旅游区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大部分地区未能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整体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自然环境、开发价值、客源前景等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不能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另外,湖区各县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战”,大大降低了湖区旅游资源的整体组合优势。 2.区域旅游综合开发资金匮乏和人才短缺,导致旅游时常竞争力不足。长期以来,环鄱阳湖旅游圈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昌、九江等地的年国民生产总值远高于其他县市。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环鄱阳湖地区资金分布的不平衡,局部地区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旅游业的发展;其二,减弱了旅游资源开发能力,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其三,环鄱阳湖旅游圈内旅游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三、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1.坚持自然观光旅游和城市人文旅游协调发展,积极促进鄱阳湖水域生态旅游发展。环鄱阳湖旅游圈内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就是鄱阳湖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3,6]。开发环鄱阳湖旅游圈的旅游资源应该制定“自然观光旅游和城市人文旅游协调发展,积极促进鄱阳湖水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创造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品牌,形成若干个可供旅游者选择的基本景观和旅游线路。 2.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鄱阳湖旅游圈内总体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特别是鄱阳湖地区的湿地资源、鱼类资源和候鸟资源受环境制约突出。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对于环鄱阳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恢复的力度,拨出专项资金,在选定的精品旅游景区实施综合生态环境整治;通过法律法规系统、科学引导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经济调控系统、环境治理系统等来加以保障。最终取得“人——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3.将发展旅游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是环鄱阳湖区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多年来,湖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都在江西省平均水平之下。人口多、密度大、素质低,不但过多消耗资源,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并形成恶性循环。残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在发展当地旅游业时,要结合鄱阳湖地区农业人口多、农民收入低的实际情况,努力发展替代产业、做好生态补偿工作,将发展旅游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使百姓受益。 4.推进市场化进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发展严重不平衡、整体水平落后,这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环鄱阳湖地区各个景区的投资、建设,更多是政府主导,企业的参与度低,当地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缺乏前瞻性,政策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客观上讲,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各级政府对企业短期经济效益比较重视,对旅游产业政府无力提供足够的开发资金,而市场体系相对落后。民营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因循守旧,没有形成从环境资源要效益的创业模式。所以说,各县市政府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机制和政策上有所创新,从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完善融资宏观调控、加强投资监管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与政策的刺激作用。 四、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强化各个县市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在环鄱阳湖旅游圈内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旅游市场规律。凡是可以通过市场解决的问题,原则上政府不应该介入,而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责与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第四,对环鄱阳湖旅游圈整体旅游形象进行宣传与促销。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旅游产品的科技和文化投入。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要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县市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金、积极引进外资、发动社会和群众集资、旅游企业税收返还等途径,来推动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在环鄱阳湖旅游圈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要重视资金投入,更应该突出强调科技与文化的投入,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3.加强环鄱阳湖旅游圈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便捷的信息共享体系。在建立和发展环鄱阳湖旅游圈中,必须加快区域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较短的时间里建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真正实现区域内各个景区间的协调与整合提供便捷快速的渠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环鄱阳湖旅游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共同发展。 4.进一步深入发展原有旅游景区,培育具有特色的新兴旅游基地。环鄱阳湖旅游圈特色游主要有三个系列:环湖生态旅游系列(观鸟、草洲、治沙、冰川遗迹、森林、山岳、瀑布等),文化旅游系列(名人故居、古代书院、摩崖石刻、古战场、革命文化、宗教文化等),休闲旅游系列(温泉、漂流、泛舟、垂钓、康体疗养等)。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应着力构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框架,重点培育特色产品、特色品牌,要在“特”、“新”、“奇”上做好文章,要加强各个县市的协调,推出富有鄱阳湖地区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增强环鄱阳湖旅游产业在全省、全国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桂慕文,毛小林,杨淑萍等.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江西的生态经济建设[J].农业考古,2005,

(3).蔡海生,赵晓敏.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

(6).蔡海生,赵晓敏,朱德海.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J].人民长江,2007,

(2).吕桦,刘影.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

(3).黄细嘉,龚志强.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

(2).崔丽娟.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

(2).湛贻庆,甘筱青.鄱阳湖区国内旅游市场开发[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4,

(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排球教学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