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有效扩大进口与实现贸易平衡(1)论文

有效扩大进口与实现贸易平衡(1)论文

小编:

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我国进口尽管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仍低于出口增长速度,累积了大量贸易顺差,贸易收支长期失衡。这不仅导致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而且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如何有效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成为当前贸易政策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新一轮开放中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1、增长速度快,进口大国地位凸现 我国的进口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80-1990年增速较低,年均10.28%。

1990-2000年的进口增长速度高达15.49%。1999年之后,进口大幅度增长。

1999-2005年年均进口增速高达2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经济体的进口增长速度,使得我国在世界进口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5年我国进口贸易总额达到6601.2亿美元。

从1991年的世界第十五位进口国跃居到2005年的世界第三位,进口在世界进口贸易中的所占比重也从1991年的1.8%上升为6.3%。

2、进口弹性和进口依存度尚属合理 1997-2001年,我国的进口弹性为2.08,美国为1.5。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进口大幅度提升时期的进口弹性分别为:日本1966-1976年为1.04;美国1966-1976年曾经高达2.5,1976-1986年降为1.9。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和进口高速发展时期的进口弹性相比,我国的进口弹性尚属合理。 从进口依存度看,2005年,我国名义进口依存度达到29.94%,比1999上升了13.2个百分点。

同期,美国的进口依存度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日本约为7%,韩国约为30%左右。虽然我国名义进口依存度数值偏高,但是,如果将汇率、外资利用规模的扩大以及加工贸易比例偏大等因素考虑在内,我国的实际进口依存度并不高,总体进口依存度尚属合理。

3、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依存对称性逐年下降 进口依存对称性指两个贸易伙伴从对方市场进口占各自总进口的比重之比,反映贸易双方在进口市场上具有的谈判力和对对方市场的影响力。近年,我国与日本、美国和韩国进口依存对称性如表1所示。

表中数值大于1,说明我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在总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大于这些国家从我国的进口数额在其总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即我国的相对进口比例稍高。这些数值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进口总金额的上升和出口量的增加,表明我国与贸易对手的谈判实力差距有所改善。

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在逐步上升,这为双边贸易平衡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难度。

4、进口与出口流向不对称 我国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集中在亚洲,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和我国台湾的进口额占到总进口额的50%左右,而美国和欧盟对华的出口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则不到20%。

这种不对称性还有增强的趋势。

5、进口主体不均衡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随着外国投资的增加,其进口在我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进口比重则呈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42.5%下降到2006年1-11月的28.6%;集体私营企业进口比重低,但增长较快,其所占份额由2001年的1.4%上升到2006年1-11月的11.7%。

二、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当前进口贸易的主要问题是,进口速度长期低于出口速度,累积了大量贸易顺差,同时,进口结构不合理。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多”。

1、消化吸收性进口少 我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主要用于加工贸易。2005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进口额1814.4亿美元,占机电产品进口额的51.8%;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进口额1134.9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的57.4%。

我国许多企业和机构也很重视技术进口。近年来,我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设备,航空设备、精密仪器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80%以上依赖进口。

但是,我国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做得不够。我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两项经费之比仅为1:0.06,而韩国、日本企业则达到1:5到1:8。

2、技术、服务等软性类进口少 我国专利和专有技术等软性类技术引进不足。2006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仪220.2亿美元,其中技术费147.6亿美元,专有技术许可合同成交额72.8亿美元,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含有技术引进内容的合资和合作生产合同金额分别为51.8亿美元和42.9亿美元,与货物进口额比,比例很低。

由于国外主要技术输出国对我国采取歧视性做法,核心和关键技术进口更少。

3、储备性进口少 我国进口的重要矿产资源和能源主要用于生产,用于储备的不多。在战略物资的储备上,我国远远低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

目前日本政府、民间储备的石油,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达到其全国半年以上的使用量。

4、生产消耗性进口多 2006年1-11月,我国进口原油1.3万吨,铁矿砂及其精矿近3万吨,钢材1701万吨。国内部分高消耗、高污染行业依赖进口供应而依旧兴旺,大量消耗性的进口支撑着低效率、粗放型增长模式的运转,并形成产能过剩。

