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农村小学科学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小学科学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编:雷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改带来的全新理论和耳目一新的教材,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的传统评价观的突破,更是为广大教师的课改实验打开的方便之门。

关键词:农村;科学;教学模式

面对新课程,我们曾有过许多迷茫与疑问: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有限的课堂教学40分钟解决不了学生探究过程中生成的问题;零碎的课外活动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等。在认真研究、分析和反思后,我们尝试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模式的探索思路

1、学科课程整体性构建。通过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内外其它活动有机整合,形成课内外一体、校内外结合的课程结构,共同实现课程目标。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通过调整、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更加符合师生个性和学校特点。

3、辅助活动课程化管理。通过整合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其它课外活动,形成统一的课程辅助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辅助活动课程化,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课程。

2 教学模式的设计框架

1、概念界定。我们把科学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表述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补充和延伸,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一体化”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内容、过程、目标和评价一体化。“延伸”是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形式向课外活动延伸。

2、模块设计。我们把“一体化”教学分为课堂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三大模块,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为:课堂教学重在“学”―建构知识技能,课外校外活动重在“用”―拓展知识技能,科技创新活动重在“赛”―提升知识技能。我们还对前两个模块的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着重强调教学原则体现“三性”:一是自主性。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二是探究性。强调要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生成性。强调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有效地产生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我们认为,一节课下来如果没有生成问题,这堂课不能说是成功的。

―课外、校外活动。着重要求活动实施体现“四性”:一是活动安排具有计划性。学校将课外校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之成为有课时、有组织、有管理、有辅导的活动。二是活动内容具有序列性。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将课外活动的实验、观察、制作等序列化,另一方面是把科技教育活动主题系列化。三是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做到“八有”:有听的、有看的、有讲的、有写的、有做的、有玩的、有比的、有评的。四是活动组织具有选择性。学校建立各类兴趣小组、社团组织,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3 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1、强化思想引领。一是请《科学课》编辑部专家、县教研室科学教研员深入课堂指导科学教学。二是选派教师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培训。三是通过建立以专业引领、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抓手的校本研修制度,引导教师学习、领会先进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和思想,并将先进的理念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2、开发课程资源。一是完善硬件建设。学校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园、红领巾气象站、仪器室和实验室建设,新建了科技园、科技活动室。二是自制教具学具。凡是教学需要而且能够自作的教具学具,都发动师生共同制作。

3、丰富学生活动。一是兴趣小组活动。学校以学生科学院为活动中心,成立“种植兴趣组”、“饲养兴趣组”、“制作兴趣组”、“气象观测组”、“环境保护组”等兴趣小组。二是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把“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植树节”、“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纪念节日形成活动内容序列,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等活动。三是科技竞赛活动。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创作比赛活动,并评选表彰“明天小小科学家”。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活动等校外活动。四是科技展示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活动节”,展示学生的学习、观察、实验、发明等成果。活动内容包括:“我的假期新发现”报告会、科普知识演讲会以及自编科普故事、自办科普小报、猜科普谜语、玩科普魔术;等等。

4、建立配套制度。一是考核评价制度。我们把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科技教育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纳入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让学生能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在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效应。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一并纳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内容,促进教师参与学生课外活动的辅导。二是过程监控制度。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数据测试、座谈学生、走访家长等多种形式,对改革实验进行过程监督、质量监测和效果分析,为有效调控提供依据。三是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是将课外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纳入备课、教学、辅导、考查等教学常规统一管理。

4 教学模式的实践感想

1、“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形成完整教学过程。单一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的过程,而“一体化”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巩固和应用,并通过“用”检验“学”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了“学”与“用”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与“学”过程。

2、“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一方面,将课堂教学向课外校外延伸,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具有选择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的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

3、“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外活动的自由状态,将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有课时、有组织、有辅导的开放型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科学课上学习知识与技能外,还可以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4、“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至少做到“六变”:教学理念要变、知识结构要变、思维方式要变、角色定位要变、教学策略要变、常规管理要变。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必然得到迅速提升。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科学课教师也与课改一同成长。

改革永无止境,探索未有穷期。在科学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如:课程结构、教学模块的设计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与教学模式配套的考核评价、教学管理等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科学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需要积极推进等。站在课程改革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人才观,以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M];

2、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研训的实践探索[M];

3、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性问题串设计策略[M];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清代热河围场皇木采办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第一次舞蹈作文 一次舞蹈表演作文(九篇) 最新合伙人解除合作协议书 甲乙双方解除合作协议书(3篇)