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东部产业集群困境成因与政府应对策略分析

东部产业集群困境成因与政府应对策略分析

小编:

内容摘要:新市场环境下,东部产业集群出现了整体性的经营困境,本文认为集群困境源自于外围市场的剧烈变化以及集群内在系统缺陷两个方面,地方政府应该采取鼓励 企业 整合、加快产业升级、促进集群迁移等多种手段实现区域 经济 的复苏与 发展 。

关键词:东部产业集群 “ 中国 制造” 对策选择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通常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久竞争优势的现象(波特,200

2)。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2007年以来,国内外市场的巨大变化,使东部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大量集群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区域经济面临整体衰退的风险,因此对东部产业集群困境成因及政府对策选择进行研究具有普遍的意义。

东部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

(一)集群企业大量停产倒闭

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量企业集群发展,共同抵御风险,然而面对外围环境的急剧变化,集群企业根本没有来得及进行调整,反而大量企业出现了停产甚至倒闭现象,整个产业集群陷入萧条。

(二)传统产业难以幸免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例如服装、鞋帽、小家电等。在这些微细的行业中,东部地区却以产业集群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显示出超强的灵活性和巨大的活力。但2007年以来持续的环境恶化,却使所有行业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纺织、皮革、家具还是小家电,都出现了整体性的经营困难。

(三)集群出现萎缩

面对整体性风险,许多集群企业开始选择有效的退出机制。缩减规模,减少生产,是最基本的企业行为,同时资金的撤出以及集群企业的整体迁移在东部产业集群地区开始显现,集群企业已经开始将资源投入其他领域或者选择异地进行发展。例如有着中国皮都之称的温州水头镇,许多人已经舍弃了传统的皮革生产,而将资金抽出投资于山西的煤矿资源,在温州人掌握的现有煤炭资源中有三成以上是水头镇人经营的。在存量外移,增量缺失的不利形势下,集群发展已经举步维艰。

东部产业集群整体性风险的诱发性外因分析

(一)成本因素 2.环境保护成本。近年来,国家与地方都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相继出台了各项 法律 法规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促使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实现清洁生产。东部产业集群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治污过程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产权制度不明晰也制约了治污的积极性,高昂的治污成本,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3.人工成本。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8年国家开始实行了新的劳动合同法。新法规要求企业要依法为工人上足三险,支付加班工资。此外,一些地区还相应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些新法规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对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4.融资成本。针对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以及资产泡沫,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并且要求商业银行严格审定对外贷款。贷款利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但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贷款审定,造成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企业资金链出现紧张,有的企业被迫转向风险极高的民间资本。

5.出口成本。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处于较快的增长趋势,出口结构中污染性、低附加值产品还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国家出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减少贸易摩擦的考虑,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大幅度降低。在汇率方面,集群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在签订对外贸易合同时,通常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但企业在涉外合同签订到最后结汇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期间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最后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资金结算,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形。

(二)需求因素 2.国内需求。2008年以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传导至国内,开始侵蚀居民的货币资产,消弱居民的消费能力。在高企的生产成本和萎缩的需求双重打压下,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投资意愿大幅度下滑。此外,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大幅下滑,使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更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企业的投资倾向。

东部产业集群整体性风险决定性内因分析

(一)同质低端

低门槛以及低技术含量是东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众多企业最初进入集群时资金、人员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简陋;此外,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企业员工素质水平要求较低,以传统手 工业 劳动或简单机器操作为主的生产过程不需要大量经过长期严格培训的科技人才,普通劳动工人只需要很短的培训时间就可以掌握生产机器的操作以及生产的工艺流程。因此,东部产业集群利润的主要来源并非是具有创新作用的高端产品研发及生产,而是基于市场扩大条件下,标准化的同质低端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二)出口依赖

东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改革开放后国际间的资本与产业转移有很大关系。许多外资企业,鉴于当地生产成本和社会环境的压力,将部分或整个生产基地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利用中国大陆低廉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较低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生产活动。这些投资,最终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以对外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集群,集群产品高度依赖国外市场。当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又缺少国内需求进行有效补充的状况下,集群将遭受巨大冲击。

(三)创新惰性

(四)结构松弛

东部产业集群以数量众多的中小型 企业 为主。每家企业都面临着数量众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同类竞争者,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实力相差无几,决定了集群企业之间等级以及附属关系不明显,形成了较为扁平的组织结构。扁平结构中,企业之间的关系较为灵活,并不是很牢固。市场向好时,扁平的组织结构体现为较为丰富的供应链关系,使集群生产更加柔性、更富有效率 ;而一旦市场走坏时,扁平结构的风险也会显现,集群内中小企业之间的弱关联形式遭遇冲击,原有的商业 网络 关系会遭到破坏,企业间基于供应链的违约行为增加,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陡增,产业链出现断裂现象;而且同类企业也会因为生存问题,滋生恶性竞争,产生柠檬市场。 www.LWLM.com编辑。