此外,我国还存在环境污染性进口问题。目前我国进口的废金属、废轮胎等废旧物资较多,其中包含着许多污染环境、有损人身健康的物质。

三、当前扩大进口具备有利条件

1、厚实的外汇储备 2001-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分别为225.4亿美元、303.5亿美元、255.4亿美元、319.5亿美元、1018.8亿美元和1700亿美元。与此对应的是外汇储备逐年递增,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

2、人民币汇率升值 从理论上讲,一国汇率的升值有利于增加进口而不利于扩大出口。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7年1月10日,人民币汇价从8.2765元/美元升至7.8081元/美元,升值6.4%,目前,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还很强劲。

3、较强的进口动因 当前,我国进口动因主要来自4方面:一是参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带来的进口;二是国内外投资带来的进口;三是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进口;四是出口加工贸易带来的进口。当前,我国参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不断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在不断增强,随之带来的进口必然会持续扩大。

4、进口已累积成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 我国许多商品的进口,不仅影响着世界价格的形成,更关系着国外一些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除矿产、石油等原材料领域外,国外的机电制造行业对我国市场也有很大的依存度。

这不仅显示出我国进口领域成为贸易争端的重点,也说明进口在对外谈判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当前,我国对美、欧等重要贸易伙伴有较大的贸易顺差,主动扩大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有利于缓解双边的贸易争端,增强我方在谈判中的话语权。

四、有效扩大进口的一些思路 在当前情况下,有效扩大进口有利于保持对外贸易的平衡,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贸易摩擦,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层次,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减少投入成本,也有利于维护好市场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对此,我国既要积极促进有利进口,也要切实控制不利进口;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又要积极引导;既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也要不违背WTO规则。

1、立政策 一是制定有效的进口税收政策。在逐步降低进口税率的形势下,实施有层次的关税结构。

在承诺的关税水平范围内,对初级产品进口免税,对半成品征收中等关税,对最终产品进口征收高关税,促进产品国内加工程度加深,推动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对进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内企业或研发机构给予投入补偿、投入税前扣除或税收返还。

对鼓励引进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实施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或零关税;二是制定进口信贷政策。通过完善进口信贷、制定有关进口商品目录,对进口商品进行分类指导,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

适时增加进口担保业务,对鼓励进口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供中长期优惠贷款或进口担保;三是制定国别政策。注重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研究设立专项贸易平衡资金,扩大从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给予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口零关税待遇。增加从出口集中地区(如美国、欧盟等国家)进口,尽可能保持外贸基本平衡,减少贸易摩擦。

2、优结构 主要是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真正把国内需要的好东西引进来。一是要加大技术进口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沟通,促其放宽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二是择机进口战略储备物资。

主要进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国内又无法供给的货物和技术。在当前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情况下,为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可以考虑把部分外汇用于进口石油、棉花等重要储备物资。

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适时、适地、适量”进口,充实国家重要商品储备。鼓励境外开发资源返销国内,通过贸易、财政、税收等配套措施,增加海外“权益”商品的进口比重。

研究建立国家、商业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战略物资储备体制及相应的国家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企业扩大储备进口。三是适当扩大消费品进口。

这既可以增加国内税收,扩大国内消费,也可促进国内消费品升级换代,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3、重协调 发挥进出口商会、有关行业协会和主营企业的作用,对大宗产品进口实行集中采购、统一对外谈判,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卡特尔”体系,引导我国企业在主要大宗进口商品定价权谈判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避免由于相互竞争而导致进口商品价格被提高,利用采购数量上的优势来换取在价格等方面的谈判优势,规避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价格风险。

4、强保障 在保障进口安全方面,关键是完善进口法规和建立相应的进口预警与反应机制。一方面,是建立进口产业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

通过对重点、敏感产品进出口数量、价格等重要参数变化的监侧,分析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发布重要产业的预警信号。在预警系统的作用下,当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时,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相应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必要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建立贸易救济快速反应机制。

在建立产业安全监控和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对将可能造成国内企业损害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维护良好的进口秩序和国内企业的正当权益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前景(1)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