地方政府相关策略选择

(一)鼓励企业整合以培育集群龙头

对于深陷困境的东部产业集群来说,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停产、倒闭给集群的重新组合带来了契机。地方政府要抓住机遇,及时对集群的企业结构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集群企业,采用有保有压的灵活政策,支持集群中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集群 发展 的龙头企业。例如,在危机环境中,能够保持技术领先并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优质企业,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鼓励它们整合集群内部资源,壮大企业实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同时对一些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则要加大政策淘汰力度,减少它们对集群资源的占用。

(二)加强政府沟通以开拓国内市场

对于散失国外订单而陷入困境的东部集群企业来说,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但是国内不同地方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以及区域政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且其它地区要形成对集群产品的认同,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国内市场的开拓本身也是一项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活动。在市场需求整体疲软的环境下,靠集群企业自身开拓市场难度较大。相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则具有极大营销优势,政府信用是所有信用级别中等级最高的,政府行为最容易被公众接受。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各地的博览会、经贸会等推广活动,减少其它地区消费者对集群产品质量的怀疑、顾虑和排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并且不同地区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集群产品迅速进入新的市场。

(三)规范集群行为以防止柠檬市场

博弈论认为,重复博弈是合作的基础。市场繁荣时,劣质产品的集群生产企业,由于影响集群的整体利益,会遭到集群的驱逐,因此集群企业会彼此展开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共赢;而当市场环境恶化,集群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为了生存,企业不再理会集群约束,面对众多竞争者,往往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例如集群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然后在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陷入困境的集群企业纷纷效仿,最后集群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低,产生柠檬市场。柠檬市场下的恶性循环,将使集群产品成为劣质的代名词,断送集群的发展前途。因此在集群出现困境时,政府更应该加大对集群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集群企业的行为,严防企业的欺诈。

(四)培育服务体系以强化产业支撑

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减少集群企业对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关注,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集群主业的发展。例如行业协会的职能建设,可以由政府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建立一个多位一体的行业协会组织,成员包括政府、集群企业、相关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力量,行业协会既是集群问题的亲历者,又是政府指导集群发展规划的代理人,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具有双重优势,有利于集群的健康发展。此外,对集群的支持还应强化相关产业的支撑。波特的钻石结构理论中就强调相关产业的支撑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政府在促进集群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强化相关产业的建设步伐。东部地区政府应该不断引进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和集群专用设备提供商,让这些企业在集群中融合发展,这样将有利于集群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的产生。

(五)培育创新体系并加快产业升级

集群产业升级表现为集群整体技术进步与效率的提高。集群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落后的技术以及迟缓的技术进步步伐将导致集群发展停滞并最终走向衰败。实现集群技术进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引进和模仿,但这都只是在他人身后赛跑的行为,无法真正超越竞争对手,意味着集群总处于弱势地位,而只有自主创新才是实现集群技术进步的最根本的手段。但集群中存在的机会主义以及搭便车行为会制约集群创新的产生,单靠集群自身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因此政府应该着力建立一套有效的集群创新机制,在鼓励集群企业加大创新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搭便车”行为对集群创新的伤害。例如设立集群的创新基金,分担企业的创新投入和风险,当企业的创新获得成功并且通过技术外溢被整个集群分享的时候,又能通过创新基金的反馈,将创新成果的利润内部最大化。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集群创新的自我强化。此外,政府还可以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有效联合,让更多的智力资源参与集群企业(特别是核心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动,加快集群创新的步伐。

(六)促进集群迁移以重塑区域产业

蒂奇(Tichy,19

9

8)借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业集群分为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他认为当产业集群处于衰退期时,产业集群的集体效率优势因恶性竞争、创新僵化和惰性等原因,被不断弱化。集群活力萎缩,散失竞争优势。集群企业 经济 效益下滑,投资呆滞,并且出现迁出和转产现象。对于进入衰退阶段的产业集群来说,局部的改变无法扭转整个集群衰退的趋势,集群企业存在外迁的内在动力。

从集群的生命周期分析,东部某些区域的产业集群已经进入了衰退阶段,区域经济存在停滞的风险。地方政府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因势利导,促进衰退集群加速向外迁移。例如提高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地价和租金,实行更加严厉的环境保护法规,这些市场以及行政措施都会加大衰退集群企业的经营压力,加速集群企业外迁。衰退集群的外迁可以避免地方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但是在集群外迁的同时,如果没有新的产业进行替代,区域经济将形成产业真空,失去经济发展的动力。

要实现区域的经济持续,就必须进行产业重塑。产业重塑是一个区域再造的过程,通过引进一些新兴产业,淘汰落后的衰退产业,恢复区域的经济活力。东部集群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为地区的新兴产业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集群外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彻底摆脱原有产业的束缚,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思想,主动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进行渗透,选择诸如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以及 现代 金融 服务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进行发展,完成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

参考 文献 : 2.熊彼特. 何畏,易家祥译.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刍议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构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